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0千字
字数
2021-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汪碧刚教授提出的城市与社区治理创新体系,不论是开展学术研究还是推动社会治理实践,都具有引领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著名学者、社会学家汪碧刚教授2016年以来在《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民政》《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重要报刊上公开发表的社会治理文章43篇,聚焦城市与社区治理创新,深度解读其在全国率先提出的“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社区治理(城市治理)服务创新模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中西居住文化背景下的街区制比较研究
- 一 引言
- 二 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述
- 三 中西方居住文化的比较
- (一)中国居住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
- (二)中西方居住文化的异同
- 四 当前我国居住形式及其对城市治理的影响
- 五 总结与思考
- (一)实践层面
- (二)研究层面
- (三)社会学意义
- 多元融合的社区共治模式创新研究
- 一 “1+3”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社区治理服务模式的提出及特点
- 二 “1+3”模式的服务平台
- (一)社区邻里驿站
- (二)社工之家
- (三)企业家公益联盟
- 三 “1+3”模式的机制
- (一)居民议事厅,推进基层协商机制
- (二)社会动员体系,创新社会动员机制
- (三)走动式工作法,健全民情收集机制
- (四)四级工作台账,完善需求与供给机制
- 四 “1+3”模式的意义
- 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
- 制度是社区治理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 推动高校建设智库 助力现代城市治理
- 一 高校应主动参与智库建设
- 二 解决好高校智库自身的问题
- 建设智慧社区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 一 新型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社区的建设发展
- (一)推进传统城市转型升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 (二)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提升政府执政形象
- (三)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 二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工程
- 三 社区治理需要协同创新
- 增强信息化应用能力 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社区治理模式
- 一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工程
- 二 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
- 三 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创新:协同治理
- 创新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 一 转型期农村社区治理路径与模式
- 二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社区治理需求
- 三 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创新展望
- 城市的温度从何而来
- 一 提升城市生长力
- 二 让服务和治理更精细
- 三 引进“外脑”提升内涵
- 智慧社区的机制与保障体系
- 建设智慧社区 有效促进居民参与
- 制度因素对社区治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 一 制度因素对社区治理发挥重要作用的理论基础
- 二 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制度影响因素评价的差异分析
- (一)社区治理的政策支持力度
- (二)社区治理的政府支持力度
- (三)社区治理的激励机制
- 三 强化社区治理的法律制度顶层设计,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新经济背景下智慧社区的服务与运营
- 一 智慧社区服务运营的理念与要求
- 二 智慧社区的典型服务运营模式
- 三 智慧社区服务运营的收入模式
- 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 一 加强城市治理研究,推进城市创新发展
- 二 城市治理创新应突出服务、共享和融合三个重点
- 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基层方案
- 大数据与城市治理
- 一 城市治理内涵
- 二 城市治理大数据
- 三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治理演进模型
- (一)数据筛选机制
- (二)数据分析机制
- (三)城市治理大数据模型建立
- 四 结论和展望
- 未来社区之我见
- 青岛市市北区:发挥社区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础作用
- 一 充分发挥社区助力作用
- (一)社区在城市治理体系中的定位
- (二)社区在城市治理体系中的重要职能
- 二 以社区建设推进城市治理体制创新的主要做法
- (一)通过四项措施筑牢和谐社区建设的根基
- (二)建立三项机制推动社区建设深入发展
- (三)实施四项工程提升和谐社区建设水平
- 健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
- 合肥市方兴社区:智慧社区建设与治理深度融合创新探索
- 一 智慧社区的人本理念
- 二 智慧社区建设模式创新——“产业化运作+平台支撑”
- (一)智慧社区的运作路径——产业化运作
