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德国人艺术精神的塑造者,拜罗伊特艺术节的缔造者,百多年来极富争议的音乐巨匠。

内容简介

理查德·瓦格纳(1813—1883),德国著名古典音乐大师,上承莫扎特,下启后浪漫主义,因为在政治思想、宗教思想上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本书以详尽的笔墨记述了瓦格纳传奇的一生,生动地描写了他与尼采、李斯特等同时代人物的友谊,并揭示了他对名誉、金钱、爱情的追求的深层原因。

本书向读者展示,瓦格纳不仅仅是一个作曲家、舞台导演和指挥家,还影响了德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瓦格纳作品缩写
  • 引言 传记有多“真”?
  • 第一部分 神话源起
  • 1 最初的十七年
  • 童年、少年、学生时代
  • 德累斯顿与《魔弹射手》
  • 继父之死、德累斯顿圣十字中学与叛逆岁月
  • 莱比锡的阿道夫叔叔
  • 音乐课、贝多芬迷与莱比锡托马斯中学
  • 2 大学时光
  • “七月革命”的回响
  • 愉快的大学生活与处女作
  • 受训于唱诗班指挥魏因利希
  • 感受威廉明妮·施罗德—德弗林特的《菲岱里奥》
  • 3 作为艺术家的第一步
  • 一桩不幸的爱情
  • 瓦格纳神话的第一个牺牲品:早期作品
  • 4 如何将新歌剧搬上舞台?
  • 维尔茨堡的风流韵事与《仙女们》惹出的不快
  • 明娜·普拉纳、“金童”阿佩尔与戈特沙尔克夫人
  • 一个浪漫音乐家如何策划自己的公众形象?
  • 《禁恋》——青色的瘀伤与空荡荡的票房
  • 瓦格纳对民主精神的致敬
  • 5 明娜·瓦格纳,原姓普拉纳
  • 自传的祝福与诅咒
  • 嫁给理查德与逃离理查德
  • 6 一次戏剧性的旅行
  • 《幸福的熊家庭》
  • 逃过俄国边境与一桩事故及其后果
  • 斯卡格拉克海峡的风暴
  • 1840年前后艺术家的社会地位
  • 7 瓦格纳在巴黎
  • 新的朋友和难友
  • 迈耶贝尔与莫里斯·施莱辛格
  • 财务困难之谜:文艺复兴剧团的惨败
  • “劲敌神话”
  • “无私艺术家神话”
  • 艺术的屈辱?
  • 神话链条的第一环:巴黎神话
  • 《漂泊的荷兰人》
  • 在巴黎的心理变化:创造性的高压
  • 8 “我是迈耶贝尔的学生”
  • 返回德累斯顿
  • 恐怖岩上的唐豪瑟灵感
  • 《黎恩济》的排练与首演
  • 科拉·迪·黎恩济:一个政治理想主义者的悲惨结局
  • 9 “荷兰人”的到来?
  • 德累斯顿地位显赫的宫廷乐队长
  • 《漂泊的荷兰人》的退化与进步
  • 亚哈随鲁,浪漫艺术中的犹太人形象
  • 退化中的新事物
  • 10 《唐豪瑟》年代
  • 债务和对记者的怒火
  • 黄金时代
  • 出版问题
  • 《唐豪瑟》的准备
  • 《唐豪瑟》:瓦格纳与海涅
  • 11 德累斯顿的政治使命:《罗恩格林》
  • 《罗恩格林》的创作,从格鲁克和埃斯库罗斯的作品汲取的经验
  • 瓦格纳和母亲
  • 接触政治哲学
  • 《罗恩格林》:歌剧作为“革命的”国家艺术的典范
  • “错误”和“正确”的意识象征
  • 12 作为政治和作为哲学的革命——《尼伯龙人的指环》的诞生
  • 抉择:革命或瓦格纳担任柏林歌剧院主管!
