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思想理论遗产,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内容简介
编辑出版一部文本准确、注释可靠的《李大钊全集》,是理论界和学术界的现实需要,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李大钊思想、事迹的迫切需要。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和人民出版社历来重视李大钊著作的编注与出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李大钊著述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1994年,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主持的《李大钊文集》编辑、注释工作启动,经过五年的努力,于1999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2006年3月,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增补本《李大钊全集》(最新注释本)。该书出版后受到广泛关注,并于2009年荣获国家图书出版界的最高奖项“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本书是对2006年版《李大钊全集》的全新修订版本。
《李大钊全集(全五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收录的李大钊论著最为完备。与此前刊行的所有版本相比,在收录论著方面,这部全集所汇集的李大钊的著作最为详备,考订最为精审。二是编校精良。校勘方面,全集遵循的原则是以最初刊行的文稿为准,参校以其它较好的或通行的版本。凡编者认定错误的地方,均作了修改。三是注释全面。全集对李大钊论著中难懂、难理解的名词、术语、观念均作了详细的注解,全书注释几千条,共四十余万字。本版再一次校订了原文,并对前一版本注释作了大量增补和修订工作。
目录
- 李大钊全集(第一卷)
- 版权信息
- 简介
-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文库》出版说明
- 《李大钊全集》出版说明
- 《李大钊文集》出版说明
- 前言
- 隐忧篇 (一九一二年六月)
- 大哀篇——(一)哀吾民之失所也(一九一三年四月一日)
- 弹劾用语之解纷 (一九一三年三月上旬)
- 筑声剑影楼纪丛 朱舜水之海天鸿爪 (一九一三年四月一日)
- 更名龟年小启 (一九一三年四月一日)
- 暗杀与群德 (一九一三年五月一日)
- 筑声剑影楼纪丛 东瀛人士关于舜水事迹之争讼 (一九一三年五月一日)
- 覆景君函 (一九一三年五月一日)
- 裁都督横议 (一九一三年六月一日)
- 论民权之旁落 (一九一三年六月一日)
- 原杀(暗杀与自杀) (一九一三年九月一日)
- 论官僚主义 (一九一三年九月一日)
- 一院制与二院制 (一九一三年九月一日)
- 政客之趣味 (一九一三年九月一日)
- 是非篇 (一九一三年九月一日)
- 论宪法公布权当属宪法会议 (一九一三年十月一日)
- 法律颁行程序与元首 (一九一三年十月一日)
- 文豪 (一九一三年十一月一日)
- 欧洲各国选举制考 (一九一三年十一月一日)
- 各国议员俸给考 (一九一三年十一月一日)
- 游碣石山杂记 (一九一三年十一月一日)
- 《自然律与衡平律》识 (一九一三年十一月一日)
- 风俗 (一九一四年八月十日)
- 物价与货币购买力 ——致《甲寅》杂志记者(一九一四年八月十日)
- 政治对抗力之养成 (一九一四年十一月一日)
- 国情 (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十日)
- 警告全国父老书 (一九一五年二月初)
- 《中国国际法论》译叙 (一九一五年四月)
- 新书广告三则 (一九一五年四月)
- 国民之薪胆 (一九一五年六月)
- 厌世心与自觉心——致《甲寅》杂志记者 (一九一五年八月十日)
- 民彝与政治 (一九一六年五月十五日)
- 青春 (一九一六年四、五月)
- 《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一九一六年八月十五日)
- 新生命诞孕之努力 (一九一六年八月十五日)
- “第三” (一九一六年八月十七日)
- 介绍哲人托尔斯泰(LeoTolstoy) (一九一六年八月二十日)
- 介绍哲人尼杰(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一九一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 权 (一九一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 政谭演说会之必要 (一九一六年八月三十日)
- 达科儿之“爱”观 (一九一六年八月三十日)
- 倍根之偶像说 (一九一六年八月三十一日)
- 奋斗之青年 (一九一六年九月三日)
- 新现象 (一九一六年九月四日)
- 别泪 (一九一六年九月四日)
- 祝九月五日 (一九一六年九月五日)
- 李守常启事 (一九一六年九月五日)
- 国庆纪念 (一九一六年十月十日)
- 制定宪法之注意 (一九一六年十月二十日)
- 省制与宪法 (一九一六年十一月九日)
- 宪法与思想自由 (一九一六年十二月十日)
- 矛盾生活与二重负担 (一九一七年一月十日)
- 《甲寅》之新生命 (一九一七年一月二十八日)
- 调和之美 (一九一七年一月二十九日)
- 孔子与宪法 (一九一七年一月三十日)
- 真理 (一九一七年二月一日)
- 真理(二) (一九一七年二月二日)
- 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一九一七年二月四日)
- 预定制宪期间[限]案 (一九一七年二月四日)
- 论收毁制钱宜有准备 (一九一七年二月六日)
- 中国与中立国 (一九一七年二月七日)
- 回春之北京 (一九一七年二月七日)
- 日本之托尔斯泰热 (一九一七年二月八日)
- 元宵痛史 (一九一七年二月八日)
- 美德邦交既绝我国不可不有所表示 (一九一七年二月九日)
- 我国外交之曙光 (一九一七年二月九日)
- 黄金累累之日本 (一九一七年二月十日)
- 可怜之人力车夫 (一九一七年二月十日)
- 今后国民之责任 (一九一七年二月十一日)
- 威尔逊与平和 (一九一七年二月十一日)
- 中德绝交后宜注意西北 (一九一七年二月十二日)
- 战争与铜 (一九一七年二月十四日)
- 德皇之欺世论 (一九一七年二月十四日)
- 爱国艺术家罗丹翁病笃 (一九一七年二月十四日)
- 学会与政(党) (一九一七年二月十五日)
- 诗人达阿儿之行踪 (一九一七年二月十六日)
- 论国人不可以外交问题为攘权之武器 (一九一七年二月十七日)
- 外交研究会 (一九一七年二月十七日)
- 北美之风云儿——罗斯福请愿出征(一九一七年二月十八日)
- 新中华民族主义 (一九一七年二月十九日)
- 一致与民望 (一九一七年二月二十一日)
- 极东们罗主义 (一九一七年二月二十一日)
- 哭沈汉卿君 (一九一七年二月二十一——二十四日)
- 议会之言论 (一九一七年二月二十二日)
- 政论家与政治家(一) (一九一七年二月二十五日)
- 筑声剑影楼纪丛 蔷薇缘欤?蔷薇恨欤?(一九一七年二月二十八日)
- 政论家与政治家(二) (一九一七年三月二日)
