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0千字
字数
2020-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分析阐述了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转型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因素,剖析预测了可能前景及影响。
内容简介
美日同盟是美国全球霸权体系的重要支撑。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如何经受国际秩序重构的考验,将在国际舞台扮演何种角色,是当前亟需研究的重点。更为重要的是,美日同盟是影响中国安全与发展的最大外部因素。
本书立足于作者国防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之上,分析阐述了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转型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因素,剖析预测了可能前景及影响,研究提出了中国的战略选择,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摘要
- 导论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对同盟转型的基本认识
- 四、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冷战后美日同盟转型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原因
- 第一节 同盟原有的冷战框架已不能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 一、苏联解体使美日丧失了明确的意识形态敌人和共同的战略对手
- 二、世界多极化的演变趋势凸显了美日之间的经济冲突和政治分歧
- 三、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影响和改变着传统军事同盟的对外行为方式
- 第二节 多元安全威胁给同盟“无缝”合作带来机遇与挑战
- 一、渲染和应对“中国威胁”成为美日同盟战略对接的最佳黏合剂
- 二、朝核问题促发美日共同打造安全屏障的强烈需求
- 三、俄罗斯强硬与北约式微间接提升了日本的同盟地位
- 四、非传统安全问题考验美日同盟联合干预的能力水平
- 第三节 地区主导权的争夺促成同盟利益交汇点的不断增加
- 一、“一带一路”成为美日战略认知中对地区主导权的最大挑战
- 二、美国担忧“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引发盟友或伙伴的离心倾向
- 三、积极“东向”的印度被美日视作借助和拉拢的重要对象
- 第四节 美日两国国家战略的调整为同盟加速转型提供了前提
- 一、主要牵引:美国全球战略加速调整与“巧实力”外交策略运用
- 二、主动迎合:日本强烈的国际地位诉求与“借船出海”战略的深化
- 三、价值基础:美日提高同盟制度化水平的共同意愿和观念认同
- 第二章 冷战后美日同盟转型的外在表现与内在逻辑
- 第一节 主要特征
- 一、区域拓展:从“地区型”趋向“全球型”
- 二、性质演变:从“防御型”趋向“进攻型”
- 三、结构调整:从“主从型”趋向“伙伴型”
- 四、内容扩充:从“传统安全型”趋向“多域合作型”
- 第二节 实质性举措
- 一、改造同盟整体架构,赋予其新的职能使命
- 二、深化细化安全合作,加速推进美日军事一体化
- 三、拓展同盟及伙伴网络,强化地区秩序塑造能力
- 四、加强全球政策协调,实现全方位多层面战略对接
- 第三节 内在逻辑关系
- 一、结构性与过程性的统一
- 二、渐进性与突变性的结合
- 三、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互动
- 四、自主性与整体性的角力
- 五、外张性与内敛性的纷争
- 第三章 美日同盟转型的可能前景及影响
- 第一节 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同盟政策倾向
- 一、适度战略收缩与“选择性干预”需要关键性同盟的支撑
- 二、亚太地区安全战略升级将助推同盟体系“网络化”趋势
- 三、扩大盟友安全成本分担并未冲击传统同盟的基本结构
- 第二节 美日同盟转型的可能前景
- 一、同盟转型整体平稳推进,美日战略目标互补性愈加明显
- 二、地区热点问题检验同盟转型效果,并可能助力转型出现阶梯式跃升
- 三、同盟结构性矛盾与分歧时有显现,但并不会实质上影响同盟转型的进程
- 四、美日中三边关系不对称性不断扩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同盟转型的最终形态
- 第三节 美日同盟转型可能带来的影响
- 一、全球层面:加速全球力量分化组合,引发国际格局变化调整
- 二、地区层面:打破亚太地区战略平衡,加剧地缘安全形势起伏波动
- 三、国家层面:深度影响中国国家安全,多层面制约中国国家利益拓展
- 第四章 中国面对美日同盟转型的战略选择
- 第一节 面向两洋深远经略,拓展国家安全战略空间
- 一、寻求突破:拓展战略防御前沿,超越传统“地理边界”
- 二、延伸影响:依托两洋投棋布局,改善地缘安全环境
- 三、把握尺度:统筹调度力量资源,保持战略运营的弹性
- 四、塑造态势:超前预设未来战场,适时实施慑战止战行动
- 第二节 妥善运筹三边关系,构建协调稳定的发展框架
- 一、找准国际体系定位,把握之于美日的相对位势
- 二、提升国家战略能力,推动三边关系“均衡发展”
- 三、广泛寻求合作空间,降低利益冲突面的不利影响
- 第三节 调整优化外交布局,积聚优质可靠的战略关系
- 一、稳定对俄关系,在中俄美日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 二、推动周边国家关系重组,弱化美日地区影响力
- 三、交好“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夯实战略立足基础
- 四、发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潜力,打造国际博弈平台
- 五、深入拉美施加离岸影响,分散或调动美日战略资源
- 第四节 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
- 一、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
- 二、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 三、推动太空开发利用法规制度完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是南京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机构,自1984年成立之日起,就秉承“学术立社、品牌兴社”的出版理念,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出版宗旨,坚持以精品出版为“魂”、学术出版为“本”的经营思路,形成了自身在高品位学术专著、高校精品教材、传统思想文化出版、国外学术名著译介等方面的出版特色,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出版高地,中华民国史出版重镇,国外学术前沿重要译介平台。迄今出版的万余种图书中,多种图书获得了包括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在内的各类图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