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极富创造性和启发性的著作,它是蒋谦先生二三十年殚思竭虑的结晶。

内容简介

本书从“认知”角度出发,在分析、比较东西方科学认知(思维)差异与人类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的相似性和同构型基础上,将东西方科学纳入统一的时空模式当中,并通过人类大脑这个“原型”所具有的基本结构、功能和机制及其简化的“类脑”模型,综合性、类比性地说明人类科学认知的基本结构、主要形态和动力机制,进而尝试解答科学中的相关问题。最后,从人类“全脑思维”的最优形态出发,展望人类“智慧圈”时代“全脑科学”的发展趋势与基本样貌。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导言
  • 第一章 科学史研究的认知维度
  • 第一节 科学历史中的“认知问题”
  • 第二节 科学主体及其“认知结构”
  • 第三节 科学历史研究的“认知转向”
  • 第二章 科学文明视野中的“板块现象”
  • 第一节 作为基本单元的科学文明板块
  • 第二节 科学文明板块构造的不均衡性
  • 第三节 科学文明板块的“漂移”机制
  • 第三章 科学认知的文化框架问题
  • 第一节 文化对认知的影响
  • 第二节 基于“文化框架”的科学认知
  • 第三节 文化框架的科学实在论分析
  • 第四章 从相似的角度看一般方法论
  • 第一节 “精神胚胎学”有关相似性的论述
  • 第二节 皮亚杰科学思想“重演论”的启示
  • 第三节 系统相似、二分与不对称性的一般性说明
  • 第四节 科学认知的跨学科综合研究
  • 第五章 科学认知的“类脑模型”
  • 第一节 大脑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及其简化模型
  • 第二节 大脑左右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的认知神经科学依据
  • 第三节 大脑动力系统模型及其数学表达
  • 第四节 科学认知解释的“类脑模型”
  • 第六章 科学认知的不对称性
  • 第一节 “科学认知不对称性”的含义
  • 第二节 不对称性在科学认知中的表现及其作用
  • 第三节 认知不对称性的哲学分析
  • 第四节 认知不对称性的认知科学、人类学解释
  • 第七章 从认知风格看东西方科学思维的差异
  • 第一节 早期有关科学思维类型(风格)的论述
  • 第二节 半球认知风格理论及其启示
  • 第三节 东西方科学思维“半球风格”的历史定论
  • 第四节 科学思维风格的案例分析与心理测评
  • 第八章 从语言构造看东西方科学语言的不同表征
  • 第一节 威廉·冯·洪堡特等语言学家的相关论述
  • 第二节 中西语言构造及表征的不对称性
  • 第三节 语言不对称性对东西方科学认知的影响
  • 第九章 从人工智能看两种不同的科学知识类型
  • 第一节 人工智能对大脑及其思维的模拟
  • 第二节 人工智能对人类知识的表征
  • 第三节 人工智能中西方唯理智主义的偏向及其困境
  • 第四节 当代身体智能与东方智识方式某种程度的契合
  • 第十章 视知觉在东方科学认知活动中的独特性及作用分析
  • 第一节 视知觉(表象)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 第二节 作为科学认知的视知觉探究
  • 第三节 科学史上的两种视知觉观
  • 第四节 视知觉在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图式和星图构造中的作用分析
  • 第十一章 东方科学认知中意象图式的优位性及其作用分析
  • 第一节 意象图式的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
  • 第二节 作为科学认知的意象图式探究
  • 第三节 中国传统科学认知中意象图式的优位性
  • 第四节 意象图式在构造阴阳五行和八卦图式中的作用分析
  • 第十二章 基于科学传播网络的概念变化分析
  • 第一节 科学概念生成与变化的一般特性
  • 第二节 科学文化传播与扩散的一般模式
  • 第三节 莱布尼茨二进制形成中的概念变化分析
  • 第十三章 数学“演”“算”两种认知方式的融通与创新
  • 第一节 从黄金分割率的发现谈起
  • 第二节 两种数学认知方式在近代微积分形成中的作用分析
  • 第十四章 智慧圈时代的“全脑科学”
  • 第一节 东方物理思想对西方波动概念和场概念形成的影响
  • 第二节 物理认知的信息组织:空间与时间
  • 第三节 物理认知的表征形式:概念与意象
  • 第四节 关于“全脑科学”的若干思考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