- 中德邦交绝裂后之种种问题 (一九一七年三月五日)
- 爱国之反对党 (一九一七年三月七日)
- 立宪国民之修养 (一九一七年三月十一日)
- 创设特别国务会议 增造不管部之国务员问题(三)(一九一七年三月十四日)
- 创设特别国务会议 增造不管部之国务员问题(九)(一九一七年三月十七日)
- 李大钊全集(第二卷)
- 版权信息
- 俄国革命之远因近因(一九一七年三月十九——二十一日)
- 共和国与荣典(一九一七年三月二十二日)
- 法国内阁改组之由来(一九一七年三月二十四日)
- 面包与和平运动(一九一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 俄国共和政府之成立及其政纲(一九一七年三月二十七日)
- 俄国大革命之影响(一九一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 战争与人口问题(一九一七年三月三十日)
- 调和之法则(一九一七年春)
- 青年与老人(一九一七年四月一日)
- 战争与人口(上)(一九一七年四月一日)
- 美与高(一九一七年四月一日)
- 大战中欧洲各国之政变(一九一七年四月一日)
- 学生问题(一九一七年四月三日)
- 学生问题(二)(一九一七年四月五日)
- 都会少年与新春旅行(一九一七年四月七日)
- 讲演会之必要(一九一七年四月八日)
- 动的生活与静的生活(一九一七年四月十二日)
- 大战中之民主主义(Democracy)(一九一七年四月十六日)
- 真理之权威(一九一七年四月十七日)
- 大亚细亚主义(一九一七年四月十八日)
- 不自由之悲剧(一九一七年四月十九日)
- 受贿案与立宪政治(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日)
- 罪恶与忏悔(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一日)
- 简易生活之必要(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二日)
- 中心势力创造论(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三日)
- 欧洲各国社会党之平和运动(上)(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 欧洲各国社会党之平和运动(中)(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 欧洲各国社会党之平和运动(下)(一九一七年五月二日)
- 欧洲各国社会党之平和运动(下续)(一九一七年五月五日)
- 川局罪言(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 政治之离心力与向心力(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九日)
- 旅行日记(一九一七年五月九——十一日)
- 自由与胜利(一九一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 乐亭通信(守常自乐亭寄)(一九一七年五月二十三日)
- 天津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及教务长易人(一九一七年六月二十五日)
- 辟伪调和(一九一七年八月十五日)
- 暴力与政治(一九一七年十月十五日)
- 此日——致《太平洋》杂志记者(一九一七年十月十日)
- 俄罗斯文学与革命(一九一八年一月)
- 俄国革命与文学家(一九一八年一月)
- 图书馆主任告白(一九一八年一月二十四日)
- 图书馆主任告白(三则)(一九一八年三月一日)
- 参观清华学校杂记(一九一八年三月十九、二十日)
- 修正图书馆借书规则(一九一八年四月十一日)
- “今”(一九一八年四月十五日)
- 强力(致高元)(一九一八年四月十八日)
- 新的!旧的!(一九一八年五月十五日)
- 图书馆主任告白(一九一八年六月五日)
- 在进德会评议员、纠察员第一次会议上的提议(一九一八年六月二十九日)
- 强力与自由政治——答高元君(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
- 调和剩言(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
- 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一九一八年六——七月)
-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
- 胡适《美国的妇人》跋(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
- 雪地冰天两少年(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
- 《最近欧洲社会党之运动》编者识(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
- 图书馆主任告白(一九一八年七月九日)
- Pan……ism之失败与Democracy之胜利(一九一八年七月十五日)
- 图书馆主任告白(一九一八年九月十日)
- 图书馆主任布告(一九一八年九月十四日)
- 图书馆主任布告(一九一八年十月十四日)
- 图书馆主任布告(一九一八年十月十六日)
- 图书馆主任布告(一九一八年十月二十二日)
- 图书馆主任告白(一九一八年十月二十六日)
- 庶民的胜利(一九一八年十一月)
- 图书馆主任布告(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 Bolshevism的胜利(一九一八年十二月)
- 《国体与青年》跋(一九一八年十二月)
- 新纪元(一九一九年元旦)
- 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一九一九年元旦)
- 北京的“华严”(一九一九年一月十九日)
- 新自杀季节(一九一九年一月十九日)
- 面包问题(一九一九年一月十九日)
- 政客(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六日)
- 国民仲裁(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六日)
- 平民独裁政治(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六日)
- 过激乎?过惰乎?(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六日)
- 乡愿与大盗(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六日)
- 放弃特殊地位(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六日)
- 图书馆主任布告(一九一九年一月三十日)
- 联治主义与世界组织(一九一九年二月一日)
- 战后之世界潮流——有血的社会革命与无血的社会革命(一九一九年二月七——九日)
- 劳动教育问题(一九一九年二月十四、十五日)
- 战后之妇人问题(一九一九年二月十五日)
- 祝黎明会(一九一九年二月十六日)
- 秘密外交(一九一九年二月十六日)
- 罪恶之守护者(一九一九年二月十六日)
- 青年与农村(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二十三日)
