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
类型
8.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39千字
字数
2004-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系统地讨论了语法研究和语言应用中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结构理论与结构层次分析,变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特征理论与语义特征分析,空语类理论与空语类分析,约束理论与语义所指分析,范畴理论与语义范畴分析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编审委员会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 绪论
- 第一讲 关于汉语
- 1.1 先要对语言有所认识
- 1.2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
- 1.3 关于汉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二讲 汉语研究概述
- 2.1 先秦两汉时期的汉语研究
- 2.2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的汉语研究
- 2.3 宋元明时期的汉语研究
- 2.4 清代的汉语研究
- 2.5 20世纪汉语研究概说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三讲 结构理论与结构层次分析
- 3.1 句法结构的层次性与句法成分的“替换”和“扩展”
- 3.2 关于结构的层次分析方法
- 3.3 结构层次分析中要注意的问题
- 3.4 结构层次分析的作用和局限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四讲 变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
- 4.1 结构层次分析的局限和句式变换分析方法的产生
- 4.2 句式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和需要遵循的原则
- 4.3 句式变换分析的作用和局限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五讲 特征理论与语义特征分析
- 5.1 句式变换分析的局限和语义特征分析方法的产生
- 5.2 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和需要掌握的原则
- 5.3 汉语句式语义特征分析的几个实例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六讲 配价理论与配价结构分析
- 6.1 “动词语+的”结构引起的问题
- 6.2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
- 6.3 怎样分析、解决“动词语+的”结构所引起的问题
- 6.4 形容词和名词也有配价结构分析问题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七讲 空语类理论与空语类分析
- 7.1 “空语类”与“省略”的区别
- 7.2 语法模型与空语类的语义解释作用
- 7.3 空语类的句法语义性质和不同类型
- 7.4 空语类与“语法同构分析”和“成分提取分析”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八讲 移位理论与成分移位分析
- 8.1 “移位”与“易位”、“倒装”的区别
- 8.2 “转换规则”、“移位规则”和“移位限制规则”
- 8.3 “移位”的类型与移位分析的系统性和解释力
- 8.4 汉语句式构造的“多重移位分析”和“分裂移位分析”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九讲 约束理论与语义所指分析
- 9.1 代词与空语类的语义指称性质
- 9.2 语义解释理论与语义所指事实
- 9.3 “代词化规则”、“统治原则”和“约束理论”
- 9.4 “约束理论”与汉语代词和空语类的语义所指分析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十讲 指向理论与语义指向分析
- 10.1 语言成分的不同语义联系
- 10.2“语义指向”对汉语句法结构中复杂语义关系的解释作用
- 10.3 动词和名词之间支配性语义指向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 10.4 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指派性语义指向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十一讲 范畴理论与语义范畴分析
- 11.1 句法结构形式体现的语法意义的类型
- 11.2 汉语中的“时间范畴”和跟时间有关的语法分析问题
- 11.3 汉语中的“空间(处所)范畴”和跟空间处所有关的语法分析问题
- 11.4 汉语中的“数量范畴”和跟数量有关的语法分析问题
- 11.5 汉语中的“领属范畴”和跟领属有关的语法分析问题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十二讲 认知理论与语言认知分析
- 12.1 从“差一点”和“大星期天”说起
- 12.2 认知语言研究的基本假设和主要目标
- 12.3 语言中的“隐喻”和“转喻”分析
- 12.4 语言中的“意象”和“图式”分析
- 12.5 语言中的“基本范畴”和“典型范畴”分析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十三讲 语用理论与语言运用分析
- 13.1 语言的用法和语用法的语法化
- 13.2 “认知域理论”和指称现象的语用分析
- 13.3 “会话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的语用分析
- 13.4 “言语行为理论”和言语行为义的语用分析
- 13.5 “语法化理论”和语用法的语法化分析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十四讲 类型理论与语言类型分析
- 14.1 语言的“个性”与“共性”
- 14.2 功能与用法:认知理论背景下的语言类型研究
- 14.3 原则与参数:形式理论背景下的语言类型研究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十五讲 汉语研究和汉语研究的应用
- 15.1 21世纪可能具有的时代特点
- 15.2 汉语研究与中文“字”、“词”、“句”的计算机处理
- 15.3 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小学语文教学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