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作者多年讲授《外国文学名著选读》课程的一个学术总结,以文学文本分析为主要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择的解读对象,有一些篇目是大家公认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在文学史课程中常被作为重点进行讲授。对这类作品,作者侧重从新视角、新理论、新材料的维度进行创新性解读。

另外一些篇目则是文学史课程仍未涉及,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但在世界文学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对这类作品,则侧重在介绍的基础上,结合世界文学发展状况,对文本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以期对其文学价值和文学史意义进行定性与定位。

本书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人之存在”这中心,综合运用主题解读、比较研究、传记研究、文化关照、理论分析等方式对具体作品进行解读,重点探索文学经典中蕴含的精神世界。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透过文学的望镜探索精神世界
  • 第一章 盛世文人的忧虑
  • 第一节 矛盾:《埃涅阿斯纪》中的隐性书写
  • 第二节 罗马荣光与维吉尔的忧虑
  • 第三节 自主性:维吉尔的文人品格
  • 第二章 苟活还是倾心于死亡
  • 第一节 莫尔的精神坚守与死亡抉择
  • 第二节 《哈姆莱特》:莫尔死亡抉择的戏仿
  • 第三节 哈姆莱特:只因倾心于死亡
  • 第三章 对集权的反思与反叛
  • 第一节 弥尔顿:苦难中的战斗人生
  • 第二节 弥尔顿的撒旦:反独裁的独裁者
  • 第三节 被逐伊甸园:走出囚禁的樊笼
  • 第四章 荷尔德林: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 第一节 异乡人向属灵世界的回归
  • 第二节 荷尔德林:此世界中“灵”的觉醒者
  • 第三节 《许佩里翁》:一个有关灵知主义的文本
  • 第五章 命运还是自设的圈套
  • 第一节 莫泊桑:简单是一种文学才能
  • 第二节 《项链》:一个隐喻的文本
  • 第三节 悖谬:自欺的结果
  • 第六章 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自传
  • 第一节 《牵小狗的女人》:一则有关婚外情的故事
  • 第二节 只是婚外情那么简单吗
  • 第三节 作为契诃夫精神自传的小说
  • 第七章 用同情的眼光审视世界
  • 第一节 卡夫卡:逃避解释的审视者
  • 第二节 《在流放地》:一个有关世界寓言的文本
  • 第三节 世界的本质:只有不确定是确定的
  • 第八章 书写生命的诗行
  • 第一节 爱情的甜蜜与痛苦:大众性与个人性
  • 第二节 自然与田园的丧失:当下性与未来性
  • 第三节 歌唱祖国的民族诗人:世界普遍性与民族独特性
  • 第九章 “徒劳”:作为一种生命状态
  • 第一节 混沌又朦胧:《边城》中的“徒劳”意识
  • 第二节 理性而清晰:《雪国》中的“徒劳”书写
  • 第三节 悖谬与徒劳:大江小说中的“徒劳”主题
  • 第十章 孤独还是内心的狂欢
  • 第一节 《猎枪》——意象充盈的诗化小说
  • 第二节 在场景中展现人物心理
  • 第三节 孤独:作为一种生存状态
  • 第十一章 对存在的诗性沉思
  • 第一节 昆德拉:布拉格精神的文学继承者
  • 第二节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对存在的诗性沉思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集结了对一些名家作品的赏析和解读。维吉尔对屋大维的暗讽,密尔为信仰献身,弥尔顿的反抗精神,荷尔德林诗意的漫游栖居,莫泊桑简单却不浅薄,契诃夫坚持不婚主义,卡夫卡的荒诞与虚无,叶赛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边城》和《雪国》的徒劳,大江健三郎对萨特的发展,井上靖的孤独与物哀,以及最后昆德拉对卡夫卡和哈谢克的继承… 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就是分散主题的一个合集。可以读,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充分和他人的相互冲撞,没准可以产生一些新的东西。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