- 死动(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三日)
- 普通选举(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三日)
- 光明与黑暗(一九一九年三月二日)
- 新旧思潮之激战(一九一九年三月四——五日)
- 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工人不如骡马(一九一九年三月九日)
- 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一九一九年三月十四——十六日)
- 强国主义(一九一九年三月十六日)
- 小国主义(一九一九年三月十六日)
- 现在与将来(一九一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 统一癖(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
- 白人阀(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
- 混充牌号(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
- 解放后的人人(一九一九年四月十三日)
- 宰猪场式的政治(一九一九年四月二十日)
- 汽车与邮片(一九一九年四月二十日)
- 废娼问题(一九一九年四月二十七日)
- “五一节”(May Day)杂感(一九一九年五月一日)
- 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一九一九年五月十八日)
- 黑暗的东方(一九一九年五月二十六日)
- 太上政府(一九一九年五月二十六日)
- 第五师军人(一九一九年五月二十六日)
- 图书馆主任布告(一九一九年五月二十九日)
- 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一九一九年六月一日)
- 图书馆主任布告(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 牢狱的生活(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 不要再说吉祥话(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 新华门前的血泪(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 改造(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 哭的笑的(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 威先生感慨何如?(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 阶级竞争与互助(一九一九年七月六日)
- 赤色的世界(一九一九年七月六日)
- 最危险的东西(一九一九年七月六日)
- 光明权(一九一九年七月六日)
- 我与世界(一九一九年七月六日)
- 忠告黎明会(一九一九年七月十三日)
- 黑暗与光明(一九一九年七月十三日)
- 真正的解放(一九一九年七月十三日)
- 战栗(一九一九年七月十三日)
- 万恶之原(一九一九年七月十三日)
- 灰色的中国(一九一九年七月十三日)
- 是谁夺了我们的光明?(一九一九年七月十三日)
- 日本人听者(一九一九年七月二十日)
- 李大钊全集(第三卷)
- 版权信息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一月)
- 再论问题与主义(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七日)
- 五峰游记(一九一九年八月三十一日、九月七日)
- “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五日)
- 北京市民应该要求的新生活(一九一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 赤色青色(一九一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 难兄难弟(一九一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 秘密……杀人(一九一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 大笑话(一九一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 黑暗运动(一九一九年十月五日)
- 新鲜名词(一九一九年十月五日)
- 圣人与皇帝(一九一九年十月五日)
- 双十字上的新生活(一九一九年十月十二日)
- 文治国庆(一九一九年十月十二日)
- 武装祭孔(一九一九年十月十二日)
- 面包运动(一九一九年十月十二日)
- 在《国民》杂志社成立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一九一九年十月十二日)
- 妇女解放与Democracy(一九一九年十月十五日)
- 时代的落伍者(一九一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 应考的遗传性(一九一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 东西村落生活的异点(一九一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 双十与五四(一九一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 再论新亚细亚主义(答高承元君)(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一日)
- 时间浪费者(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二日)
- 最有力的调和者——时代(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二日)
- 人与禽兽(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二日)
- 参战军呢?(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二日)
- 谁是“有实力”者?(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九日)
- 牺牲(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九日)
- 妨害治安(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九日)
- 出卖官吏——蹂躏人格(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九日)
- 掠夺物品的遗迹(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九日)
- 死(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九日)