  • 《维伯龙人》
  • 《尼伯龙人神话》与《西格弗里德之死》
  • 法国社会主义者
  • 《拿撒勒的耶稣》
  • 《尼伯龙人的指环》系列作品 创作过程中社会思想的磨灭
  • 从工具化到作伪
  • 13 理查德·瓦格纳生命中的关键七天
  • 革命与无政府状态:艺术取代社会
  • 德累斯顿起义的过程
  • 瓦格纳在起义中的作用
  • 第二部分 为了未来艺术的神话工坊
  • 14 被通缉的流亡者
  • 在魏玛的李斯特家
  • 苏黎世,巴黎
  • 明娜
  • 革命的第二部分:1849年的苏黎世艺术作品
  • 15 再赴巴黎与洛索事件
  • 《铁匠威兰》
  • 震惊于迈耶贝尔的《先知》
  • “疯狂的爱”作为新艺术作品的动力
  • 16 “这种愤恨对我的天性是必要的,正如胆汁之于血液”
  • 《西格弗里德之死》的魏玛计划和《音乐中的犹太性》
  • 艺术创作的“绝望手段”
  • 从“尼伯龙人神话”到《音乐中的犹太性》
  • 瓦格纳还批判了犹太人的什么?
  • 怪胎还是爆炸性自白?如何对《音乐中的犹太性》进行分类?
  • 17 天才如何工作?
  • 创作的传说与现实
  • “创造性雷暴”(《帕西法尔》《莱茵的黄金》——拉斯佩齐亚)
  • 作曲——“一种疯狂的梦游状态”
  • 艺术中无情的自我折磨
  • “奢侈”和“爱情”的作用
  • 瓦格纳的怒火
  • 艺术的“可怕条件”
  • 18 通往乐剧之路——主导动机体系的超验性
  • 最初的音乐节设想和朋友的到访
  • 《歌剧与戏剧》,“未来的艺术作品”的配方
  • 黑格尔的音乐美学
  • 迈耶贝尔,一个重要的黑格尔信徒
  • 瓦格纳的神话理论
  • 瓦格纳对黑格尔音乐美学的完成与矛盾
  • 语言批评:元音和辅音——从抑扬格到自由节奏和头韵
  • 从思想到声音:主导动机概念的形成和变更的必要
  • 论主导动机的超验作用
  • 寻找新的解释模型
  • 19 神话与反神话
  • 作为自我表演的自传——作为修正的艺术
  • 1843年:一份尚不包含神话的草稿
  • 通往人格神话之路:《告友人书》
  • 对德累斯顿革命的神话化
  • 《我的生平》与人格神话的完成
  • 从一个敌人到许多敌人:人格神话成为民族神话
  • 神话向作品的过渡
  • 敌人的用处:反神话
  • 20 中期总结与展望:从浪漫艺术到“超验现实主义”
  • 瓦格纳中期的超验性:《罗恩格林》的前奏曲
  • 《莱茵的黄金》的难产
  • 创作《尼伯龙人的指环》的第一步:一个超验的(《莱茵的黄金》前奏曲)
  • 与李斯特在巴塞尔和巴黎——初遇柯西玛
  • 21 《莱茵的黄金》与劲敌神话
  • 莱茵女儿之歌
  • 一部关于神与反神的犯罪小说
  • 联邦德国早期的“朝向不精确的救赎”
  • 有关社会主义的更精确信息
  • 《莱茵的黄金》的根本层面:关于阿尔伯里希和沃坦
  • 22 叔本华、玛蒂尔德·韦森东克和《女武神》
  • 格奥尔格·赫尔韦格与阿图尔·叔本华
  • 叔本华与瓦格纳——老师与学生?
  • 玛蒂尔德·韦森东克
  • 阿图尔·叔本华与瓦格纳的“同情心理学”
  • 《女武神》:乱伦、阿尔伯里希的指环与诅咒的秘密
  • 心理学家布仑希尔德
  • 23 《西格弗里德》:“本土的”和“外来的”神话
  • 伦敦之行
  • 苏黎世:戈特弗里德·凯勒,李斯特来访
  • 《西格弗里德》:“本土的”和“外来的”
  • “劣等人”对抗“未来人”
  • 西格弗里德与迷魅:谋杀玩笑还是隐喻的行刑?