- (二)智慧社区的共享平台——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
- 三 智慧社区产业化的“方兴实践”
- 四 智慧社区建设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方兴模式”
- (一)完善合同项目制度,破除产业化运作壁垒
- (二)实现居民诉求信息的融合,提升居民自治程度
- (三)建立时空大数据,实现社区治理由被动应急到主动预防
- 五 展望
- 智慧社区建设的难点与应对
- 农村社区党委畅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 一 构建“四级联动”工作机制
- 二 实施“两区共建”发展模式
- 三 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 切实推动社区治理落实到“最后一米”
- 一 坚持党建引领
- 二 协同创新
- 三 大数据推动社区治理
- 四 建立专业社工队伍
- 五 最终实现文化治理
- 推进党建引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 一 推动党的领导力纵向延伸
- 二 扩大党组织渗透力
- 三 以治理难点问题倒逼流程再造
- 四 加强分类指导
- 五 加强信息支撑,实现党群融合互动
- 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核心在“人”,终点是文化
- 一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 二 城市治理重心下移
-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时代答卷
- 一 理顺关系,强化街道主体责任
- 二 规范社区工作运行
- 三 做实网格党建,推动“多网合一”
- 四 搭建网络治理一线锻炼平台
- 五 以群众需求倒逼流程再造
- 六 加强信息支撑,实现党群融合互动
- 用治理思维建立社区应急管理体系
- 一 重视社区预警应急管理机制
- 二 形成“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应急管理网络
- 三 树立预防为主的社区应急理念
- 四 组建成熟高效的社区应急队伍
- 五 培育自救互救的社区应急文化
- 我国城市治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 一 我国城市治理研究的现状
- (一)城市治理内涵研究
- (二)城市治理历史研究
- (三)城市治理综合研究
- (四)城市治理理论研究
- (五)城市治理主体研究
- (六)城市治理案例研究
- (七)城市治理借鉴研究
- 二 我国城市治理研究的不足
- 三 我国城市治理研究的趋势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创新之处
- 四 结语
- 促进理论与技术融合发展 建设物联网全场景智慧社区
- 一 核心提示
- 二 围绕社会需求 重点突破 “感—联—知—用—融”关键技术
- 三 “一核多元、融合共治” 构建社区治理创新体系
- 四 面向多应用场景 强化全面感知能力与数据融合能力
- 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
- 社区治理实践中“民主协商”需要迎难而上
- 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实现社区“智”治
- 一 主题可以是“服务+体验+共享”
- 二 深度实现党群融合互动
- 三 进一步推动技术与应用落地
- 构建“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城市治理创新体系
- 一 什么是“一核多元、融合共治”城市治理创新体系?
- 二 如何打造“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城市治理创新体系?
- 做好城乡社区治理的“加减乘除法”
- 北京潞城:“文明银行”赋能“未来社区”
- 一 “文明银行”赋能治理创新
- (一)村民参与机制
- (二)积分回馈机制
- (三)健全融媒动员机制
- 二 “未来社区”留住乡愁、遇见未来
- 构建“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社区治理体系
- 一 “1+3”切实推动社区治理落实到“最后一米”
- 二 推进党建引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 三 推进社区治理与文化治理深度融合
- 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组织影响因素评价差异的实证研究
- 一 组织因素对社区治理发挥重要作用的理论基础
- 二 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组织影响因素评价的差异分析
- (一)社区治理的组织支持力度
- (二)社区居民组织化程度
- (三)居委会居民利益代表性
- (四)社区重要公共事务决策者
- (五)社区居民内部差异的影响
- 三 新时代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与模式创新
- 四 对策建议:不断强化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 人才、技术、资金、体制,建好智慧社区一个都不能少
- 一 人才与技术缺一不可
- 二 除了人才保障外,技术保障也不可或缺
- 三 改变单一资金投入方式
- 四 智慧社区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
- 从管理走向治理:摆脱社区治理现代化“三低”困境
- 一 从管理到治理体现了理念转变
- 二 “三低”困境阻滞了社区治理现代化
- 三 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必须深度融合
- 建设更有温度与厚度的北京城市副中心
- 一 加强城市副中心城市治理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 二 打造“一核多元、融合共治”城市治理创新体系
- 三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 四 “文化治理”建设温暖有爱的城市副中心
- 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
- “五位一体”诉源治理联动化解矛盾纠纷
- 一 推进诉源治理 化解社区矛盾
- 二 提供专业支持 完善调解机制
- 三 主动履职尽责 推动社区治理创新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