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工业互联网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无限的潜力,对于推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向智能、绿色、低碳转型,将持续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以工业互联网推广应用为引领,从工业互联网的起源和内涵入手,对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园区,以及它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进行了阐述。在阐述基础性原理的基础上,本书给出了若干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实践案例,最后介绍了作者对工业互联网推广发展路径的思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本书指导委员会
  • 本书编写委员会
  • 前言
  • 第1章 因时乘势:工业互联网起源与内涵
  • 1.1 工业互联网起源和内在动力
  • 1.1.1 概念起源
  • 1.1.2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 1.1.3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手段与路径
  • 1.1.4 制造业大国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要求
  • 1.2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和本质
  • 1.2.1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
  • 1.2.2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
  • 1.3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 1.3.1 国外典型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 1.3.2 我国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 1.3.3 体系架构的演变
  • 1.4 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重大意义
  • 1.4.1 工业互联网是生产力变革的助推器
  • 1.4.2 工业互联网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 1.4.3 工业互联网是保持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制高点
  • 1.4.4 工业互联网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 1.5 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智能制造的异同辨析
  • 1.5.1 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
  • 1.5.2 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工业互联网网络
  • 2.1 工业互联网网络概述
  • 2.1.1 概念模型
  • 2.1.2 工厂外网
  • 2.1.3 工厂内网
  • 2.2 工业控制系统
  • 2.2.1 模拟仪表控制系统
  • 2.2.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 2.2.3 集散控制系统
  • 2.2.4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 2.3 现场总线
  • 2.3.1 定义
  • 2.3.2 发展现状
  • 2.3.3 现场总线国际标准
  • 2.4 常用工业现场总线介绍
  • 2.4.1 基金会现场总线(FF)
  • 2.4.2 PROFIBUS
  • 2.4.3 CIP
  • 2.4.4 MODBUS
  • 2.4.5 CAN总线
  • 2.4.6 LONWORKS
  • 2.5 工业以太网
  • 2.5.1 概述
  • 2.5.2 实时以太网
  • 2.5.3 EtherCAT
  • 2.5.4 PROFINET
  • 2.5.5 工业以太网的发展前景
  • 2.6 时间敏感网络技术
  • 2.6.1 概述
  • 2.6.2 特点与功能
  • 2.6.3 应用场景
  • 2.7 工业控制网络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第3章 新兴技术使能工业互联网
  • 3.1 边缘计算技术
  • 3.1.1 概述
  • 3.1.2 边缘计算参考架构
  • 3.1.3 关键技术
  • 3.1.4 边缘计算对工业互联网的价值
  • 3.1.5 边缘计算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
  • 3.2 工业大数据技术
  • 3.2.1 概述
  • 3.2.2 工业大数据参考架构
  • 3.2.3 关键技术
  • 3.2.4 工业大数据对工业互联网的价值
  • 3.2.5 工业大数据的应用场景
  • 3.3 人工智能技术
  • 3.3.1 概述
  • 3.3.2 关键技术
  • 3.3.3 人工智能对工业互联网的价值
  • 3.3.4 人工智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中的应用
  • 3.4 数字孪生技术
  • 3.4.1 概述
  • 3.4.2 技术架构
  • 3.4.3 关键技术
  • 3.4.4 数字孪生对工业互联网的价值
  • 3.4.5 数字孪生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中的应用
  • 3.5 5G技术
  • 3.5.1 概述
  • 3.5.2 技术架构
  • 3.5.3 关键技术
  • 3.5.4 5G对工业互联网的价值
  • 3.5.5 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中的应用场景
  • 参考文献
  • 第4章 工业互联网平台
  • 4.1 工业互联网平台概述
  • 4.1.1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基于云架构的开放式操作系统
  • 4.1.2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海量数据汇聚的载体
  • 4.1.3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模型沉淀与智能决策的中枢
  • 4.1.4 工业App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的载体
  • 4.1.5 生态开放是工业互联网平台保持发展活力的保证
  • 4.2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
  • 4.2.1 边缘层
  • 4.2.2 平台层(PaaS层和IaaS层)
  • 4.2.3 应用层(SaaS层)
  • 4.3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场景
  • 4.4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路径
  • 4.4.1 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 4.4.2 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的广度,以“建平台”“用平台”双轮驱动
  • 4.4.3 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的深度,搭建“智能化”“孪生化”发展引擎
  • 4.5 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体系
  • 4.5.1 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建设的四个方面
  • 4.5.2 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建设的四个着力点
  • 4.6 国内典型平台能力与服务应用模式
  • 4.6.1 海尔COSMOPlat平台
  • 4.6.2 航天云网INDICS平台
  • 4.6.3 树根互联ROOTCLOUD平台
  • 4.6.4 徐工汉云平台
  • 4.6.5 东方国信Cloudiip平台
  • 参考文献
  • 第5章 产业园区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评价体系
  • 5.1 背景与意义
  • 5.2 产业园区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评价体系
  • 5.2.1 “五维”评估模型
  • 5.2.2 指标评价体系
  • 5.3 发展指数计算方法
  • 5.4 发展指数领先园区分析
  • 第6章 工业互联网赋能应用案例
  • 6.1 设备预测性维护
  • 6.1.1 概念
  • 6.1.2 实施方法
  • 6.1.3 案例
  • 6.2 产品溯源
  • 6.2.1 概念
  • 6.2.2 实现方法
  • 6.2.3 标识解析技术
  • 6.2.4 异构识别技术
  • 6.2.5 案例
  • 6.3 质量检测
  • 6.3.1 概念
  • 6.3.2 实施方法
  • 6.3.3 案例
  • 6.4 协同设计
  • 6.4.1 概念
  • 6.4.2 实施方法
  • 6.4.3 案例
  • 6.5 供应链管理
  • 6.5.1 概念
  • 6.5.2 实施方法
  • 6.5.3 案例
  • 6.6 智慧园区
  • 6.6.1 概念
  • 6.6.2 实施方法
  • 6.6.3 案例
  • 参考文献
  • 第7章 工业互联网发展与推广路径思考
  • 7.1 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驱动工业互联网发展
  • 7.1.1 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不断扩大
  • 7.1.2 数字化转型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不断拓展
  • 7.2 发展路径:从政府引领到企业内生动力
  • 7.2.1 路径之一:政府引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 7.2.2 路径之二:不断壮大企业内生动力
  • 7.2.3 路径之三:全局智能化提质工业互联网发展
  • 7.3 技术创新引领工业互联网发展新格局
  • 7.3.1 技术创新催生工业新动能
  • 7.3.2 新兴技术应用拓展工业互联网新格局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