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集体爆发的本土品牌,贯穿全年的大庆气氛,激烈动荡的外部环境,都让“中国”这个概念成为2019年的焦点。

内容简介

这一年的几乎所有大型公共事件的确都与“中国”相关,其中包括两个今年在社交网络上总是能带来显著高流量的话题——华为和香港。围绕它们的讨论,最终一定会落到“中国”这两个字上。这两个字,也被我们选为2019年的年度关键词。理论上,对于一本在中国发行的商业杂志,或是任何一个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业实体来说,“中国”永远是底色和基调。但今年,这个底色在商业世界中尤为突显。影视行业的寒冬论已经持续了几年,但大部分与中国概念相关的电影都在今年取得了好成绩。票房最高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被视作“国漫崛起”的标志,票房排名第二的《流浪地球》代表“国产科幻崛起”,包括《我和我的祖国》在内的3部电影则直接成为国庆70周年纪念的高潮之一。今年受到欢迎的商业公司,背后也多有“中国”属性的影子。它们有的是重新找到方向的传统品牌,有的是迅速崛起的创业公司,有的是在全球市场遭遇激烈竞争的本土冠军。本土品牌的崛起的确成了2019年中国最显著的商业趋势,这也是为什么《第一财经》杂志会在今年首次制作“新国货”榜单。

你当然很难量化“中国”在其中的的作用——比如用一个百分比去判定华为销量猛增多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爱国——但它又太明显了。人们在消费这些产品,或是称赞这些公司的业绩时,最终都会把落点放在“这是中国变好变强的体现”。差不过一个世纪以前,类似的商业氛围也曾充满中国社会——1910年代到1930年代,国内曾有一场持久的“国货运动”。美国100多年后,消费主义与爱国主义再次合流。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新年快乐
  • 为什么是“中国”?
  • 我们这世界
  • 2019一如想象,那么2020呢?
  • 可能改变未来的10个商业事件
  • 快手和抖音,安内与攘外
  • 华为2019
  • 今年看直播了吗?卖货那种
  • 我们花了600亿元+,看电影
  • 京沪高铁的神话与现实
  • “国潮”界度过了务实的一年
  • 5G时代,我们能扔掉手机吗?
  • 2019网络热搜观察指南
  • 读完这20本书,解决底气不足
  • “上马”开跑,你愿意为跑马花多少钱?
  • 快时尚不是快就够了
  • 更聪明的电梯
  • 在建筑业,最关键的是时间
  • 资本退潮后,该如何看待“共享单车”
  •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 2020,重新认识中国
  • 要找到自我认知与外部世界规律之间的偏差
  • WTO的暮光
  • 不“安份”的房屋中介
  • 包豪斯,100年了
  • 读博的职业电竞教练
  • 三个“异乡人”与他们的新年“食物链”
  • 双十二的这个下午
  • 陈漫:你拥有什么,什么就是你的负担
  • 跨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第一财经杂志

《第一财经杂志》致力于关注公司现象和商业新闻,为公司人读者群提供各行各业商业创新的信息与观点。 内容上倡导创新的观念,语言上追求轻松易懂的风格,自2008年2月创刊以来,开创与建立了一种属于第一财经周刊的商业新闻理念:为读者提供崭新而富有价值的商业新闻服务。内容上既有专业的公司现象分析,也有轻松使用的行业信息和公司人关心的各方面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