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为你解读《资本论》。

内容简介

《资本论》博大精深,洋洋洒洒两百四十多万字,如果没有一个“解读”引路,那么学习的“时间成本”是巨大的。本书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快捷入门的“路径”。

本书在忠实《资本论》篇章结构的基础上,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还有利益分配关系及其与这些关系密切相关的制度形式、运行方式、实现路径进行了整体性的解读,同时还对《资本论》是基础理论与基本理论进行重点性解读。例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制度形式与框架、运行机制与方式、分配依据与原则,以及什么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如何创造价值、劳动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价值、为什么只有雇佣劳动才能创造剩余价值和资本价值等等理论,进行了重点解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序 《资本论》是世界观,也是方法
  • 绪论
  • 一、本书的背景与作用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
  • (二)《资本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三)学习《资本论》的困难所在及其解决方式
  • (四)本书是为读者提供的“读书标记”或者“阅读路标”
  • 二、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动因、目的与过程
  • (一)耗费毕生精力研究经济学的原动力
  • (二)与恩格斯通力合作建构科学方法论理由何在
  • (三)呕心沥血写作和出版《资本论》的几个阶段
  • 三、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新世界观体系
  • (一)唯物史观是以“人类存在”为前提的新认识论
  • (二)唯物史观是以“人类本原于自然”为特色的新唯物主义
  • (三)唯物史观是以“人本社会关系总和”为特质的新人本主义
  • (四)唯物史观是以“自由人联合体”为组织形式的新社会主义
  • (五)唯物史观是以“生产方式变革”为发展动力的新发展观
  • (六)关于唯物史观小结
  • 四、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创建《资本论》的科学方法论
  • (一)《资本论》架构于唯物史观科学方法论基础之上
  • (二)《资本论》是研究和处理复杂经济关系的方法体系
  • (三)《资本论》的逻辑方法
  • 五、《资本论》整体概貌与时代意义
  • (一)《资本论》的书名
  • (二)《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 (三)《资本论》的叙事方式与体系结构
  • (四)《资本论》的基本内容与时代意义
  • 导读
  • 一、商品和货币
  • (一)商品
  • (二)交换过程
  • (三)货币或商品流通
  • 二、货币转化为资本
  • (一)资本的总公式
  • (二)总公式的矛盾
  • 三、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三)剩余价值率
  • (四)工作日
  • (五)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 四、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一)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 (二)协作
  • (三)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 (四)机器和大工业
  • 五、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一)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 (二)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 六、工资
  • (一)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 (二)计时工资
  • (三)计件工资
  • (四)工资的国民差异
  • 七、资本的积累过程
  • (一)简单再生产
  •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四)所谓原始积累
  • (五)现代殖民理论
  • 导读
  • 一、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 (一)货币资本的循环
  • (二)生产资本的循环
  • (三)商品资本的循环
  • (四)产业资本的循环是它的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 (五)资本循环的时间
  • (六)资本循环所花费的流通费用
  • 二、资本的周转
  • (一)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 (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生产资本的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 (三)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劳动期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预付资本量、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的影响
  • 三、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 (一)导言和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
  • (二)简单再生产
  • (二)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 导读
  •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
  • (二)利润率
  • (三)决定和影响利润量变化的各种因素
  •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一)不同生产部门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差别
  • (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三)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
  • (四)超额利润
  • (五)平均利润率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现代西方经济学正常利润理论的本质区别
  • 三、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 (一)规律本身
  • (二)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各种因素
  • (三)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 四、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 (一)商品经营资本
  • (二)商业利润
  • (三)商人资本的周转。价格
  • (四)货币经营资本
  • (五)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
  • 五、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
  • (一)生息资本、利息与利息率
  • (二)资本主义信用
  • (三)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
  • (四)资本主义以前的生息资本
  • (五)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与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
  • 六、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 (一)导论:土地所有权与资本主义地租
  • (二)级差地租
  • (三)绝对地租
  • (四)建筑地段的地租、矿山地租、土地价格
  • (五)资本主义地租的产生
  • 七、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 (一)三位一体的公式
  • (二)关于生产过程的分析
  • (三)竞争的假象
  • (四)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
  • (五)阶级
  • (六)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发展观脉络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