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8.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9千字
字数
2021-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有资产交易的行动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国有资产交易实务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为研究核心,分析了国有资产交易过程中的热点、疑点和难点,包括国有资产交易主体认定,国有资产交易行为,强制进场交易制度,国有资产交易标的,国有资产交易流程,国有资产交易过程中的合同范本以及实务操作中不同的观点和做法。
本书对于从事国有资产交易的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特别是在本书第五章,针对国有资产交易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作者既列举了实务中不同的操作方法,又针对相关主体在国有资产交易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进行一一介绍,便于读者关注与理解。在形式上,通过图表方式,使要点和逻辑更加清晰明了,方便阅读掌握。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国有资产交易相关政策法规一览表
- 第一章 国有资产交易基本问题
- 第一节 国有资产交易主体
- 一、国有企业的不同认定
- 二、纳入国资交易监管范围国有企业类型
- 第二节 国有资产交易行为
- 一、国有资产交易三种行为
- 二、不受32号令约束“负面清单”
- 三、企业派生分立是否属于产权(资产)转让
- 四、无偿划转是否受32号令约束
- 五、产权置换是否受32号令约束
- 六、境外国有产权转让是否受32号令约束
- 第三节 强制进场交易制度
- 一、“进场交易”判断三原则
- 二、强制“进场交易”制度法律效力
- 三、能否任意选择产权交易机构
- 四、非公开协议转让与“场外交易”
- 五、员工持股是否需要进场
- 六、发起新设是否需要进场
- 七、资产出租是否需要进场
- 第四节 国资交易监管体系
- 一、国资交易规则体系
- 二、国资交易监管主体及权限
- 三、国资交易争端解决机制
- 四、违反国资交易监管法律责任
- 第二章 国有资产交易标的
- 第一节 国资交易标的种类
- 一、国资交易标的分类
- 二、企业资质能否作为交易标的
- 三、涉诉债权能否作为交易标的
- 四、“重大资产”界定标准
- 五、设定担保物权的国有资产交易
- 第二节 国资交易标的基本要求
- 一、国资交易标的权属要求
- 二、国有产权登记
- 三、交易标的能否拆细
- 第三节 国有资产评估
- 一、法定评估事项
- 二、评估机构选取
- 三、评估方法选择
- 四、核准与备案
- 五、评估豁免情形
- 第三章 国有资产交易流程
- 第一节 企业产权转让流程
- 一、企业产权转让基本流程
- 二、企业产权转让批准机构的确定
- 三、信息预披露适用情形及披露程序
- 四、正式披露产权转让信息主要内容
- 五、能否设定受让方资格条件
- 六、交易条件的设置
- 七、企业产权转让底价的确定
- 八、标的企业职工安置、债权债务处置
- 九、竞价方式及选择
- 十、非公开协议方式产权转让特殊流程
- 第二节 企业增资流程
- 一、企业增资基本流程
- 二、投资方资格条件设置
- 三、增资条件设置
- 四、意向投资方遴选方式
- 五、非公开协议方式增资的限制
- 六、企业增资与产权转让流程的不同点
- 第三节 企业资产转让流程
- 一、企业资产转让基本流程
- 二、企业资产转让与产权转让的不同点
- 第四节 国有资产交易中止和终结
- 一、中止和终结具体情形
- 二、中止和终结相关程序
- 第四章 国有资产交易合同
- 第一节 交易合同主要内容
- 一、合同必备条款
- 二、示范合同的性质
- 第二节 交易合同示范文本
- 一、产权转让合同示范文本
- 二、增资协议示范文本
- 三、资产转让合同示范文本
- 第五章 国有资产交易疑难问题
- 第一节 主体相关问题
- 一、其他股东如何行使优先购买权
- 二、管理层能否受让企业国有产权
- 三、联合受让体参与受让的特殊规则
- 四、境外主体参与国资交易的特殊规定
- 五、国有出资有限合伙企业是否受32号令约束
- 第二节 程序相关问题
- 一、标的企业是否必须就股权转让事项召开股东会并形成股东会决议
- 二、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是否必须先改制才能进行交易
- 三、企业产权转让与债权转让能否同时进行
- 四、企业产权转让与企业增资能否同时进行
- 五、交易双方未在约定期限签约情形的处理
- 六、未经批准、评估签订产权交易合同的效力
- 第三节 其他问题
- 一、“对赌条款”在国企增资中的适用性
- 二、经营性损益调整问题
- 三、商品房销售转资产销售问题
- 四、交付实物与披露情况不符情况的处理
- 附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 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
-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操作规则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法律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由司法部领导和管理。法律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逾600种,产品包括法律法规、法学教材、学术专著、法律 实务、案例、法律词典、司法考试等,出版形式包括图书、活页、刊物、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及网络产品,是中国政法院校师生、法律研究机构、法律职业者汲取法律知识、查询法律信息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