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8.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8千字
字数
2022-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写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专著,将世界范围内反现代化思潮尽收笔底。
内容简介
现代化是一个古典意义的悲剧,它带来的每一个利益都要求人类付出对他们仍有价值的其他东西作为代价。大部分近代以来的文学与哲学之勃兴,恰恰源于人们眼见他们珍视的东西被他们想要的东西削弱或者摧毁。
每个人对平等、个人主义、科学和现代工业等给予高度评价,然而同时也为传统生活、家庭伦理、与自然相契合大声疾呼。这两组欲求的冲突,不但象征和表达了人类最深的社会冲突,也象征和表达了人性本身的深邃矛盾。
作者从德国的反现代化论者如哈曼、谢林和赫德、费希特等人的思想梳理开始,继而将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如斯拉夫主义者,印度的甘地、泰戈尔,中国的张君劢、梁漱溟,日本的冈仓觉三和西田几多郎,一直到当代的埃吕尔和马尔库塞等的思想做了全面的梳理。
作者认为,持续的反现代化批判的贡献与意义是:在批判的过程中,辨明了现代化过程的真正本质,也确定了人类要付出的代价。“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将以二重性模式永远地持续到将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一 现代化的定义
-
二 作为解释性用词的“现代化”
-
三 启蒙运动:现代化的诞生
-
四 反现代化
-
五 现代民族国家、现代国家主义与现代化
-
六 德国浪漫思想与文化民族主义
-
七 民族国家、现代化与国家主义的关系
-
八 英、法两国的反现代化思想家(1780—1880)
-
九 斯拉夫主义者
-
十 19世纪末西欧的反现代化思潮
-
十一 欧洲反现代化思想概说
-
十二 亚洲“对西方世界的反抗”
-
十三 印度的批评
-
十四 中国的批评
-
十五 日本的批评
-
十六 非洲及中东的批评
-
十七 当代欧美的批评
-
十八 后现代主义
-
结论
-
新版后记
展开全部
对现代化的持续反思
01 反思的由来 在反全球化思潮尘嚣日上的今天,有必要去回顾一下现代化和反现代化的思想与现实之争,毕竟全球化正是建立在现代化的基础之上,或者可以说是现代化的延续。曾经困扰人们的问题如何渐渐消融又是如何被旧事重提?毋容置疑的是,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已经接受了现代化是更好的东西,前现代化的国家也纷纷加入现代化转型,生怕搭不上现代化的最后一班车。但是在现代化的初期,情况并非如此,许多文化精英都表现出强烈的反现代化倾向。追根溯源,人类社会开启现代化的进程始于启蒙运动,就像许多要改变现状的事物一样,现代化的步伐一直伴随着反对之声。当人们渐渐发现从现代化获取的好处,需要用对他们仍有价值的东西去换取,而且代价越来越大时,反现代化的呼声也越演越烈。但奇怪的是,人们并不愿意真的回到前现代化社会中去,因为通过现代化得到的东西也有人们不愿意放弃的价值。02 一个中国通的作品 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写于上个世纪 80 年代的专著《持续焦虑》详细介绍了全球范围的反现代化思潮,从西方到东方,从已经完成现代化国家到正在开启的国家。就像书名展示的那样,这是一个伴随现代化进程的 “持续焦虑”,一个二难命题。我读书一贯不注意细节,书都看了大半,经朋友提醒才发现,作者使用中文写作,那些让人头晕的长句并非翻译所致,而是作者英文写作的习惯迁延到中文之中,导致知识储备不足的我,不时感觉晦涩难懂,但书中精彩的洞见又令人不忍弃之。进一步查询,原来艾恺是个地道的中国通,他出过好几本关于古代中国的专著,他对梁簌铭的研究超越了大多数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也许应该更深入地了解一下梁漱溟的思想。03 反现代化的全球化 现代化是个全球课题,从先发现代化国家向外辐射到全球各个大陆。书中分别论述了欧洲(英法 - 德国 - 其他欧洲国家)、亚洲(中国、日本、印度)以及非洲的反现代化思想,在非西方国家中给予印度、中国、日本很大的篇幅。除了英法两个开启现代化的国家,对其他国家而言,现代化都是一个令人纠结的外来物种,一个让人既想拥抱又心生抗拒的东西。同样是现代化,率先现代化的英法在思想观念中与后发现代化国家如德国或者亚洲国家存在很大差异。在英法因为是自发,没有外来强大文化的冲击,只有民俗社会和法理社会的冲突,是单一的现代和古典的冲突,因此英法没有强烈的民族情绪参杂其中。后发现代化国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他们被交织在一起的三种矛盾所左右,就像是互不兼容的三角。一方面是本民族显然已经落后的民族文化(这民族文化正是本民族得以存在的精神认同);另一方面是需要引入的用于强国的外来强大文化;同时还有反现代化的力量,希望回到过去岁月静好的古典时代。 书中对于斯拉夫主义的分析,令人茅塞顿开,这解释了为什么俄罗斯与西方明明有着文化基因上的共同渊源,却在许多地方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样态。俄国作为一个被迫从专制帝国转型的国家,其对现代化的心态与其他后发现代化国家并没有差别。 04 反现代化的时间轴 从时间维度看,现代化转型初期后发现代化国家反对的是现代化(西方化)对本民族文化的戕害,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的反现代化思想则集中在对 “有资本加持的技术” 的批评上。很多人心仪中古时期单纯的社会与生活,“那时候有清明的精神,确定的道德,足够的安静与情操。当时人尚未自失”。相对于王权和专制,技术是一种更隐蔽的对人性压制的手段。特别是近几年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更是把对技术失控的焦虑摆在人们面前。 显然出路并不是抛弃现代化,回到过去。且不说回不回的去,即使能回去,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忍受缺衣少食、物质匮乏、没有现代化设施的生活。从前慢的生活你真的喜欢吗?还是在想象中美化了生活的苦难?正如作者所总结的 “现代化是一个古典意义上的悲剧”,昨日无法重现,未来充满不确定,放慢脚步亦步亦趋不失为一种选择。期待在现代化的根基上,除了功利主义、国家主义,还可以长出其他价值的旁枝。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