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人类学家王铭铭新作,求索人类、社会、生命赖以成其自身的“生境”。

内容简介

“人文生境”是一种包含人类、万物、神灵乃至生存环境的“泛化的生命”,将人与万物纳入共同的生存境域,展现出其间主客杂糅、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存在关系。如果“人文”脱离了“生境”,便将无法获得真切的理解。“人文生境”的构建,体现出人类学家王铭铭对于“好人类学”的想象。

全书收录二十二篇文章,从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作为文明的超社会体系、中西文明论的比较出发,终落脚于生活世界中的广义人文关系,及宇宙观、天人关系的探讨;既处理“国族主义”给人类学带来的问题,亦思考如何通过现实生活和“形而上”宇宙观,将社会、文化、文明开放给自然。作者内化了原有的中西人类学理论精华,又超越了现有研究的思路和范围,试图从源于中国的“多元一体”“究天人之际”传统出发,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致谢
  • 第一编 “人的研究在中国”
  • 东方中的西方——中国人类学的形成
  • 背景
  • 吴文藻与燕京学派
  • 史禄国的批评
  • 民族学家、历史学家与国家
  • “兄弟相争”
  • 战时及战后的“裂变”
  • 结论
  • 费孝通
  • 工业化时代的乡土社会
  • 士人“位育”的必要性和行动者的角色
  • 作为一种理论的“差序格局”
  • 多元一体格局:从中国的“民族问题”到世界诸文明的关系
  • 局部作为整体——从一个案例看社区研究的视野拓展
  • 社区作为整体
  • 社区作为局部
  • 社区作为局部性和整体性的合一
  • 结语
  • 《古代社会》——一个时代的丰碑
  • 中间圈的文化复合性
  • 在分类与关系之间
  • 学术传统的反思性继承
  • 结构、区域世界与民族学
  • 有关人类学与藏学(答问)
  • 相关学术经历
  • 关于人类学的探讨
  • 对人类学与藏学研究相结合的讨论
  • 说“边疆”
  • 关于“另外一些人类学家”
  • 从关系主义角度看……
  • 从历史到文明
  • 宗教和民族问题
  • “过去中的过去与现在中的过去”
  • 纵向和横向
  • 内外之间
  • 结论
  • 第二编 从社会到文明
  • 反思“社会”的人间主义定义
  • “道德生境”与文明
  • 年鉴派之汉学
  • 神堂与“道德环境”
  • 国族与文明
  • 学派
  • 社会中的社会——读涂尔干、莫斯《关于“文明”概念的札记》
  • 第三编 东西方文明论
  • 在国族与世界之间——莫斯对文明与文明研究的构想
  • 马塞尔·莫斯
  • 从文明到社会,再从社会到文明
  • 国族与文明
  • 文明的要素、形式与区域
  • 结语
  • 升平之境——从《意大利游记》看康有为欧亚文明论
  • 比较地看康有为
  • 在两个世界之间摸索
  • 文明、野蛮与罗马
  • 中西文明之异
  • 佛、“五海三洲”与文明互动
  • 结论
  • 第四编 生活世界的广义人文关系界定
  • 人类学家的凝视与环顾(答问)
  • 民族志——一种广义人文关系学的界定
  • 谈《山海经》的广义人文关系体系
  • 山与“社会的自然之源”
  • 当代民族志形态的形成——从知识论的转向到新本体论的回归
  • 一种人文科学方法的出现
  • 从本体论到知识论
  • 区域、宇宙论、存在-世界
  • 结论
  • 第五编 宇宙观与文明的差异与关联
  • “西游”中的几个转向——欧亚人类学的宇宙观形塑
  • 巫术在西方
  • 我中的他,他中的我
  • 西方和其他地区的宇宙观
  • 从内新几内亚到古希腊,再到中国:各类“多元一体格局”
  • 内变外联模式的地-史鸟瞰
  • “内在的野性”
  • 在南方:文明的限度
  • 北方诸文明及其相互关联
  • 结论
  • 附篇 人类学如何直接介入欧亚研究(答问)
  • 附记 拉德克里夫-布朗讲座历届发言人
  • “超文化”何以可能?
  • “天人合一”与其他宇宙观
  • 费孝通:文化自觉下的天人合一论
  • 德斯科拉与维韦罗斯·德·卡斯特罗:一种宇宙观,两种政治性
  • 东西方与南半球:天人之间的求同存异之路
  • “容有他者的己”:差序格局、人观与“自然相对主义”下的物我
  • “天地之大德曰生”:造物主、灵魂与本体的缺席
  • 人文/自然世界的分与合:融通自他物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中文
  • 外文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