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4千字
字数
2020-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探讨了如何更加合理和科学地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制度。
内容简介
中国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始于清朝末年,经民国时期的发展,在制度上已经又了较为完整的法典。但是,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随之换轨。基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智能实行“一边倒”政策,全面向苏联学习。可以说,苏联对中国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影响巨大。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现代化出发,认识其中的支持起诉原则、法官独立原则等;第二部分从民事诉讼制度的现代化出发,研究民事诉讼中的抗辩与否认、上级法院的审级功能与法系意义等;第三部分介绍了俄罗斯近代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程序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中国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苏联影响
- 一、 苏联民事诉讼法制发挥影响的具体路径
- 二、 对苏联民事诉讼法制影响的简要述评
- 三、 结语
- 第一部分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现代化
- 壹 支持起诉原则的法理及实践意义再认识
- 一、苏联民事诉讼法上的社会干预
-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上的社会干预
- 三、社会干预的法理转型及新功能
- 四、结语
- 贰 法官独立原则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事诉讼法理之考察
- 一、社会主义国家法官独立原则的内涵
- 二、社会主义国家法官独立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落实
- 三、我国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在民事审判中的瓶颈
- 四、社会主义法官独立原则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叁 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法系意识考察
- 一、日本法上诚实信义原则之语义
- 二、日本民事诉讼诚实信义原则的立法经纬
- 三、日本民事诉讼诚实信义原则的法理依据
- 四、日本民事诉讼诚实信义原则的适用范围
- 五、日本民事诉讼诚实信义原则的法律效果
- 六、日本民事诉讼诚实信义原则的适用类型
- 七、日本法经验对我国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之适用的启迪
- 第二部分 民事诉讼制度的现代化
- 壹 民事诉讼鉴定制度的完善与法系意识
- 一、民事诉讼鉴定制度的目的论与“鉴定乱”
- 二、“鉴定乱”给民事审判制度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何种影响
- 三、建立凝聚共识型民事诉讼鉴定体制的意义
- 贰 苏联民事诉讼法上 возражение制度研究
- 一、возражение概念之意义
- 二、возражение在苏联民事诉讼法上的意义
- 三、我国民事诉讼法对возражение制度的移植及评述
- 四、结语
- 叁 民事诉讼中抗辩与否认的界分
- 一、相关要件事实的梳理
- 二、实践中对要件事实的认定逻辑
- 三、苏联法的历史影响
- 四、抗辩和否认的法理辨析
- 五、被告之“提供证明”或“合理说明”应达到的标准
- 肆 确定判决的法律效力(既判力)制度与法系意识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法律效力概念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 三、苏联法上法律效力制度之考察
- 四、我国法律效力制度的立法经纬及法理
- 五、我国民事诉讼的法律效力制度及其理论的完善
- 六、结语
- 伍 上诉法院的审级功能与法系意识
- 一、司法便民和司法民主:四级两审制的生成及趣旨
- 二、审判监督:上下级人民法院审级关系之定位
- 三、蓝本:苏联民事上诉法院的审级职能
- 四、移植与创新:我国民事上诉法院审级职能再定位
- 五、结语
- 第三部分 俄罗斯近代民事诉讼制度
- 壹 俄罗斯近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 一、辩论原则
- 二、直接审理原则
- 三、言词原则
- 四、处分原则
- 五、不间断审理原则
- 六、审判公开原则
- 贰 俄罗斯近代民事诉讼程序
- 一、治安法院程序
- 二、简易诉讼程序
- 三、上诉审程序
- 叁 俄罗斯近代民事诉讼证据制度
- 一、俄罗斯近代民事诉讼证据类型
- 二、俄罗斯近代民事诉讼证据审查制度
- 三、俄罗斯近代民事诉讼证据评价
- 肆 俄罗斯近代民事诉讼制度的特色
- 一、俄罗斯近代民事诉讼制度的融合性
- 二、俄罗斯近代民事诉讼制度的民族性
- 三、俄罗斯近代民事诉讼制度的现代性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