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六韬》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宋代钦定为兵学经典“武经七书”之一,是存世先秦兵书中篇幅最长者。

内容简介

《六韬》汇综了先秦兵学的诸多精华,内容丰富。其中,《文韬》论治国用人,《武韬》论用兵,《龙韬》论军事编制,《虎韬》论特殊作战、武器和阵型,《豹韬》论战术使用,《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自西汉以后,逐渐受到重视。到了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始,《武经七书》成为武试必读的书,对中国兵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它采用文王与姜太公问答的形式,对前代的儒、道、法各家也兼收并蓄,儒家发民贵君轻,道家的清静无为,法家的赏信罚必,《六韬》都加以吸收包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文韬
  • 文师第一
  • 盈虚第二
  • 国务第三
  • 大礼第四
  • 明传第五
  • 六守第六
  • 守土第七
  • 守国第八
  • 上贤第九
  • 举贤第十
  • 赏罚第十一
  • 兵道第十二
  • 武韬
  • 发启第十三
  • 文启第十四
  • 文伐第十五
  • 顺启第十六
  • 三疑第十七
  • 龙韬
  • 王翼第十八
  • 论将第十九
  • 选将第二十
  • 立将第二十一
  • 将威第二十二
  • 励军第二十三
  • 阴符第二十四
  • 阴书第二十五
  • 军势第二十六
  • 奇兵第二十七
  • 五音第二十八
  • 兵征第二十九
  • 农器第三十
  • 虎韬
  • 军用第三十一
  • 三阵第三十二
  • 疾战第三十三
  • 必出第三十四
  • 军略第三十五
  • 临境第三十六
  • 动静第三十七
  • 金鼓第三十八
  • 绝道第三十九
  • 略地第四十
  • 火战第四十一
  • 垒虚第四十二
  • 豹韬
  • 林战第四十三
  • 突战第四十四
  • 敌强第四十五
  • 敌武第四十六
  • 鸟云山兵第四十七
  • 鸟云泽兵第四十八
  • 少众第四十九
  • 分险第五十
  • 犬韬
  • 分合第五十一
  • 武锋第五十二
  • 练士第五十三
  • 教战第五十四
  • 均兵第五十五
  • 武车士第五十六
  • 武骑士第五十七
  • 战车第五十八
  • 战骑第五十九
  • 战步第六十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先秦时期经典,《六韬》的治国理政之道。

    《六韬》用了很多篇幅论述了骑兵的选拔标准、作战特点及其与步兵、车兵的协同配合,这是骑兵大规模用于战争之后产生的理论成果的反映。赵武灵王在公元前 307 年的 “变服骑射”,拉开了战国时期各国组建骑兵部队的帷幕,据此可以推定《六韬》成书的上限不应早于公元前 307 年。《六韬》既无意营建与天道相通的 “贵公” 境界,也无意论证既得政权的 “合法性”,而是站在维护君权的角度,放眼争名逐利、计较得失的凡俗人世,盘算着怎样才能帮助君主守住得之不易的王位。作者洞察人性的幽暗,认定 “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文韬・文师第一》),“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武韬・发启第十三》),因此君王不能独享天下之利,而应与天下人共同分享好处。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讨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 太公曰:“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凑兹进,则明不蔽矣。” 太公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无以三宝借人,借人则君失其威。” 太公曰:“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