- 寺内死了(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九日)
- 图书馆主任布告(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十五日)
- “鼓吹共产主义”(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 联人社会(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 圣裔的恤金(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 那里还有自由(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 一个自杀的青年(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 被裁的兵士(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 归国的工人(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 “一心一德”(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三十日)
- “五星联珠”“文运大昌”(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三十日)
- “用民政治”(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三十日)
-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一日)
- 青年厌世自杀问题(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一日)
- 图书主任布告(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二日)
- “中日亲善”(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七日)
- 主义(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七日)
- “裤子”(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七日)
- 什么是新文学(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八日)
- 图书馆主任布告(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二日)
- 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二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三日)
- 什么是歪史(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 禁止说话(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 工读(一)(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 工读(二)(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 互助(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 大联合(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 生活神圣(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 物质和精神(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 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一九二〇年一月一日)
- 美利坚之宗教新村运动(一九二〇年一月)
- 又是一年(一九二〇年一月四日)
- 忏悔的人(一九二〇年一月四日)
- 哭冯国璋(一九二〇年一月四日)
- 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一九二〇年一月十五日)
- 图书主任告白(一九二〇年一月十七日)
- 低级劳动者(一九二〇年一月十八日)
- 整顿学风(一九二〇年一月十八日)
- 真是梦话(一九二〇年一月二十五日)
- “特别体恤”(一九二〇年一月二十五日)
- 知识阶级的胜利(一九二〇年一月二十五日)
- 好一对兄弟国家!(一九二〇年二月八日)
- 山穷水尽的青年(一九二〇年二月八日)
- 精神解放!(一九二〇年二月八日)
- 在北京大学第七次总务委员会议上的提议(一九二〇年三月二十二日)
- 都市上工读团底缺点(一九二〇年四月一日)
- 亚细亚青年的光明运动(一九二〇年四月三十日)
- “五一”(May Day)运动史(一九二〇年五月一日)
- 图书部主任通告(一九二〇年五月二十八日)
- 红萝荸党(一九二〇年五月三十日)
- 乱七八糟(一九二〇年五月三十日)
- 自然与人生(一九二〇年六月二十日)
- 图书馆主任布告(一九二〇年六月三十日)
- 要自由集合的国民大会(一九二〇年八月十七日)
- 在少年中国学会北京会员茶话会上的讲话(一九二〇年八月十九日)
- 变革的原动力(一九二〇年十月十七日)
- 人治与自治(一九二〇年十月十七日)
- 图书主任启事(一九二〇年十月三十日)
- 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一九二〇年十二月一日)
- 修正图书馆借书规则(一九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之特点(一九二〇年)
- 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一九二〇年)
- 欧文(Robert Owen)底略传和他底新村运动(一九二〇年十二月八日)
- 关于征集国外出版物的批文(一九二一年一月十四日)
- 自由与秩序(一九二一年一月十五日)
- 中国的社会主义及其实行方法的考察(一九二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 图书主任通告(一九二一年二月四日)
- 近来的倒戈运动(一九二一年二月二十日)
- 堕落的法兰西文明(一九二一年二月二十日)
- 民众的新年(一九二一年二月二十日)
- 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九二一年三月)
- 社会主义下之实业(一九二一年三月)
- 北京贫民生活的一瞥(一九二一年三月五日)
- 黄昏时候的哭声(一九二一年三月五日)
- 山西(一九二一年三月五日)
- 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一九二一年三月二十日)
- 俄罗斯革命之过去、现在及将来(一九二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 对少年中国学会会员恽震的谈话(一九二一年四月八日)
