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23千字
字数
2016-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关于魏晋玄学研究的一部经典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以玄学家郭象为中心全面论述了魏晋玄学的产生、发展、特征以及在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
书中通过对魏晋玄学范畴的研究来寻找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梳理了魏晋玄学发展的内在理路,探讨了哲学方法对认识哲学思想变迁的重要意义,尝试把哲学的比较方法运用于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并深入分析了魏晋玄学到唐初重玄学发展的原因。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前言
- 绪论
- 第一章 论魏晋玄风
- 一、 何谓“魏晋玄学”?
- 二、 汉学向魏晋玄学的过渡
- 第二章 研究魏晋玄学的资料问题
- (一) 刘劭《人物志》
- (二)王弼的《周易注》(通行的本为《周易王韩注》)、 《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论语释疑》
- (三) 《嵇康集》是研究嵇康思想的重要材料
- (四) 裴頠《崇有论》
- (五) 向秀与郭象的《庄子注》
- (六) 张湛《列子注》
- (七) 刘义庆《世说新语》(包括刘孝标注)
- (八) 刘勰《文心雕龙》
- (九) 梁僧祐《弘明集》
- (十) 僧肇《肇论》
- (十一) 葛洪《抱朴子》
- (十二) 成玄英《道德经义疏》
- (十三) 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 (十四) 要充分注意二十四史中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十一史
- 第三章 魏晋玄学的产生与评价问题
- 一、 魏晋玄学的产生
- 二、 魏晋玄学的评价
- 第四章 魏晋玄学发展的历史(上)
- 一、 正始时期的玄学
- 二、 竹林时期的玄学
- 第五章 魏晋玄学发展的历史(下)
- 一、 元康时期的玄学
- 二、 东晋时期的玄学
- 第六章 郭象的生平与著作
- 第七章 郭象与向秀
- (一) 郭象和向秀一样都是魏晋玄学发展中的重要人物
- (二) 郭象除注《庄子》外,尚有其他著作,可供作为研究其思想之资料,帮助确定他在魏晋玄学中的地位
- (三) 自晋至唐,向秀和郭象的《庄子注》都是两本并存
- (四) 从郭象和向秀思想的两点不同,看《庄子注》的问题
- 第八章 郭象与裴頠
- 一、 “有始”与“无始”
- 二、 “外资”与“独化”
- 三、 “无为”与“有为”
- 四、 “入世”与“超世”
- 第九章 郭象与王弼
- 第十章 郭象的《庄子注》与庄周的《庄子》
- 一、 关于“自性”的问题
- 二、 关于“无为”的问题
- 三、 关于“圣人”的问题
- 四、 关于“无”的问题
- 第十一章 郭象的《庄子注》与《庄子》的旧说
- 第十二章 郭象的哲学方法
- 一、 寄言出意
- 二、 辩名析理
- 三、 否定的方法
- 第十三章 郭象哲学中的理论问题(上)
- 一、 关于“有”与“无”的问题
- 二、 关于“动”与“静”的问题
- 三、 关于“知”与“无知”的问题
- 四、 圣人“可学致”与“不可学致”的问题
- 第十四章 郭象哲学中的理论问题(下)
- 一、 “(命)理”与“自性”
- 二、 “独化”与“相因”
- 三、 “无待”与“有待”,“无为”与“有为”
- 四、 “顺性”与“安命”
- 附录一 有关郭象的生平和著作的资料
- 附录二 论魏晋玄学的内在性与超越性
- 附录三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
- 附录四 《世说新语》中的“七贤风度”
- 附录五 读《世说新语》札记
- 附录六 在西方学术背景下的魏晋玄学研究
- 参考书目
- 第三版后记
- 增订本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