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剖析中学语文教材文本28篇,开拓文本解读新领悟。

内容简介

作者结合30余年的文本研读经验,试图改变以往在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解读时的一些毛病。

作者对教师与文本的关系,教师应该怎么去阅读、思考、分析、研究文本,教师怎么做才能对文本有自己的认知和领悟等问题有崭新的认识:文本是“教”之本与“学”之本的结合与统一,课堂教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与理解文本。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收获领悟的幸福
  • 1 生存尊严的丧失
  • 一、衣着打扮
  • 二、从事职业
  • 三、话语特征
  • 四、为人方式
  • 2 情意表达的圆融周至
  • 一、“笑嘻嘻”的背后
  • 二、咳嗽声声蕴意深
  • 三、夏四奶奶的“踌躇”与“羞愧”
  • 四、华大妈“卸下了”什么“重担”
  • 3 虚实交错,远近相生
  • 4 尊重体式:文本解读的基础与前提
  • 5 这人,到底怎么了
  • 一、焦虑之源
  • 二、焦虑之中
  • 三、焦虑之深
  • 四、焦虑之续
  • 6 时间控制:独特而高超的叙事艺术
  • 一、控制话语时间,营造悲剧效果
  • 二、控制叙述时距,影响阅读倾向
  • 7 变形了的信息
  • 一、叙事时间
  • 二、核心情节
  • 三、人物对话
  • 四、价值评判
  • 8 无法避免的“可靠性”问题
  • 一、可靠与不可靠叙述
  • 二、叙述者
  • 三、不可靠叙述的阅读意义
  • 9 原来应该这么写
  • 10 交错互见,相映生辉
  • 一、仲卿意中的爱妻
  • 二、焦母眼中的倔媳
  • 三、刘母爱中的贤女
  • 四、媒人口中的美人
  • 五、小姑目中的好嫂
  • 六、刘兄言中的傻妹
  • 七、寡妇心中的知音
  • 八、世人话中的怨妇
  • 11 昂奋开朗的情绪宣泄
  • 12 辛勤劳动场景的形象再现
  • 一、对诗歌内容的误读
  • 二、对诗歌性质的误读
  • 13 都是“中心论点”惹的祸
  • 一、文体是“说”而不是“论”
  • 二、“中心论点”本不存在
  • 三、“师道”才是“说”的中心
  • 14 “确然正议”的推本之论
  • 15 是记游,更是论学
  • 一、记游中暗喻论学
  • 二、论学以游山为喻
  • 16 不应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 一、关于“东林党人”
  • 二、关于江南人民“同情并支持东林党人”
  • 三、关于此次事件的过程
  • 四、关于此次事件的结果
  • 五、关于五人的墓葬
  • 六、关于几位“贤士大夫”
  • 17 一线串珠,片言居要
  • 一、“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 二、“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 三、“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 18 剪不断,理还乱的“有趣”
  • 一、从“有趣”看文章的典范性
  • 二、从“有趣”看人物的赤子心
  • 19 感伤、忧郁的特有光彩
  • 一、记录心灵起伏的痕迹
  • 二、照亮的是人性的深厚
  • 三、满足心灵自由的需要
  • 20 如此解读为哪般
  • 一、对文章题目的误读
  • 二、对文中四个传说的误读
  • 三、对写作意图的误读
  • 21 人不幸,天知否
  • 22 为自己招魂
  • 23 怎一个“尊老爱幼”了得
  • 24 任何“言说”都无法表达
  • 25 不应该那么改动
  • 一、对词语的改动
  • 二、对句子的改动
  • 三、对段落的改动
  • 26 我有柔情忘不了
  • 27 为什么要这么表明
  • 28 科普作品应姓“科”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