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完整书写魏玛共和国的历史。

内容简介

1918年成立的第一个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一开始就命运多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经历和《凡尔赛和约》的严苛条款给国家和民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左翼和右翼的激进思潮破坏了人们对民主国家的信任,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逐年升高的失业率更是让共和国深陷危机。

存续的十余年中,它曾多次尝试克服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引发的动乱,推动政体和经济改革,但收效甚微。随着希特勒上台掌权,内忧外患之下的魏玛共和国走向了终结。

权力向希特勒的转移是否可以被避免?魏玛共和国是否可以被拯救?它是否因其内在的必然性而注定失败?人们至今仍在激烈地争论这些问题。本书生动地描述了1918~1933年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层面,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笔调给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答案。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导读
  • 新版前言
  • 1 棘手的遗产
  • 2 中断的革命
  • 3 进退两难的多数
  • 4 和平带来的弊病
  • 5 被容忍的宪法
  • 6 失败的反革命
  • 7 被推迟的危机
  • 8 被避免的灾难
  • 9 脆弱的稳定
  • 10 分裂的社会
  • 11 保守的共和国
  • 12 议会制的代价
  • 13 大众被禁言
  • 14 大萧条时代的政治
  • 15 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逻辑
  • 16 内战的威胁
  • 17 国家推迟进入紧急状态
  • 18 交出国家政权
  • 后记 德国历史中的魏玛
  • 致谢
  • 注释
  • 缩写索引
  • 人名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刻意淡化猶鱼的影响

    1916 年开始,德意志帝国实际上由保罗・冯・兴登堡为首的军事独裁组织 —— 最高陆军指挥所统治。当德国即将战败时,这个第三最高指挥要求成立一个文官政府,以求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议和。然而,德国渐渐陷入近乎混乱的状态,大量身心受创的德国士兵重返祖国,导致大量暴力事件发生。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工人阶级和士兵阶级建立了苏维埃,并在很多城市里夺取军政权力。最终,在 1918 年 11 月 9 日,德国宣布成立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书中详细阐述了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艰难处境,包括战败的阴影、《凡尔赛和约》的严苛条款所带来的经济困境,以及政治上的动荡不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魏玛共和国的历史背景,也为其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在叙述方式上,作者温克勒教授采用了几乎纯叙事的写作风格,这种风格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感受魏玛共和国的政治风云变幻。书中对于各个政治派别的斗争、政府的更迭、经济政策的调整等细节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使得我们能够对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生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在叙事上过于专注于政治发展,而对于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则相对较少涉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对魏玛共和国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作者在政治方面的叙述确实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此外,该书还对于魏玛共和国的失败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作者认为,魏玛共和国的失败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政治上的分裂和动荡、经济上的困境、社会上的不满和极端主义的崛起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魏玛共和国的崩溃。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