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7千字
字数
2017-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细处再现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及陈述语境,是一部精心打磨十年的思想小品。
内容简介
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在于,他既是重要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又是记述者和阐释者:无论是清末新政、民初宪政等政治大事,还是晚清学术传承等文化思想进程。
本书从梁启超三种关键的清学史著述(即《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以及《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第八章《近世之学术》)入手,还原梁氏前后叙述的不同语境,澄清其在晚清“今文学”运动中的角色,将梁氏及谭嗣同、夏曾佑等人的“今文学”言论加以历史的解析,呈现出一个逐渐生成和变化着的过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清华国学丛书”总序
- 一 知识的源流:梁启超与晚清“今文学”研究
- (一)梁著“清学史”中的晚清“今文学”
- (二)梁著“清学史”有关晚清“今文学”的叙述对于后世的影响
- (三)重新检讨梁著清学史有关晚清“今文学”叙述的构想
- 二 变化的“形象”:梁著“清学史”三种有关晚清“今文学”叙述的比较
- (一)关于晚清“今文学”在清学史上位置的叙述
- (二)关于晚清“今文学”兴起的背景
- (三)关于晚清“今文学”的传承谱系
- (四)关于晚清“今文学”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关涉
- (五)关于晚清“今文学”的意义的叙述
- (六)小结
- 三 学术与政治:《近世之学术》读解
- (一)独立之作:对章太炎《清儒》篇的回应
- (二)章、梁关系:学术与政治的纠结
- (三)“宗教改革”:任公对康门学术的最初解说
- (四)告别“孔教”:任公思想的“自由”追求
- (五)“古学复兴”:重回师门及对康学的再阐释
- (六)小结
- 四 “偶然”的背后:梁任公著述《清代学术概论》之心意
- (一)胡适与《清代学术概论》的成书
- (二)梁、胡关系的过去与当下
- (三)适逢其时的“今文学”运动纪叙
- (四)“思想解放”与“文艺复兴”
- (五)小结:“偶然”与必然
- 五 两种“兴味”与“晚年定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著述由来与意旨
- (一)《近三百年学术史》的刊行经过及其结构特点
- (二)政治兴味与学问兴味的交替与相融
- (三)追随与“争胜”:如何评价“三百年”的学术?
- (四)隐去的“文艺复兴”与“科学”
- (五)小结:从《概论》到《近三百年学术史》
- 六 “自述”的检核:“今文学”运动中的梁启超
- (一)所谓“排荀”及其意义
- (二)“大同”言说与“复原孔教”
- (三)“三世说”种种
- (四)小结
- 七 变化与不变:重新认识晚清“今文学”
- (一)“善变”:关于任公清学史叙述的前后变化
- (二)变化中的“不变”:晚清“今文学”的思想解放意义
- (三)广义与狭义:重新认识晚清“今文学”
- 附录 经今文学的异趋:张尔田与晚清民国时期的经史学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