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读《资本论》,解码当代生活。

内容简介

1. “把马克思还给马克思”:从三个版本、多维度完整梳理《资本论》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为什么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及其思想一百多年间历经了无数的被误读、神化、扁平化甚至滥用,本书通过整合《资本论》三卷内容,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文化理论三个维度来为《资本论》和马克思祛魅,还原一个丰富而立体的马克思——既是为人所知的革命家,更是严谨深刻的哲学家。作者同时毫不掩饰地点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出现的矛盾与未解决的问题,而只有看见和参与这一哲学层面的思考,才能真正明白《资本论》从来不是神话,不是口号,而是方法。
2. “工人都读得懂的书”:“经典摆渡人”杨照讲述四十年《资本论》研读成果
《资本论》伟大,但为什么难懂?马克思曾计划将其写成工人都能读得懂的书,不过那是对于过往的历史读者而言。于当下读者,时空的剧变产生了理解的隔阂,但本书用兼具理性的逻辑和朴实的语言,铺出一条在当代生活与现象中理解和探究《资本论》关键概念与洞见的路,它充满了实际问题:我能否决定工作多久?职业真的无贵贱?这条路不止是为对马克思思想感兴趣或有理解基础的人而造,更是为所有生活在当代社会的每个普通人铺设的。
3. “为弱者而写的辩护书”:除了历史的和当代读法,《资本论》还有一种读法
时代变了,还需要读马克思吗?作者指明了两种关联当下与个人的读法,即历史读法——通过马克思理解资本主义如何从19世纪的残暴不仁到如今的慈眉善目;以及当代读法——借由马克思思想来审思自己对工作选择、生活样态以及生命意义的选择。但全书还隐藏着一种读法,它悄无声息地蔓延在作者讲述中,即把《资本论》当做一种思考方式和棒喝之言,借由知识与深思来质疑流行价值、不沉溺于他人给予的观念,若还有余力,关切自我之外的弱者群体——这是《资本论》永不过时的人文之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教条”之外,如何认知马克思与《资本论》?
  • 第一章 导论
  • 1. 读懂马克思,从第三个版本的《资本论》开始
  • 2. 回到19世纪:黑格尔辩证法正当时
  • 3. 辩证法与异化:人本来应该是上帝的主宰?
  • 第二章 从经济理论开始,认识马克思的思想与动机
  • 1. 资本主义时期的出现:劳动者、工厂、货币的异化
  • 2. 重新认识使用价值:物品和你的关系,是价格决定的吗?
  • 3. 被价格左右的欲望
  • 4. 资本的来历和基本运作方式
  • 5. 马克思的灵魂拷问:你是作为目的还是手段而存在?
  • 6. 投资所得和劳动所得,根源上有区别吗?
  • 7. 被扭曲的价格,被创造的需求
  • 8. 财富分配的公平与正义
  • 9. 人如何沦为劳工:被降级的工作成果
  • 10. 当批量生产代替量身定做,后果有多严重?
  • 11. 失乐园的悲剧:交易的目的和手段,是如何颠倒的?
  • 12. 剩余价值的来源:G1=W,W=G2,为什么G1 < G2?
  • 13. 卖不出去的0.7部手机:资本对生产的改造,导致了多大浪费?
  • 14. 马克思理论的后继者对《资本论》的补充
  • 15. 剥削与操控:如何辨别马克思主义的观念?
  • 16. 老板与劳动者的阶级差异,是必然的吗?
  • 17. 19世纪的欧洲:帝国的诞生,学问的分野
  • 18. 追求科学的经济学是否有其内在偏见?
  • 19. 马克思的经济学与市场经济学的不同前提
  • 20. 卖时间的劳动者:为什么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每天工作多久?
  • 21. 老板的地位比员工高吗?员工之间是竞争关系吗?
  • 22. 资本的历史:钱是如何变成资本的?
  • 23. 利息的“必然”存在:钱存在抽屉里,何时变成了蠢事?
  • 24. 资本与债务:无法实现的承诺
  • 25. 货币:我们与国家间的债务关系
  • 26. 泡沫经济: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怎么发生的?
  • 27. 2008年金融危机:为了保住美元地位,中国做了什么?
  • 28. 马克思的预言为何没有实现(一):对人的研究不是“科学”
  • 29. 马克思的预言为何没有实现(二):非资本主义国家揭竿而起,资本主义国家调整行动
  • 30. 马克思的预言为何没有实现(三):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仍在扩张的资本主义
  • 31. 马克思的预言为何没有实现(四):劳动者被弱化的“被剥夺感”与资本家的无偿占用
  • 32. 马克思的预言为何没有实现(五):资本家无偿占用的类别
  • 33. 马克思的预言为何没有实现(六):我的专利,只值一笔工钱吗?
  • 第三章 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与历史观
  • 1.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不是一种空想
  • 2. 资本主义是经济系统,共产主义是社会系统
  • 3. 都是劳动者,你为什么不支持罢工?
  • 4. 面对罢工,你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还是劳动者的角度?
  • 5. 如何认识工业化的社会:社会学的诞生
  • 6. 抛弃人名与事件,从社会的角度重新认识历史
  • 7. 混乱中的清醒者:“社会学之父”孔德眼中的社会
  • 8. 研究社会就像研究一只猫:孔德的“三阶段论”和“社会静态学”
  • 9. 孔德的雄心:所有学科,都应该隶属于社会学
  • 10. 马克思与孔德的分道扬镳:资本主义是社会的终极形态吗?
  • 11. 一个德意志人的观察: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漏洞
  • 12.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意味着失去自由吗?
  • 13. 马克思的雄心:完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哥白尼革命”
  • 14. 《资本论》的副标题有什么含义?
  • 15. “职业无贵贱”,只是说说而已
  • 16. 资产阶级专政:为什么要刻意地抹杀阶级意识?
  • 17. 无产阶级专政(一):我的报酬是友谊,我的报酬是学问
  • 18. 无产阶级专政(二):马克思的历史哲学跟真实的历史是同一回事吗?
  • 第四章 马克思的人道探索与哲学关怀
  • 1. 《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什么第一章叫《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2. 投射论与反转论:为什么我们创造了上帝,却成了上帝的奴仆?
  • 3.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上帝虽死,但宗教不在了吗?
  • 4. 资本主义培养了新的“人民鸦片”
  • 5. 马克思的复杂论理,要从康德的三大批判说起
  • 6. 部分与整体:重商主义和庸俗经济学的谬误
  • 7. 稀有性的消失:资本家和地主的特权,不是必然的
  • 第五章 马克思的文化理论
  • 1. “意底牢结”:“意识形态”是一套画地为牢的系统?
  • 2. 从词义开始,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 3. 当理论作用于现实:马克思文化理论与新马的发展
  • 4. 马克思所说的是“真实意识”,还是另一套“虚假意识”?
  • 5. 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重农主义是怎么兴起又落寞的?
  • 6. “资本的宗教”下的我们,如何找到符合自己利益的意识?
  • 7. 新马克思主义:困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能做什么?
  • 8. 伪造的“和谐”:资本主义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
  • 9. 面对100年后的市场经济学,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过时了吗?
  • 结语 莫忘马克思:《资本论》,为弱势者写的辩护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87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西方取来的真经

