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介绍表演创作及七大创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表演创作、动作、交流等表演环节中的诸多要素,演员与自我、文学、导演、观众、生活、生命等的关系,形象塑造中体验角色、体现排演、连排、彩排、正式演出等几个阶段中的表演创作以及七大表演创新观念。

本书本着简约原则、少重复原则、多创新原则、生命学原则,概括叙述了表演创作中的要素、原理和规律,既可作为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演员以及戏剧影视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一
  • 序言二
  • 引言
  • 第一章 表演“三字经”
  • “三位一体”
  • 创作者 创作工具、材料 创作成果
  • “三个统一”
  • 演员与角色 艺术与生活 体验与体现
  • 三种素质
  • 理解力 想象力 表现力
  • 创作三进程
  • 理解、感受人物 想象、构思人物 体现、创造人物
  • 三种能力
  • 表演基本功 形象塑造 观念把握
  • 演员三转化
  • 少女—少妇 本色—演技 少妇—老妪
  • 创作三通过
  • 通过真达到美 通过生活达到艺术 通过自我达到人物
  • 表演三圣经
  • “活”非“演” 是他非演他 演人非演戏
  • 表演三阶段
  • 演情节 演人物 演灵魂
  • 动作三类型
  • 形体动作 心理动作 语言动作
  • 动作三要素
  • 做什么(任务)为什么(目的)怎么做(适应)
  • 动作三原则
  • 现在与未来 情感与命运 情境与悬念
  • 情境三要素
  • 环境 事件 关系
  • 交流三“对峙”
  • 演员与自我 演员与对手 演员与观众
  • 交流三模式
  • 内容模式 关系模式 灵魂模式
  • 评价三因素
  • 剧作基础 导演指导 演员创作
  • 三大体系的距离观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 布莱希特演剧体系 阿尔托演剧体系
  • 表演三层次
  • “真、松、活”——“精、深、美”
  • 表演创作三境界
  • 人事之法天 人定之胜天 人心之通天
  • 三种表演理念
  • 匠艺 表现派 体验派
  • 三种演剧体系
  • 斯派 布派 梅派
  • 表演与生活螺旋圈
  • 共性圈 个性圈 深化圈
  • “表演三圈论”
  • 基础圈 个性圈 当代圈
  • 创作思维三类型
  • 多米诺 跳棋 围棋
  • 第二章 表演关系学
  • 演员与自我
  • 一、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 二、演员要让自我强大起来
  • 三、双向靠拢、融合魅力
  • 四、守住“常量”、发挥“变量”
  • 五、发出自己的审美声音
  • 六、把自己的人生积累摆进去
  • 七、着力于向内索取
  • 八、后现代的另类阐释
  • 九、非现实主义戏剧表演风格
  • 演员与角色(文学形象)
  • 对剧作与文学形象的再创造
  • 演员与导演
  • 幕前的体现者与幕后的组织者
  • 演员与观众
  • 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也就没有表演
  • 表演与生活
  • 一、赋予生活形态以艺术魅力
  • 二、生命性基点上的技巧性
  • 三、抛掉“我在演戏”的意识
  • 四、既要反对虚假,又要反对平庸
  • 五、“世俗”与“神话”的结合
  • 六、戏剧与生活的合二为一
  • 表演与生命
  • 一、表演是一门“生命学”
  • 二、把握好生命的“生理性”
  • 三、艺术是生命的形式与符号
  • 四、创作勿忘“向内索取”
  • 五、“这是我的灵魂在呼唤我啊”
  • 第三章 形象塑造篇
  • 体验角色阶段
  • 一、对角色的热爱、迷恋与投入
  • 二、带着艺术感觉与专业眼光理解、感受角色
  • 三、理清剧本的事件、任务、单位并给予命名
  • 四、对主题、意蕴及人物的初步分析
  • 五、对角色的形象构思,形成人物的“心象”
  • 六、始终做到“用自己的心去感觉角色”
  • 体现排演阶段
  • 一、初排阶段
  • 二、细排阶段
  • 三、最后的排练
  • 连排、彩排与正式演出
  • 一、演出——与观众的交流
  • 二、保持“演出的青春”
  • 第四章 表演创新观
  • 观念一 表演独特的创作思维
  • 一、艺术创造部分是不可见的
  • 二、发现客观存在与主观创造存在
  • 三、形象、想象、感性、直觉
  • 四、灵感、顿悟与“谜”
  • 五、向陌生之域开拓探险
  • 观念二 视觉魅力学
  • 一、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
  • 二、“看”比“听”更重要
  • 三、以生命本体进行交流
  • 四、让凝视成为审美享受
  • 五、艺术动作的“点金术”
  • 六、增强“视知觉”的表达观念
  • 观念三 生命整体把握
  • 一、“格式塔”与表演创作
  • 二、强调整体决定部分
  • 三、追求“有机整体含义”
  • 四、美在于和谐之多样统一
  • 五、积累效果 综合效果 间接效果
  • 六、用你的整个生命实现整体表演
  • 观念四 围棋思维
  • 从单维平面思维走向多维立体思维
  • 观念五 接受美学
  • 从封闭思维体系走向开放思维体系
  • 观念六 表演层次学
  • 让演出因你而精彩
  • 观念七 教学教改的几则观念
  • 一、成品教学:教学的一种探索
  • 二、教学思维与教学法的突破与改革
  • 三、表演教学原则
  • 四、教师教学功力的培养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