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犯罪心理学家揭秘犯罪人的心理成因,谋划青少年的心理教育。

内容简介

《幽微的人性》取材自李玫瑾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访谈内容。

她在书中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理论,并通过近年来国内外轰动一时的恶性犯罪案件剖析了犯罪人的心理成因,阐释了犯罪心理学在预防和惩治犯罪方面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重视他们的成长环境,对他们加强心理教育。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人性是养出来的
  • 犯罪心理画像靠谱吗
  • 情绪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 乌龟赛跑型的“女侦探”
  • 法律的规则实际上对每个人都有益
  • 有很多真相是不能都拿出来说的
  • 善待他人是救命的东西
  • 人性是养出来的
  • 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
  • 第二章 情残比弱智更可怕
  • 从小没被善待的人往往不会善待社会
  • “天生犯罪人”是白眼狼
  • 许多犯罪的心理实质是一种人生的迷失
  • 遭到非议,只要你自己的内心纯净就好
  • 男人长得丑不怕,你一定要肯吃苦
  • 第三章 信仰是经过生活实践的
  • 通过行为可以推测长相
  • 社会自身有一种循环的东西
  • 做与不做在一念之差
  • 人的生命和我们所感知到的东西是有限的
  • 第四章 圈养的孩子容易玩阴的
  • 最基本的问题是把它调查清楚
  • 打架是人成长过程中一个必要的环节
  • “喂肥了再杀”是一种法律错位
  • 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的罪与罚
  • 第五章 中国不缺精英教育,太缺生存教育
  • 现在的学生太乖
  • 中国一直是搞金字塔型的精英教育
  • “故乡”将来是个古典的概念
  • 第六章 暴力伤医折射出一个生死观问题
  • 我们现有的医疗制度造就了很多矛盾
  • 许多人对疾病和生死缺乏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
  • 很多家属潜在地觉得医生不是好人
  • 医患之间知识不对等容易积怨
  • 很多伤医事件都跟鼻炎有关
  • 第七章 心理也会感冒
  • 身体莫名疼痛可能是脑神经在作祟
  • 语言完全可以控制人的心理活动
  • 宽恕别人也是在宽恕自己、善待自己
  • 霸凌者的家庭教育一定有严重的缺陷
  • 暴力片会喂大孩子的攻击性
  • 第八章 高学历不代表不会得精神病
  • 心理上精神上的问题可能与社会变化有关
  • 高智商并非就不会得精神病
  • “被精神病”背后往往暗藏动机
  • 有一些精神类的病和性发育有关
  • 判断是否精神病有时候很难
  • 第九章 身体病了,心理也可能得病
  • 滥杀犯罪的年龄集中分布在40岁上下
  • 生理与心理往往是相互影响的
  • 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有理由的
  • 年轻人闹腾源于性腺的发育
  • 搞爆炸案的人基本上都是一根筋
  • 第十章 生而不养是一种罪过
  • 女性作案有时候会比男性狠
  • 农村女性的生活状况更值得关注
  • 女性比男性更应该受教育
  • 特别暴力的人往往是内心怯懦的人
  • 可以通过养老待遇来控制生育
  • 第十一章 很多性侵是斯文人干的
  • 应该设个套对付性侵者
  • 性侵对人的身心伤害非常大
  • 有很多性侵恰恰是一些很斯文的人干的
  • 师生恋可能会触犯权力交换的禁忌
  • 第十二章 “相爱相杀”的恋爱有风险
  • 杀人是很多不成熟的人解决麻烦时第一个考虑的方法
  • 观察酒德是选女婿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 过去男人漂亮没用,现在男人漂亮可以换钱
  • 家庭暴力应该零容忍
  • 恋爱很容易,但婚姻确实是需要选择的
  • 畸形的恋情,彼此是对方的刀和伤口
  • 第十三章 性变态者藏在正常人的面具背后
  • 跟性有关的犯罪动机是最复杂的
  • 从小被宠溺的人容易心气高而能力低
  • 人性当中有一种嗜血的本能
  • 情感发展不完整的人是“有毒的土豆”
  • 第十四章 最危险的正常人
  • 章某某很不幸遇到了“性猎人”
  • 美国法律太讲究程序,以致反应比较慢
  • “性猎人”想通过暴力来得到性满足
  • “性猎人”大多数是有知识的正常人
  • “性猎”不同于“虐恋”
  • 附录 什么人容易犯罪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凤凰壹力

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系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江苏译林出版社有限公司与北京鹏飞一力图书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集图书出版、中盘分销和零售连锁为一体的合资企业,于2011年3月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