- 在国立八校辞职教职员代表会第二十三次大会上的报告(一九二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 在国立八校辞职教职员代表会第二十四次大会上的报告(一九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 在国立八校辞职教职员代表会第二十五次大会上的报告(一九二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 在国立八校辞职教职员代表会第二十五次临时大会上的报告(一九二一年五月一日)
- 在国立八校辞职教职员代表会第二十五次常会上的报告(一九二一年五月二日)
- 中国学生界的“May Day”(一九二一年五月四日)
- 在国立八校教职员代表会临时会议上的报告(一九二一年五月十日)
- 在国立八校教职员代表会第二十八次常会上向八校校长的提问(一九二一年五月十一日)
- 在国立八校教职员代表会第二十九次大会上的报告(一九二一年五月十三日)
- 在国立八校教职员代表会第三十次常会上的报告(一九二一年五月十六日)
- 在国立八校教职员代表会紧急会议上的报告(一九二一年五月十七日)
- 在国立八校教职员代表会五月二十日大会上的报告(一九二一年五月二十日)
- 就北京专门以上学校教职员总罢课问题发表的谈话(一九二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 在京师各团体联席会议上的发言(一九二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 俄罗斯革命的过去及现在(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
- 在国立八校教职员代表会第五十四次会议上的报告(一九二一年七月四日)
- 《西洋大历史》序(一九二一年七月)
- 关于图书馆的研究 ——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演讲(一九二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 图书主任启事(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四日)
- 美国图书馆员之训练(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一日)
- 日本的武士道与国际的新伦理(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二日)
- 李大钊全集(第四卷)
- 版权信息
- 由平民政治到工人政治 ——在北京中国大学的演讲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五——十七日)
- 理想的家庭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 今与古 ——在北京孔德学校的演讲 (一九二二年一月八日)
- 现代的女权运动 (一九二二年一月十八日)
- 论自杀 (一九二二年一月三十日)
- 图书部主任通告 (一九二二年二月四日)
- 图书主任通告 (一九二二年二月八日)
- 给新闻界开一个新纪元 ——在北京大学新闻记者同志会成立会上的演讲 (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二日)
-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 ——在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上的演讲 (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九日)
- 在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一九二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 胶济铁路略史 (一九二二年三月五日)
- 图书主任启事 (一九二二年三月八日)
- 就中国工人运动问题与《北京周报》记者的谈话 (一九二二年三月十二日)
- 《黄庞流血记》序 (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 失恋与结婚自由 (一九二二年四月一日)
- 非宗教者宣言 (一九二二年四月四日)
- 宗教妨碍进步 ——在北京大学召开的非宗教同盟第一次大会上的演讲 (一九二二年四月九日)
- 五一纪念日于现在中国劳动界的意义 (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
- 在高师工学会、北大马克思研究会、北京学生联合会举行的五一纪念大会上的演说(节录) (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
- 马克思与第一国际 (一九二二年五月六日)
- 与胡适谈吴佩孚 (一九二二年六月十日)
- 宗教与自由平等博爱 (一九二二年六月)
- 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 (Democracy and Ergatocracy)(一九二二年七月一日)
- 在女权运动同盟会招待报界学界茶话会上的讲话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三日)
- 在北京学界招待苏俄代表越飞宴会上的讲话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八日)
- 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国际少年日纪念会”上的演讲 (一九二二年九月三日)
- 就孙、吴两氏统一中国的方策与《北京周报》记者的谈话 (一九二二年九月十七日)
- 李守常辞职启事 (一九二二年十月十九日)
- 发扬北大精神 ——“讲义风潮”后在北京大学全体师生欢迎蔡元培校长回校视事大会上的演说(节要) (一九二二年十月二十五日)
- 十月革命与中国人民 (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七日)
- 在北京各团体发起的苏俄十月革命纪念会上的演讲(摘要) (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七日)
- 在“北京学生读书会”上的演讲 (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 图书部主任通告 (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 国际的资本主义下的中国(旧国际共管与新国际共管)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一日)
- 李守常启事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二日)
- 本校成立第二十五年纪念感言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 社会问题与政治 ——在北京中国大学哲学读书会上的演讲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 平民主义 (一九二三年一月)
- 社会主义下的经济组织 ——在北京大学经济学会的演讲 (一九二三年一月十六日)