    这是一本台湾人写的,读《资本论》的心得,看来还是读禁书让人记得住,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探求。78 年我上高中,政治课老师刚从干校解放出来,在干校只能学马列,他还真是通读《资本论》的,讲马哲完全不看讲义教材,拿一盒粉笔,侃侃而谈,讲的精彩,所以我高考政治很好,而且不是背的,完全是理解。老师只教了 2 届就调回社科院去了。马哲是科学,是大道理屠龙术,本书作者是我很佩服的历史学者和作家,因为是台湾人才能用旁观者角度去思考和探寻,并难得的德文和英文版对比通读,作家文笔,通俗易懂,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很多过去误读的概念,剖析解释,强烈推荐此书。我一直思考为何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生根发芽?熟读《史记》的中国人,知道楚汉相争最后刘邦获胜,除去用人等战术原因,根本原因是刘邦顺应了历史潮流,项羽想回到封建分封制,刘邦的 “历史自觉” 继续维持始皇帝的大一统郡县制,完成了秦汉一体的中华帝国。说回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核心概念:唯物论:马克思哲学思想脱胎于黑格尔,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精神的具象化,马克思以彻底的唯物主义说精神和上帝是人的理想化,真正存在的是人,进一步物质决定意识,西方一神教出身的精英无法完全接收,如果完全物化就失去了精神依托,而中国知识分子就没有意识外化依托,全盘接受唯物论。辩证法,量变到质变和中国佛学的因果报应,有因必有果天然契合,适合中国大众的世界观推广,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和诡辨术风行,学的最好的就是辩证法。共产主义的天下大同,中国传统就是不承认阶级层级的家国体制,在家庭中阶层是职务分工,长辈管理子辈,但关系不是对立的,是双方认可而且未来可以相互转化的。天下大同是共同理想,李光耀在国会辩论,反对党议员要求学习北欧国家提高人民福利,老李认为不适合,北欧小国强烈的民族危机感,让精英阶层为民族危亡接受高税收,才能保证高福利。而新加坡依靠国际资本,资本的逐利属性,税收提高就跑了。中国的共同富裕是有传统基础的。俄罗斯贵族当年是被迫成为农奴主,在宗教的熏陶下,精英层有献身理想,借助马哲完成大同,但是宗教传统的惯性一定会输出世界革命,劳民伤财,而且官僚阶层如同教士阶层特权化,最终走向异化灭亡。如同西天佛教东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被中国精英层接受,引入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东方民族强项是实操,自然能发展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13
      2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资本论》的读法

      《资本论》为弱势者写的辩护书,有些书生来就足够伟大,看一眼书名便心生敬畏,翻阅拜读深知不可多得,读完感慨可遇不可求,从初相遇到邂逅稳居满分水准,资本论如是,本书亦如是。可悲自己难以全然领略大师风采,仍需行走世间精读渐悟,在后马克思世界理解马克思。是啊!我到底相信什么?采用折现率计算现值时,为何笃信利息必然发生?参与市场交易时,为何盘算纸币或是数字?惶惶不可终日时,为何畅想未来可期……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时到今日 马克思并不过时

        金钱是一种最可怕、最有效的理性量化工具,把所有的物品统统都圈进商品的范围内,把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商品。我们活在将一切事物都当作商品的环境里,也必然习惯用价格来架构自己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这些事情看作理所当然的,但这正是马克思希望我们思考的东西 —— 我们被价格所包围,也被价格剥夺了欲望的自主性,这种处境太可悲了。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61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