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世界范围内首次构建完整的犯罪心理学体系。本书涵盖了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犯罪心理机制、犯罪心理情境、犯罪心理结构、各种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预防等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从心理学观点分析犯罪现象,探讨犯罪问题的读物。书中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并分析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等。作者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讲述了有可能影响调查结果的各种心理因素,包括如何看待证人的证词,如何观察证人的肢体细节等。
书中引用大量真实案例,帮助读者正确分析复杂的犯罪行为,以避免对犯罪问题作简单、片面和武断的结论。作者像一位伟大的小说家一样,在他的引导下,读者可以通过复杂却容易理解的步骤,对典型犯罪现场进行侦察和重建,从而探明事实的真相。

目录

  • 版权信息
  • “现代犯罪科学系列”概述
  • 英文版前言
  • 美国版前言
  • 英文版译者的话
  • 导言
  • 上部 证据的主观条件 ——法官的思维活动
  • 第一章 接受证据的条件
  • 主题1 方法
  • 第1节 总述
  • 第2节 自然科学的方法
  • 主题2 心理学的教训
  • 第3节 概论
  • 第4节 证人的品格
  • 第5节 证词的正确性
  • 第6节 取证的预设
  • 第7节 利己主义
  • 第8节 秘密
  • 第9节 兴趣
  • 主题3 现象学:精神状态的外在表现研究
  • 第10节
  • 第11节 一般外在条件
  • 第12节 性格的主要迹象
  • 第13节 特殊的性格迹象
  • 第14节 概论
  • 第15节 暴怒的原因
  • 第16节 残酷
  • 第17节 乡愁
  • 第18节 反射动作
  • 第19节 衣着
  • 第20节 面相及相关
  • 第21节 手
  • 第二章 定义理论的条件
  • 主题1 做出推理
  • 第22节
  • 第23节 证明
  • 第24节 原因
  • 第25节 怀疑主义
  • 第26节 案例研究的经验性方法
  • 第27节 类比
  • 第28节 概率
  • 第29节 偶然
  • 第30节 劝说与解释
  • 第31节 推理和判断
  • 第32节 错误的推理
  • 第33节 道德统计学
  • 主题2 知识
  • 第34节
  • 下部 刑事调查的客观情况 ——被审查人的精神活动
  • 第一章 总体情况
  • 主题1 关于感官知觉
  • 第35节
  • 第36节 概论
  • 第37节 视觉总论
  • 第38节 色彩视觉
  • 第39节 盲点
  • 第40节 听觉
  • 第41节 味觉
  • 第42节 嗅觉
  • 第43节 触觉
  • 主题2 知觉与概念
  • 第44节
  • 主题3 想象力
  • 第45节
  • 主题4 智力过程
  • 第46节 总论
  • 第47节 思考机制
  • 第48节 潜意识
  • 第49节 主观因素
  • 主题5 观点间的联系
  • 第50节
  • 主题6 回忆与记忆
  • 第51节
  • 第52节 记忆的本质
  • 第53节 复制的形式
  • 第54节 复制的特异性
  • 第55节 记忆的错觉
  • 第56节 记忆术
  • 主题7 意志
  • 第57节
  • 主题8 情绪
  • 第58节
  • 主题9 做证的形式
  • 第59节
  • 第60节 不同表达方式的总体研究
  • 第61节 方言的形式
  • 第62节 不正确的表达方式
  • 第二章 区分做证的不同情况
  • 主题1 总体区别
  • 第63节 概论
  • 第64节 两性差异
  • 第65节 总论
  • 第66节 月经期
  • 第67节 怀孕
  • 第68节 性欲
  • 第69节 潜在的性因素
  • 第70节 智力
  • 第71节 概念
  • 第72节 评判
  • 第73节 和女性争吵
  • 第74节 诚实
  • 第75节 爱恨情仇和友谊
  • 第76节 情绪因素及相关问题
  • 第77节 弱点
  • 第78节 儿童
  • 第79节 概论
  • 第80节 儿童证人
  • 第81节 少年犯
  • 第82节 高龄人士
  • 第83节 概念差异
  • 第84节 先天与后天
  • 第85节 后天的影响
  • 第86节 未受过教育的人的观点
  • 第87节 片面教育
  • 第88节 偏好
  • 第89节 其他区别
  • 第90节 聪明和愚蠢
  • 主题2 孤立的影响
  • 第91节 习惯
  • 第92节 遗传性
  • 第93节 先入为主
  • 第94节 模仿与乌合之众
  • 第95节 激情与情感
  • 第96节 荣誉
  • 第97节 迷信
  • 主题3 错误
  • 第98节 概论
  • 第99节 视觉错觉
  • 第100节 听觉错觉
  • 第101节 触觉错觉
  • 第102节 味觉错觉
  • 第103节 嗅觉错觉
  • 第104节 幻觉和错觉
  • 第105节 想象的念头
  • 第106节 口语误解
  • 第107节 其他误解
  • 第108节 概论
  • 第109节 病理性谎言
  • 主题4 独立的特殊情况
  • 第110节 睡眠和做梦
  • 第111节 醉酒
  • 第112节 暗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超越时代又陷于时代的「审判心理学」

