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0千字
字数
2013-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旨在有效传达影视剧艺术对时代生活中“传统-现代”之间递嬗内容及其内在逻辑的审美表征。
内容简介
本书按“现代性与影视剧艺术研究的新维度”、“中国现代性的审美表征”、“艺术生产和类型化”、“审美价值取向与影视剧发展趋向”四个主题,对19篇文章作了修订和归类。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前言存在的生活与审美的镜像
- 第一编现代性与影视剧研究的新维度
- 理论与阐释:审美现代性的理论规定和表现层面
- 一、审美现代性的理论规定
- 二、当代中国语境中“审美现代性”的历史具体性
- 三、审美现代性的表现层面
- 语境与文本: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基本主题
- 一、贫穷与富裕:幸福的“渴求”与无边的“挑战”
- 二、传统与现代:时代精神中的“革故”与“鼎新”
- 三、中国与西方:别求新声的“道”与“路”
- 生存感悟与审美转换:现代性体验及其镜像呈现
- 一、现代性体验:审美现代性研究的逻辑起点
- 二、现代性体验的中心幻象
- 三、现代性体验的表现形态及其内在意涵
- 第二编中国现代性的审美表征
- 乡土中国的现代审美关系与影像审美表征
- 一、“乡土”、“农村”:命名与表意的焦虑
- 二、农村剧创作的类型化趋向及其审美特征
- 三、农村剧喜剧风格的文化意味
- 都市想象与表意的焦虑
- 一、离乡—归本:都市表意的想象架构
- 二、现代性体验:都市表意的动力学
- 三、表意的焦虑:都市叙事中的现代性体验三型
- 儒家伦理与影视剧的“家-国一体化”叙事
- 一、儒家文化精神的高扬
- 二、“家-国一体化”叙事的美学内涵
- 三、“家-国一体化”叙事的艺术特征
- 影像重述历史的审美现代性观照与反思
- 红色经典改编剧的改编原则与审美价值取向
- 历史与现实:理解“戏说剧”四题
- 一、文化语境与“戏说剧”的当代发生
- 二、作为形式类型的意识形态意义
- 三、“戏说剧”的艺术叙事与历史叙事
- 四、“戏说剧”的现实主义艺术精神
- 第三编艺术生产和类型化
- 艺术生产论的现代美学意义
- 一、艺术理论研究重心的转移
- 二、艺术生产活动本质特征的科学揭示和发展
- 三、艺术审美本质特征认识的具体深化和完善
- 四、艺术品功能的系统质及艺术品系统功能的新认识
- 作为“社会总体事实”的电视剧
- 一、电视剧研究的逻辑起点
- 二、电视剧研究的逻辑分类
- 影视剧“类型”观念与“类型化”生产
- 一、影视剧“类型”研究的逻辑起点
- 二、影视剧“类型”的理论性质
- 三、影视剧“类型化”生产的本质和机制
- 影像奇观:类型化生产的因袭与创新
- 类型显影与被审视的文化现代性
- 一
- 二
- 三
- 第四编审美价值取向与影视剧发展趋向
- 文化多元语境中的电视剧艺术生产趋向
- 一、中国电视剧艺术生产的文化语境
- 二、中国电视剧艺术生产的发展趋向
- 三、结语
- 主流意识形态化和大众娱乐化的交汇渗透与建构塑型
- 一、艺术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二、叙事语境新格局的生成和实践
- 三、叙事语境嬗变的审美现代性意义
- 双刃剑、双重视阈与审美价值
- 一、想象空间与艺术表现力的审美开掘
- 二、技术本位与艺术审美价值的沉沦
- 三、文化语境与人文精神的历史具体性
- 当代电视剧审美意识和审美价值取向评析
- 一、读图时代:新美学与新大众
- 二、生产机制:主旋律化与娱乐化
- 三、生产格局:产业化、多元化与类型化
- 四、创作观念:政治、现实的疏离
- 五、风格走向:世俗欲望的流行与崇高感的低迷
- 电视剧批评活动的价值坐标刍议
- 一
- 二
- 三
- 附录电视剧主要参考作品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