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用现代实践经验、科学成果和哲学精神重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站在现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基础上,重新解读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文本,深入挖掘由于种种原因被忽视或未被重视的原本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充分展开唯物史观创始人有所论述、尚未详细论证、充分展开,但又是现时代日益凸现、迫切需要解答的重大问题,并使之上升为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全书强调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应以马克思的实践观为基础,在深化历史本体论的基础上强化历史认识论的研究,从而使唯物主义历史观成为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的统一。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第一章 历史哲学:从缘起到后现代
  • 一、历史哲学的形成及其合法化
  • 二、现代历史哲学的三大流派及其异同
  • 三、后现代历史哲学的兴起及其特征
  • 第二章 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的历史哲学
  • 一、唯物主义历史观概念的由来及其实质
  • 二、唯物主义历史观属于历史哲学范畴
  • 三、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范畴
  • 四、历史认识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生长点
  • 五、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双重职能
  • 第三章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和理论基础的演变
  • 一、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历史进程
  • 二、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思维逻辑
  • 三、《哲学的贫困》: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 四、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基础及其演变
  • 第四章 社会与自然
  • 一、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与现实基础
  •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三、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
  • 四、实践活动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 五、人对自然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 六、实践:人类社会和人类世界的本体
  • 第五章 个人与社会
  • 一、“有生命的个人”和“社会的个人”
  • 二、实践:人的存在方式
  • 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 四、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及其关系
  • 五、“社会生产人”与“人生产社会”
  • 第六章 社会的本质与社会有机体的特征
  • 一、实践:社会生活的本质
  • 二、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和社会有机体
  • 三、考察社会有机体的四种角度
  • 四、社会有机体的运行规律
  • 第七章 社会结构与实践活动
  • 一、社会结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和交往活动的制度化
  • 二、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 三、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 四、社会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 第八章 社会历史过程与“自然历史过程”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何谓“自然历史过程”
  • 三、经济规律在何种意义上是自然规律
  • 四、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在何种意义上与自然历史过程“相似”
  • 五、社会发展中的自然形态与派生形态
  • 六、人类总体历史的发展进程与民族历史的发展进程
  • 七、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 第九章 历史规律的形成与特征
  • 一、客观过程的两种形式及其区别
  • 二、历史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 三、历史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活动的选择性
  • 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 五、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对历史规律的否定及其失误
  • 第十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取向
  •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 二、世界历史中的东方社会及其命运
  • 三、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方法论意义
  • 四、价值关怀的取向与历史尺度的坚守
  • 五、社会主义在东方国家首先实现的历史性必然性
  • 六、社会主义全面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 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
  • 第十一章 历史科学方法范式的根本转换
  • 一、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历史科学方法的独立化
  • 二、实践反思法和历史科学方法范式的根本转换
  • 三、社会有机体方法和辩证方法
  • 第十二章 历史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 一、历史科学研究中的课题设计
  • 二、历史科学研究中的资料分析
  • 三、历史科学研究中的模型解释
  • 第十三章 科学抽象:历史认识中唯一的分析工具
  • 一、科学抽象法的内涵
  • 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基本环节
  • 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根本原则
  • 第十四章 “从后思索”:历史认识的根本途径
  • 一、“从后思索”法的提出
  • 二、“从后思索”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三、“从后思索”法的基本内容
  • 四、“从后思索”法的现代意义
  • 附录一 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历史考察
  • 附录二 历史唯物主义现代形态的建构原则
  • 一、理论出发点:实践
  • 二、理论生长点:历史认识论
  • 三、理论职能: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的统一
  • 附录三 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访杨耕博士
  • 附录四 历史哲学:在哲学和历史学的交叉点上——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形式
  • 附录五 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
  • 一、法国唯物主义中的机械唯物主义派及其特征
  • 二、法国唯物主义中的人本唯物主义派及其特征
  • 三、重新审视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空间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二版后记
  • 第三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对于唯物主义历史观来说,“那人” 就是马克思的实践观。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安身立命之本。抓住了这个根本也就等于把握了唯物史观的命脉。当我以这个指导思想重新翻开唯物史观的 “文本” 时,一片浩瀚无垠、涛声震耳的思想海洋立刻浮现在我的面前。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