    一句话总结,躲在法律条文背后无法做出接近事情的判决,这是一本主张法律相关工作者从法律背后走出来看待现实世界的书。本书最早出版于 1897 年,在 120 年前那个机械论盛行的时代,作者就认识到法律工作不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其中包含了法官、律师、罪犯、证人以及证据等,大部分都需要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这任何一个环节都涉及到人的心理活动,而为了能够公正的判决,作者主张法律工作者的视野就不能局限在法律条文之中,更要面对一个人活生生的人和自己都可能犯下的错误。


    这份超前也正是本书的掣肘,书中无论是人类情绪的分析,还是关于判断证言证词的小常识,以现代的眼光看大部分都已过时也存在很多错漏,以情绪为例,书中还在使用的是达尔文的研究方法,书中还有作者时代的观点,比如提到某人时握住拳头是对愤怒的隐藏,这些都需要辩证的来看。
    PS: 这本书让我曾以为是另一个国家学者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而实际上本书更应该称为《审判心理学》,不过它与前者倒是一样的冗长和无聊,或许这也是 8、90 年代书籍共有的特点。
    再说一句,这本书有多古老以及多超前,本书中已经提到了视觉、听觉等感知感知错觉造成的记忆错误等情况,也是因为年代久远本书的附图都找不到了,书中只是标出了图片位置?。
    一、本书的核心思想
    本书作者实际上是想要借助各种生理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构建起一个客观、科学的审判流程,书中对判别证言可靠性,引导证人尽可能客观表述事实,判断推理与证明的严谨程度都做了非常多的讨论,最后还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了不同群体证言的模式,各种不同犯罪动机的来源,谎言的模式。
    换个角度来看,其实本书更多的像一份手册,为的是让法律人可以在面对各种情况时都能够查询对照,方便厘清事实与观点。
    二、本书的缺陷
    抛开此前提到的时代限制,本书还是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主观验证太多,虽然作者也多次提到客观的重要性,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时作者提出的例证却往往都是《圣经》或者某某说过什么,而这些人中还有不少是哲学家,小说家等,书中内容的可信度很低;另一个是本书的语言逻辑,与其说是书,更像是讲书,很像在聆听一个人的陈述,这种方式初读还有点意思,但是全书读下来很多论述太过冗余,加上内容可靠性上的不足,就像听一个朋友唠叨一晚,有些疲惫。
    三、我的收获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也就来自于不要躲在法律背后,实际上任何一门学科或者工作都是如此,不要躲在逻辑和理论的背后,要去面对现实的变数,如果仅仅只是关注自己看到了什么,那么我们很容易会被看到的东西误导。
    这可能也是我要多反思的地方,过于关注理论,而对于现实的理解不足,正如书中展现的,如果仅仅凭借证言、证据去判断,而没有对所要判决之人有所接触,这样的判决背后就不是对人的审判,这样的理解也不是对现实的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心理学中,暗示和语言一样广泛存在,我们可以从朋友的故事、陌生人的例子、自己的身体状况、食物、大大小小的经验中获得暗示。我们最简单的行为可能就是出于暗示作用,整个世界看似是受到某个人的暗示的影响。就像爱默生说过的,自然通过创造出天才来成就自我,追随天才的脚步你就能看到整个世界关心的是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毕仙僧!!!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凤凰联动

        北京凤凰联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目前辟有生活健康、社科文艺、外国文学、儿童文学和青春网络等图书产品生产线,拥有一支成熟的图书策划和营销专业队伍。公司秉承“植根中国本土 张大国际视域 体察思潮流变 创造完美产品”的理念,以无穷创意为经,以澎湃激情为纬,以与天下人共享阅读为乐,是一家实力雄厚,有内容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的一流出版发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