  • 沃坦的故事也在继续
  • 24 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而“自愿”受难
  • 明娜,柯西玛,玛蒂尔德
  • 嫉妒的闹剧
  • 理查德与玛蒂尔德
  • 升华之爱的创造力
  • 直通灾难
  • 25 内心渴望的漂泊
  • 威尼斯
  • 卢塞恩
  •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瓦格纳最极端的作品
  • “不能实现之爱的戏剧性”
  • 伊索尔德
  • 特里斯坦
  • 致命三角:特里斯坦—伊索尔德—梅洛特
  • 隐喻形成自己的语言
  • 26 巴黎与《唐豪瑟》丑闻
  • 自掏腰包的成功音乐会
  • 罗西尼、保利娜·梅特涅侯爵夫人与救世主卡勒吉斯
  • 赛马会
  • 27 “世界亏欠我的,正是我所需要的!”
  • 新朋旧友
  • 关于《工匠歌手》的想法
  • 一名德意志音乐家的金钱忧虑和组织难题
  • 毕布里希的情感迷惘(玛蒂尔德·迈尔、弗里德里克·迈尔、明娜、柯西玛)
  • 维也纳:创造力危机,债务与逃亡
  • 第三部分 神话的完成
  • 28 国王的救援
  • 奇迹
  • 柯西玛
  •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首演
  • 干预政治
  • 29 特里布申与《纽伦堡的工匠歌手》
  • 明娜之死
  • 特里布申的田园牧歌
  • 一次在文化史上意义深远的相遇:瓦格纳与尼采
  • 《纽伦堡的工匠歌手》:第一种解释
  • 瓦格纳的美学哲学:以艺术创作“艺术”
  • 艺术与非艺术的辩证法
  • 30 《工匠歌手》与新兴的反犹主义
  • 重新出版《音乐中的犹太性》
  • 《纽伦堡的工匠歌手》:第二种解释
  • 《莱茵的黄金》与《女武神》的首演
  • 31 《西格弗里德》的完成
  • 论瓦格纳音乐中世俗的超验
  • 其他歌剧对外来者的表现(《犹太女》《魔笛》《奥赛罗》)
  • 如同威尔第一样,瓦格纳的道德评判也取决于观众
  • 32 战争与和平:《诸神的黄昏》
  • 1871,帝国的建立
  • 与尼采的友谊
  • 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奠基与德国之旅
  • 所有曾经存在的终结:《诸神的黄昏》
  • 爱与世界毁灭:创造与破坏的形象
  • 西格弗里德作为世界精神的工具
  • 西格弗里德作为基督的隐喻——“我们必须学会死去”
  • 超验:布仑希尔德带来了“真正的”救赎吗?
  • 33 第一届音乐节——经济崩溃
  • 《尼伯龙人的指环》首演
  • 阿尔弗雷德·普林斯海姆与安杰洛·诺伊曼
  • 意大利之旅及与尼采决裂
  • 工作、孩子、安格尔曼:瓦格纳在拜罗伊特的日常生活
  • 34 “最后一张牌”
  • 意大利之旅
  • 《尼伯龙人的指环》在莱比锡和柏林上演
  • 朱迪·戈蒂埃
  • 针对犹太人的投机手段
  • 文化复兴的宗教作为治愈现代性的药剂
  • 与种族理论家阿蒂尔·戈比诺的相遇
  • 《帕西法尔》的筹备与首演;圣杯钟声的制造
  • 35 《帕西法尔》——一部欧洲作品
  • 一部舞台节日祭祀剧
  • 从德意志神话到欧洲神话
  • 同情、怜悯与冷酷——瓦格纳是基督徒吗?
  • 瓦格纳家中的祈祷
  • 关于冷酷无情
  • 《帕西法尔》:矛盾的艺术
  • 昆德莉的双重本质:犹太女人希罗底—北欧女武神昆德里吉亚
  • 第二幕
  • 第三幕
  • 直觉的丢失与恢复
  • 作为超验力量与作为哲学内容载体的音乐
  • 《帕西法尔》中的“另一层面”
  • “恶”的审美化
  • “被救赎的救赎者”
  • 音乐:先发与未尽的语言
  • 36 魂断威尼斯
  • 财务上的突破
  • 敌人退散
  • 永别
  • 结语
  • 译名对照表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