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小说和音乐的交汇,是一部理论创新的研究范例。

内容简介

本书是音乐-文学媒介间性领域研究小说音乐化现象的开创之作,讨论了音乐如何在切实的意义上影响了小说的构思与创造。“上篇”是理论与概念的探讨,“下篇”则是个案例证与历史过程的梳理,构成了“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式研究方法的一个范例。

针对我们通常认为的小说中的音乐书写大多为“文学性”的描述,本书对小说音乐化的证据、辨别方法做了细致的分类和论述,还将这一现象放置在文学史的脉络中考察其音乐化功能,从而让爱乐者和文学爱好者认识到,小说的音乐化现象不仅是外在甚或是表面的“炫技”,而且是自觉的美学选择与文体探索的有效途径。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缘起
  • 中译本序一
  • 中译本序二
  • 致谢
  • 1 引言
  • 上篇:理论 音乐与文学的可比性;媒介间性与文学/小说音乐化的特殊例子
  • 2 音乐与(叙事)文学的主要异同
  • 2.1 音乐与文学的可比性
  • 2.2 音乐与文学能指的异同
  • 2.3 音乐与文学在所指与意义问题上的异同
  • 2.4 (叙事)文学音乐化理论的后果
  • 3 “媒介间性”:定义、类型及相关术语
  • 3.1 “媒介”、“跨媒介”和“媒介间性”
  • 3.2 “外显的”或直接的与“隐蔽的”或间接的媒介间性与其他的类型区分
  • 3.3 显性“讲述”或主题化与隐性“展示”或效仿作为隐蔽媒介间性的基本类型
  • 3.4 媒介间性与互文性作为“符际”[intersemiotic]形式
  • 3.5 媒介间性与元-美学/元媒介自反性
  • 4 音乐-文学媒介间性与文学/小说的音乐化:定义与类型
  • 4.1 小说的音乐化的定义
  • 4.2 音乐-文学媒介间性形式与可从媒介间性一般类型推导的音乐化文学/小说的定位
  • 4.3 文学/小说中的显性音乐主题化形式:文本的、类文本的与语境的;一般与特殊的主题化
  • 4.4 文学/小说中的隐性效仿音乐形式:“文字音乐”[word music],对音乐结构与想象内容的类比,一般与特殊的效仿与“以文述乐”[verbal music]的问题
  • 4.5 通过联想引用唤起声乐的形式
  • 5 如何在阅读时识辨音乐化小说
  • 5.1 识别音乐化小说的证据类型和标准
  • 5.2 斯特恩的《项狄传》——一部“音乐小说”?
  • 下篇:历史 英语文学中小说的音乐化: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美学前史与跨媒介试验
  • 6 小说音乐化前史:从18世纪到浪漫主义音乐的美学地位上升
  • 6.1 从“语言主导音乐”到“音乐从语言(与文学)中解放”
  • 6.2 从18世纪起音乐在美学评价中的上升及其主要原因
  • 7 浪漫主义小说的音乐化:德·昆西之《梦的赋格》
  • 7.1 梦及其主题含义
  • 7.2 音乐化的证据
  • 7.3 对赋格结构的类比与从传统故事讲述的偏离
  • 7.4 试图音乐化的小说的功能
  • 7.5 19世纪文学音乐化试验语境中的《梦的赋格》
  • 8 现代主义小说的音乐化I: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的“塞壬”插曲
  • 8.1 小说试图音乐化历史的第一个高潮:现代主义
  • 8.2 “塞壬”:主题化层面上的音乐化证据
  • 8.3 模仿音乐I:“塞壬”插曲作为“前奏和赋格”?
  • 8.4 模仿音乐II:对音乐微观结构的类比与“塞壬”中的文字音乐
  • 8.5 试图音乐化的“塞壬”插曲的功能
  • 9 现代主义小说的音乐化Ⅱ:伍尔夫的《弦乐四重奏》
  • 9.1 作为跨媒介作者的伍尔夫
  • 9.2 《弦乐四重奏》中的音乐-文学媒介间性形式
  • 9.3 《弦乐四重奏》的音乐化功能
  • 10 现代主义小说的音乐化Ⅲ:赫胥黎的《点对点》
  • 10.1 赫胥黎“对位”小说中菲利普·寇勒斯的“小说音乐化”的跨媒介计划与实现
  • 10.2 巴赫、贝多芬与《点对点》的音乐化功能
  • 11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音乐化I:贝克特的《乒》
  • 11.1 小说试图音乐化历史的第二个高潮:后现代主义
  • 11.2 贝克特与音乐
  • 11.3 《乒》——一部音乐化了的小说?
  • 11.4 《乒》可能音乐化的功能层面
  • 12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音乐化II:伯吉斯的《拿破仑交响曲》
  • 12.1 《拿破仑交响曲》:上下文、文本证据与音乐化的主题化
  • 12.2 《拿破仑交响曲》中(第二“乐章”)模仿音乐的技术:赋予语言叙述以交响乐的形貌
  • 12.3 《拿破仑交响曲》音乐化的功能
  • 13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音乐化III:夏希波维奇的《赋格》
  • 13.1 夏希波维奇作为后现代主义者及《赋格》音乐化的证据
  • 13.2 故事及其被作为语言赋格阅读的可能
  • 13.3 《赋格》的赋格结构的功能
  • 14 结语
  • 参考文献
  • 原典(小说)文献
  • 二手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