-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五十年的回顾 社会革命的先声) (一九二三年二月)
- 在湖北女权运动同盟会演讲会上的演讲 (一九二三年二月四日)
- 马克思经济学说 ——在上海职工俱乐部的演讲 (一九二三年三月十二日)
- 演化与进步 ——在上海大学的演讲 (一九二三年四月十五日)
- 史学与哲学 ——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一九二三年四月十七——十九日)
- 普遍全国的国民党 (一九二三年四月十八日)
- 工人国际运动略史 (一九二三年五月一日)
- 在北京学生联合会纪念“五四”大会上的演讲 (一九二三年五月四日)
- 就中国实际改造的中心势力问题与《北京周报》记者的谈话 (一九二三年五月十七日)
- 杨增龙墓碑铭文 (一九二三年五月)
- 在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意见 (一九二三年六月)
- 在上海大学美术科图音图工组毕业式上的讲演(节要) (一九二三年七月九日)
- 中国今后的政治运动 (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二日)
- 报与史 (一九二三年八月三十日)
- 中日俄三国关系日益接近 (一九二三年九月十六日)
- 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 (一九二三年九月——一九二四年四月)
- 史观 (一九二三年九月——一九二四年上半年)
- 今与古 (一九二三年二月)
- 鲍丹的历史思想 (一九二三年九月——一九二四年上半年)
- 孟德斯鸠(Montesquieu)的历史思想 (一九二三年九月——一九二四年上半年)
- 韦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及其历史思想 (一九二三年九月——一九二四年上半年)
- 孔道西(Condorcet)的历史观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
- 桑西门(Saint-Simon)的历史观 (一九二三年八月)
-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理恺尔的历史哲学 (一九二三年九月——一九二四年上半年)
- 唯物史观在现代社会学上的价值 (一九二三年九月——一九二四年上半年)
- “大国民”的外交 (一九二三年九月十六日)
- 与申报记者的谈话 (一九二三年十月十四日)
- 就中国现状答记者问 (一九二三年十月二十日)
- 时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一日)
- 社会主义释疑 ——在上海大学的演讲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七日)
- 史学概论 ——在上海大学的演讲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 劳动问题的祸源 ——在上海大学的演讲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四日)
- 茶贸易与蒙藏之关系 ——李守常先生在中公商大的演讲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七、八日)
- 《货币论》书后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八日)
- 《清代通史》序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十一日)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 在天津学术演讲会上的演讲(节录)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下旬)
- 十八年来之回顾 ——在直隶法政专门学校十八周年校庆会上的演讲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 国民党一大期间在中共党团会议上的发言 (一九二四年一月十八日)
- 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八日)
- 在广州追悼列宁并纪念“二七”大会上的演讲 (一九二四年二月七日)
- 列宁不死 (一九二四年三月三十日)
- 这一周 (一九二四年五月一日)
- 史学要论 (一九二四年五月)
- 人种问题 ——在北京大学政治学会的演讲 (一九二四年五月十三日)
- 新闻的侵略 (一九二四年六月十一日)
- 李大钊全集(第五卷)
- 版权信息
- 在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报告(一九二四年七月一日)
- 中国最近的政变——在东方大学中共旅莫支部大会上的报告(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二日)
- 中国内战——中共中央委员李秦华对《消息报》记者的谈话(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三日)
- 在莫斯科大剧院“不许干涉中国协会”组织的大会上的演讲(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 苏俄民众对于中国革命的同情——赤都通讯(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 上海的童工问题(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 中国内战与中国农民(一九二四年九——十月)
- 中国的内战与工人阶级(一九二四年十月)
- 中国的事变和本团的训练——在东方大学中共旅莫支部大会上的报告(一九二四年十月三十日)
-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后之国民运动——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演讲(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七日)
- 在北京纪念列宁大会上的开会词(要)(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日)
- 吴佩孚压迫京汉劳工运动的原因 (一九二五年二月七日)
- 在北京民党三团体招待会上的讲话(摘要)(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一日)
- 在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摘要)(一九二五年三月一日)
- 挽孙中山联(一九二五年三月)
- 为梁容若所藏《三民主义》一书的题词(一九二五年三月)
- 蒙古民族的解放运动(一九二五年三月)
- 主张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二届代表大会——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帅府园会议上的发言(节录)(一九二五年四月上旬)
- 大英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史——在河南开封第一师范的演讲(一九二五年八月)
