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丰碑之作,让你深思,为何人、国家或民族之间彼此包容如此之难,但却又如此重要。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既具有严谨的学术性,又闪现着人本主义光辉的不朽杰作。

奥尔波特把可观的各类资料井井有条地安排在一起,并将它们清晰而富有激情地组织起来,分别对偏见产生的社会思维、社会群体、社会认知、社会文化基础进行了梳理,然后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对偏见的获得过程进行了考察,对偏见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创造性地从人格结构的角度对偏见的成因进行了追溯,最后上升到社会政策层面提出了偏见治理的路径。

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开创性著作,为后来的学者讨论和理解偏见开辟了一片天地,为偏见研究设定了界域。它在社会心理学甚至整个社会科学中具有毫无争议的至高地位。

目录

  • 版权信息
  • 1954年版序
  • 1958年版序
  • 第一部分 偏向性思维
  • 第1章 问题何在?
  • 第2章 偏见的平常性
  • 第3章 内群的形成
  • 第4章 对外群的拒斥
  • 第5章 偏见的模式化与广延性
  • 第二部分 群体差异
  • 第6章 群体差异的科学研究
  • 第7章 种族和族群差异
  • 第8章 可见性与陌生性
  • 第9章 受害后特质
  • 第三部分 群体差异的认知
  • 第10章 认知过程
  • 第11章 语言因素
  • 第12章 我们文化中的刻板印象
  • 第13章 偏见的理论
  • 第四部分 社会文化因素
  • 第14章 社会结构和文化模式
  • 第15章 选取替罪羊
  • 第16章 接触效应
  • 第五部分 偏见的获得
  • 第17章 遵从
  • 第18章 童年早期
  • 第19章 后期学习
  • 第20章 内心的冲突
  • 第六部分 偏见的动力学
  • 第21章 挫折
  • 第22章 攻击与憎恶
  • 第23章 焦虑、性与内疚
  • 第24章 投射
  • 第七部分 性格结构
  • 第25章 偏见型人格
  • 第26章 煽动
  • 第27章 包容型人格
  • 第28章 宗教与偏见
  • 第八部分 群际紧张的降低
  • 第29章 应该立法吗?
  • 第30章 规划项目的评估
  • 第31章 不足与展望
  • 主题索引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俗易懂的一本心理学著作。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