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10千字
字数
2019-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系列以战后文学发展趋势为框架,从历史和审美的角度梳理不同时期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
内容简介
《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共四卷)以战后现实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全球化视域下的当代外国文学、新世纪外国文学发展趋势为框架结构,从历史和审美的角度梳理不同时期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在观照历史的基础上,解读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学现象,将具体的作家和作品放到历史语境去考察,分析和描述文学的产生、流通、变化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复杂关系,综合立体地展示战后外国文学演变的历程,全面深入地探讨当代外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第三卷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文学对于全球化进程的呈现、反思和批评,分析全球化的文化维度、全球化进程与文学、全球化与世界文学的关系等,从理论概念原点出发,探讨全球化时代外国文学所内蕴的地域特征和跨国界文化交融。当代外国文学在全球流通过程中产生本土化的流变,改变了跨文化交流的路径和方式,既反映全球化历史进程,同时也参与并影响着这一历史进程,全球化与文学交织在一起,形成文学的全球化和全球化的文学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绪论
- 第一章 重新栖居:当代美国自然书写的中间风景理想
- 第一节 归居荒野:斯奈德的中间风景理想
- 第二节 农耕与农耕文化中的栖居:贝瑞农耕小说的中间风景理想
- 第三节 返乡、沟通与照看:霍根的印第安中间风景理想
- 第二章 动物伦理与当代英语生态文学
- 第一节 全球化语境下的动物伦理
- 第二节 《白骨》的动物创伤叙事
- 第三节 《典范》中的种族、动物和伦理
- 第四节 《浅滩》中的全球化与捕鲸、护鲸、观鲸
- 第三章 当代加拿大生态女性主义文学
- 第一节 生态女性主义
- 第二节 艾丽丝·门罗:“南安大略哥特”中的女性、动物与自然
- 第三节 艾丽莎·范赫克:北方小说中的女性疆界和空间
- 第四节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反乌托邦小说中的全球化危机
- 第四章 当代俄语生态文学及其思想根源
- 第一节 生态末世论
- 第二节 弥赛亚意识
- 第三节 俄罗斯与西方:生态思想的殊途同归
- 第五章 当代北欧生态文学与全球在地化
- 第一节 北欧的山妖神话及其文学传统
- 第二节 人性还是动物性:《天沟森林中的绿林好汉》
- 第三节 都市中动物的权利:《山妖:一个爱的故事》
- 第六章 “第二性”的浪潮与当代法语女性文学
- 第一节 《第二性》与全球女权运动和理论的旅行
- 第二节 “中国经验”的祛魅写作,从波伏瓦到克里斯蒂娃
- 第三节 逆写帝国:杜拉斯的东方情结
- 第四节 马格里布女性文学与阿西娅·杰巴尔
- 第七章 历史语境与当代英国女性文学
- 第一节 莱辛的“世界意识”
- 第二节 默多克与超越性别与文化差异的伦理关怀
- 第三节 德拉布尔与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沟通
- 第八章 日本当代女作家笔下的家庭、伦理与审美
- 第一节 制度内女性角色与家庭反叛
- 第二节 女作家对伦理道德的冲破与建构
- 第三节 女性文学创作的审美
- 第九章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历史书写与文化认同
- 第一节 美国华裔文学中的认同
- 第二节 困惑与逃离:汤亭亭小说中的身份危机
- 第三节 叛逆与疏离:谭恩美小说中的身份认同
- 第四节 全球化进程与华裔身份认同新范式
- 第十章 当代北美非裔文学与非裔政治意识的觉醒
- 第一节 非裔加拿大身份危机与文化认同
- 第二节 构建非裔加拿大文学传统
- 第三节 当代非裔美国文学传统的确立与发展
- 第十一章 当代德语流散文学中的文化身份
- 第一节 作为全球化现象的族裔散居
- 第二节 从“客籍劳工文学”到“跨文化写作”:德语区的流散文学
- 第三节 德籍土耳其裔混杂身份的建构:蔡莫格鲁的《卡纳克之语》与厄茨达玛的《金角湾大桥》
- 第十二章 当代全球化英语小说:书写后殖民状况
- 第一节 全球化语境下的英语小说
- 第二节 《微物之神》:对全球化负面影响的批判
- 第三节 《红色土地与倾盆大雨》:全球化积极作用之表征
- 第十三章 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当代澳大利亚文学
- 第一节 审视殖民历史、回归民族叙事的白人文学
- 第二节 游离于两个世界的移民文学
- 第三节 居住在欧洲都市文学传统边缘的土著文学
- 第十四章 当代拉美文学中的殖民遗产与民族身份重塑
- 第一节 《玛琳切》中的墨西哥民族身份重塑
- 第二节 《幽灵之家》的智利民族叙事
- 第三节 《火的记忆》与拉丁美洲民族记忆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