- 从印度航路发见以至《辛丑条约》帝国主义侵入东方大势年表(一九二五年九月九日)
- 民众势力发展中的国内战局(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十八日)
- 土地与农民(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三十日——一九二六年二月三日)
- 青天白日旗帜之下——在国民党北京执行部与北京市党部举行的元旦升旗仪式上的演讲(一九二六年一月一日)
- 新帝国主义战争的酝酿(一九二六年一月六日)
- 在列宁逝世二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讲(一九二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
- 在清华学校追悼孙中山会上的讲话(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七日)
- 马克思的中国民族革命观(一九二六年五月)
- 北方区委委员们的报告(一九二六年六月九日)
- 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情报处工作人员的谈话(不晚于一九二六年六月三十日)绝密
- 日本帝国主义最近进攻中国的方策(一九二六年七月二十二日)
- 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一九二六年八月八日)
- 南口陷落后的北方形势—九月一日北方区政治通讯(一九二六年九月一日)
- 守常政治报告(一九二六年九月八日)
- 北方区对于三特别区及西北军中工作的意见(一九二六年十月十八日)
- 听取陈乔年关于西北军政治工作考察报告后的意见(一九二六年十一月)
- 切实改进与做好西北军中的政治工作——致刘伯坚(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九日)
- 中山主义的国民革命与世界革命(一九二六年十一月)
- 守同志来信(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五日)
- 国民二军中工作应注意之事——致魏野畴(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五日)
- 白和对于陕西问题的意见(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 日本帝国主义者的赤化观(一九二七年一月十日)
- 国民政府与晋阎关系(之一)——白和通讯(一九二七年一月)
- 国民政府与晋阎关系(之二)——白和通讯(一九二七年一月)
- 奉系最近军事计划——白和报告(一九二七年一月)
- 致柏文蔚、王法勤、徐谦、顾孟余(一九二七年一月二十四日)
- 给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的报告(之一)——关于晋阎之报告(一九二七年一月二十二日)
- 给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的报告(之二)—关于靳云鹗之第一次报告(一九二七年一月二十二日)
- 给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的报告(之三)—关于靳云鹗之第二次报告(一九二七年一月二十二日)
- 给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的报告(之四)——关于杨宇霆的报告(一九二七年一月二十二日)
- 给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的报告(之五)——关于北京外交使团最近态度的报告(一九二七年一月二十五日)
- 狱中自述(一九二七年四月)
- 诗歌
- 筑声剑影楼剩稿 登楼杂感(戊申)(二首)(一九〇八年)
- 岁晚寄友(二首)(一九〇九年冬)
- 题蒋卫平遗像(一九一〇年冬)
- 筑声剑影楼剩稿 哭蒋卫平(辛亥)(二首)(一九一一年)
- 筑声剑影楼诗 南天动乱,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一九一三年八月)
- 赠筱舫、寿山(二首)(一九一三年秋)
- 筑声剑影楼诗 吊圆明园故址(二首)(一九一三年七月十五日)
- 筑声剑影楼诗 咏玉泉(一九一三年秋)
- 筑声剑影楼诗 有感(一九一三年秋)
- 乙卯残腊,由横滨搭法轮赴春申,在太平洋舟中作(一九一六年一月)
- 黄种歌(一九一六年春)
- 送幼蘅(一九一六年春)
- 送相无(一九一六年春)
- 寄霍侣白(一九一六年五月)
- 复辟变后寄惺亚(一九一七年七月)
- 山中即景(三首)(一九一八年八月)
- 悲犬(一九一八年八月)
- 岭上的羊(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五日)
- 山峰(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五日)
- 山中落雨(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五日)
- 欢迎独秀出狱(三 首)(一九一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 赠吴弱男(一九一九年秋)
- 附:民间谣谚(五首)(一九一八年十月三—五日、一九一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 书信
- 致郁宪章(一九一三年九月初)
- 致霍例白(一九一六年五月)
- 致霍例白 (一九一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前)
- 致某君书(一九一六年八月中下旬)
- 致李泰棻(一九一七年八月中旬)
- 致白坚武(摘 要)(一九一七年九月八日)
- 致白坚武(摘 要)(一九一八年三月一日)
- 致《北京大学日刊》记者(一九一八年三月四日)
- 致袁守和(一九一八年十月)
- 致袁守和(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 致李辛白(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中旬)
- 致李辛白(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 致李辛白(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 致李辛白(一九一九年一月中旬)
- 致李辛白(一九一九年二月二日)
- 致李辛白(一九一九年二月中旬)
- 致北京大学学余俱乐部(一九一九年三月十九日)
- 致胡适(一九一九年三月下旬)
- 致蔡元培(一九一九年三月三十一日)
- 致李辛白(一九一九年四月中旬)
- 致李辛白(一九一九年六月八日至十五日间)
- 致吉野作造(一九一九年六月十五日)
- 致袁守和(一九一九年七月中旬)
- 致王若愚、曾慕韩(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五日)
- 致周启明(一九一九年秋)
- 致袁守和(一九一九年九月二十九日)
- 致宫崎龙介(一)(一九一九年十月六日)
- 致宫崎龙介(二)(一九一九年十月七日)
- 致宫崎龙介(一九二〇年四月二十七日)
- 为聘女教习事家信(一九二〇年五月五日)
- 致会计课(一九二〇年九月中旬)
