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7千字
字数
2021-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政治秩序与行政效能互动的研究视角,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文制度的构建及演变过程进行较为详尽的考察。
内容简介
全书以原始档案、报刊、日记、回忆录等多种文献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统计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文制度演变过程为研究主线,结合南京国民政府时代的政治体制特点,分析不同社会力量在公文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机理,挖掘隐藏于公文制度变革背后的内在因素,从而深刻、全面地展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文制度的演进路径及作用机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绪论
- 第一章 巨变与重构:清末民初公文制度转型
- 第一节 变革:晚清公文程式近代化的启动
- 一 “改题为奏”:清廷内部的效率化改革
- 二 新官制、“预备立宪”及其引发的公文程式之争
- 三 “旧瓶装新酒”:“副署诏旨之制”的产生及演变
- 第二节 革命:南京临时政府公文工作的初创
- 一 创机构:总统府秘书处
- 二 定规程:《内务部咨行各部及通令所属公文程式》
- 三 扫流毒:革除不符共和体制的清官厅称呼
- 第三节 继承与发展:北京政府公文制度的精细化
- 一 复辟与回归:“共和体制”公文程式的曲折延续
- 二 规范与细化:公文处理程序的制度化探索
- 第二章 规范与论争:南京国民政府公文程式的演化(上)
- 第一节 迭变:国民政府早期行政公文程式的常态
- 一 广州国民政府《公文程式令》
- 二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三部《公文程式条例》
- 第二节 博弈:“以党治国”形态下的党部公文程式
- 一 党政机关间行文规则的探索与确立
- 二 党部公文程式的基本定型
- 第三节 “亲睦之意”:《蒙藏公文程式》及其象征意义
- 第四节 国防最高委员会与战时《公文程式条例》的修正
- 第三章 规范与论争:南京国民政府公文程式的演化(下)
- 第一节 分级负责制:行政机关间行文程式的调整
- 一 省政府合署办公制度对行文程式的影响
- 二 县政府“裁局设科”前后的公文程式之争
- 三 分级负责制:地方公文程式改革的核心及其局限性
- 第二节 行政机关与人民团体的公文程式
- 第三节 商会对区署制度下公文程式的抗争
- 一 新《商会法》颁布前后国民政府与商会公文程式的确立
- 二 区署制度的施行及商会与政府公文程式的变化
- 三 商会对政府有关区署对区内农工商团体行文一律用令的抗争
- 第四节 民国时期民众对公文程式的解读
- 第四章 形象与效能:新式公文的推广
- 第一节 平等与实用:公文用语的形式革新
- 一 公文套语
- 二 称谓语
- 第二节 规范与简化:公文结构的效率化改进
- 一 公文用纸
- 二 公文语言结构
- 第三节 标点符号在公文领域的推广
- 一 政府对公文使用标点符号的制度化推广
- 二 公文使用标点符号的效果考察
- 第五章 秩序与效率:公文处理程序的优化
- 第一节 “公文旅行”:公文处理程序烦琐之弊
- 第二节 公文处理技术的效率化革新
- 一 公文处理等级次序
- 二 “不复文”标准的制定与印稿的使用
- 三 调查统计表册的“甄别整理”
- 四 文书档案连锁法
- 第三节 分层负责制:公文处理的制度性改革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