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关于王阳明及其后学致良知工夫的相关研究。

内容简介

儒家心性之学作为一种为己之学、成德之教,原本不是纯粹的知识思辨,而是一种体知、体证于身心的学问。这也是近年来宋明理学研究所关注的一大议题。

《由凡至圣:阳明心学工夫散论》收录的九篇论文,是作者关于王阳明及其后学致良知工夫的相关研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如何诠释儒家心性之学的相关思考。作者力图摆脱哲学概念式的“工夫论”分析模式,从各种角度对心学“工夫”本身加以如实呈现、系统梳理。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缘起
  • 自序
  • 一 由凡至圣:王阳明体悟本心的工夫阶次 以王龙溪《悟说》《滁阳会语》为中心的考察
  • (一)《悟说》概括的工夫四阶次
  • (二)《滁阳会语》所述王阳明体悟本心的工夫历程
  • 1.悟前三变:解悟至证悟
  • 2.龙场大悟:彻悟开端
  • 3.静坐诸教:保任
  • 4.致良知教:彻悟完成
  • 5.晚年化境:忘悟
  • (三)结语
  • 二 阳明学者罗念庵体悟良知的工夫历程
  • (一)悟前
  • (二)证悟
  • (三)保任
  • (四)彻悟
  • (五)忘悟
  • (六)结语
  • 三 良知与自证分 以王阳明良知学为中心的论述
  • (一)自证分释良知的学术溯源
  • (二)自证分与良知之体
  • (三)自证分与良知之照
  • (四)自证分与良知之境
  • (五)结语
  • 四 当下一念之别:阳明学见在良知之争的关键问题 以王龙溪与聂双江、罗念庵的争论为中心
  • (一)见在良知说的基本含义和讨论背景
  • (二)圣愚之辨概述
  • (三)双方对“当下一念”的不同体知
  • (四)结语
  • 五 “念念致其良知”何以可能? 再谈见在良知说的核心焦点与体认维度
  • (一)见在良知之争的核心焦点
  • (二)圣愚之辨的两个理解层面
  • (三)独知、当下一念、直心自照
  • (四)双方体认维度之别
  • (五)如何“信得及良知”
  • (六)结语
  • 六 “信得及良知”的理论与实践内涵 从王阳明到王龙溪的论述
  • (一)阳明“信得及良知”的生命印证
  • (二)信得及良知之无知与无不知
  • (三)王龙溪的“一念自信”工夫
  • (四)结语
  • 七 以良知开物成务 阳明学者以心性贯通事功的工夫实践与障难论析
  • (一)王阳明军政生涯中的工夫实践及理据
  • (二)阳明后学以心性贯通事功的实践
  • (三)工夫障难
  • (四)结语
  • 八 江右王门学者邹东廓之戒惧说论析
  • (一)思想脉络
  • (二)工夫路径
  • (三)本体与工夫
  • (四)思想定位及意义
  • 九 儒道交融:罗念庵一体两面的终极关怀
  • (一)一生纠结:病厄之危—道业未成
  • (二)阳明学者的基本共识:良知无生死
  • (三)一体两面的终极关怀:儒道交融
  • (四)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