- 致周起明(一九二〇年十月)
- 致注册部(一九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 致钱玄同(一九二一年一月十七日)
- 致胡适(一九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 致胡适函(一九二一年一月二十三日)
- 复胡适(一九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 致胡适(一九二一年六月中旬)
- 致齐櫽斋(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 致周太玄(一九二一年八月二日)
- 致周起明(一九二一年九月下旬)
- 致蒋梦麟(一九二一年十月)
- 复注册部(一九二二年二月十日)
- 致沈士远(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七日)
- 致校长办公室(一九二二年三月一日)
- 致孙伏庐(一九二二年四月九日)
- 致胡适(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 致周起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
- 致锡五(一九二三年一月下旬)
- 致胡适(一九二三年九月七日)
- 致胡适(一九二三年十月中、下旬)
- 致汪精卫、廖仲恺、张溥泉函(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下旬)
- 致张溥泉、汪精卫并附剑云函(一九二四年一月二日)
- 致徐瑞麟、吴亚男夫妇(一九二四年一月十日)
- 致共产国际东方部(一九二五年二月十四日)
- 致韦青云(一九二五年十月十九日)
- 给某同志的信(一九二六年二月一日)
- 给某同志的信(一九二六年三月二日)
- 致加拉罕(一九二六年四月十日)
- 致冯玉祥的密函(一九二七年二月八日)
- 致存哥
- 致二哥
- 联合署名
- 直隶学界公电(一九一六年八月七日)
- 大学公余法文夜校发起人启事(一九一八年二月十八日)
- 学余俱乐部征求会员启事(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五日)
- 胡适、周作人、刘复、高一涵、陈大齐、李大钊、钱玄同、唐伟启事(一九一九年七月六日)
- 举行全校教职员公宴庆祝双十节启事(一九一九年十月六日)
- 为发起组织李超女士追悼大会启事(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 工读互助团募款启事(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 发起组织北京大学教职员会启事(一九二〇年一月二十日)
- 北京大学教职员会起草委员会启事(一九二〇年二月十日)
- 北京大学教职员会筹备选举委员致黄黼馨等君函(一九二〇年三月十二日)
- 介绍学生工作启事(一九二〇年四月九日)
- 图书委员会致校长之报告书(一)(一九二〇年五月七日)
- 图书委员会致校长之报告书(二)—国立北京大学总务处图书部试行条例(一九二〇年五月七日)
- 修正教员待遇章程委员会报告(一九二〇年六月二十一日)
- 争自由的宣言(一九二〇年八月一日)
- 提倡临时国民大会启事(一九二〇年八月二十日)
- 北京大学赈灾会启事(一九二〇年九月十六日)
- 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成立通告(一九二〇年十二月四日)
- 《新时代丛书》编辑缘起(一九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 致北京大学教职员(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八日)
- “俄国灾荒赈济会”启事(一九二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 出席北京市教职员联席会议代表紧要通告(一九二二年三月十三日)
- 我们的政治主张(一九二二年四月十三日)
- 出席八校联席会议代表启事(一九二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 少年中国学会北京同人提案——为革命的德莫克拉西(民主主义)(For Revolutionary Democracy)(一九二二年六月一日)
- 谭陈纬君夫人行状(一九二二年六月二十三日)
- 为陈独秀君募集讼费启事(一九二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 致北京大学全校同人(一九二二年十月七日)
- 致孙中山的信(一九二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 致顾少川、王儒堂言宜即宣布恢复中俄国交书(一九二四年二月十五日)
- 致顾外长函(一九二四年三月十三日)
- 北大教授致校长公函(一九二四年三月十五日)
- 中俄交涉破裂后各团体态度(一九二四年三月二十二日)
- 致共产国际东方部穆欣的信(一九二四年六月五日)
- 致共产国际东方部穆欣的信(一九二四年六月五日)
- 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的信(一九二四年七月一日)
- 致共产国际东方部的申请书(一九二四年七月十七日)
- 主张抵制国民党同志俱乐部的成立—李大钊、于树德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帅府园会议上的发言(节录)(一九二五年三月十日)
- 译著
- 托尔斯泰主义之纲领(一九一三年四月一日)
- 精琦氏宪法论(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
- 世界观(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
- 哀音(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
- 国家与个人(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
- 附录
- 守常交来的报告(之一)——全国学生运动状况(一九二四年七月)
- 守常交来的报告(之二)——全国国民运动状况(一九二四年七月)
- 守常交来的报告(之三)——全国劳动运动状况(一九二四年七月)
- 靳云鹗免职前后北方军事概况——六月十一日北京通信(一九二六年六月十一日)
- 天津会议与时局的将来——六月十九日北京通信(一九二六年六月十九日)
- 北方军事政治状况——十月一日北京通信(一九二六年十月一日)
- 北方政治情形与天津会议——北京通信(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出版方
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始建于1921年9月1日,重建于1950年12月1日,是党和国家政治读物出版社,也是我国第一家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出版社。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人民出版社”社名,成为国家和各省级人民出版社最为显著的形象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