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十五年,三部书,讲述小说家、地震幸存者李西闽的心路历程,真实记录生命内在的柔软与坚韧、脆弱与不屈。
内容简介
本书是汶川大地震幸存者、作家李西闽的真实记录。收录了写于汶川5·12地震后两个月的亲历记《幸存者》、纪实文学《救赎》以及震后十年写就的非虚构作品《我们为什么要呼救》。合集是对地震时的经历、震后的心理创伤与疗愈的全面记录。
《幸存者》从第一视角,真实记录了李西闽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被埋76个小时的全过程:从初至事发地,到被废墟深埋,经历惊恐、愤怒、委屈,继而是平静中的坚持、等待,以及挣扎求生的本能反应,直至获救。全文细腻再现惊心动魄的人类灾难场景,更以平实质朴的文字展现了人性中的美与善。
《救赎》讲述了在大地震中失去儿子和母亲的何国典,长期陷入难以解脱的痛苦之中,他随妻子杜茉莉来到上海后,在周围善良的人们的关怀和帮助下,渐渐走出心理阴影,一步一步走向自我救赎之路。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悲悯的情怀真实再现了灾难给普通人带来的伤害,感人地书写了现实生活中普通人身上的人性之光。
《我们为什么要呼救》是作者献给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的作品,讲述作家李西闽、杂志摄影师苏青和农民杨松树一家震后挣扎求生、战胜身体与心理伤痛的故事。本书以第一视角真实呈现了灾难现场和创伤现实,并在每个当事人身体和心理的自救过程中始终指向光明,虽然艰难却坚定地重申了生命内在的柔软与坚韧、脆弱与不屈。
目录
- 版权信息
- 幸存者
- 风景
- 瞬间
- 黑暗
- 一缕光
- 人声
- 表情
- 愤怒
- 云端里的祖母
- 蚂蚁
- 黑夜中变白的头发
- 尿水
- 短暂的梦
- 普集镇、北京、汕头及其他
- 李小坏
- 鸟鸣
- 死亡记忆
- 泪水
- 绝望
- 《战栗传说》
- 灰色的花朵
- 易延端
- 平常得令我伤怀的场景
- 逃亡者
- 再次陷入黑暗
- 预兆
- 呼吸
- 活着的尊严和死的尊严
- 回故乡之路
- 朋友
- 飘浮在虚空之中
- 回到残酷的现实
- 阳光重现
- 坚持
- 谁在呼叫我的名字
- 惊喜的痛骂
- 安慰
- 隐秘的忧伤
- 穿过时间的肉体
- 狗在远处狂叫
- 重生
- 他们
- 悲悯大地
- 另外一些幸存者
- 挚爱
- 在黑夜舔着自己的伤口
- 太阳照常升起
- 后记
- 救赎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我们为什么要呼救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十九
- 二十
- 二十一
- 二十二
- 二十三
- 二十四
- 二十五
- 二十六
- 二十七
- 二十八
- 二十九
- 三十
- 三十一
- 三十二
- 三十三
- 三十四
- 三十五
- 三十六
- 三十七
- 三十八
- 三十九
- 四十
- 四十一
- 四十二
- 四十三
- 四十四
- 四十五
- 四十六
- 四十七
- 后记
出版方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出版社。它的前身新文艺出版社,是在由原郭沫若主持的群益出版社、俞鸿模的海燕书店和任宗德主持的大浮出版公司自愿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公私合营出版社,以后又陆续有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等相继并入。1952年6月1日,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