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华文化复兴:传承、弘扬与创新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阐释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华文化复兴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如何传承,如何弘扬,如何重新生长,融入社会主义特色文化中,按主题分章,每章讨论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质及其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的作用。

目录

  • 封面
  • 扉页
  • 版权页
  • 绪论 中国梦是文化复兴之梦绪论
  • 一、中国梦是充满辉煌、苦难与胜利的民族集体记忆
  • 二、中国梦的文化精神、哲学基础和理想色彩
  • 三、中国梦,多元汇一的丰厚内涵
  • 第一章 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
  • 一、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终极目标
  • 二、文化发展的转型是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三、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 四、文化与科技:两轮驱动、两翼起飞
  • 五、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与公共服务的对位性机制
  • 六、转变文化发展方式要借鉴和引进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
  • 七、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更注重从GDP到人
  • 第二章 文化走向国家整体构架的中心
  • 一、信息化时代文化的价值重估
  • 二、国家的文化财富:信息时代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 三、文化,走向党和国家发展政策的中心
  • 四、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最佳战略机遇期
  • 第三章 文化作为当代世界的先进生产力
  • 一、文化作为当代世界的先进生产力
  • 二、文化与经济、科技的一体化
  • 三、先进的文化生产力要满足我国社会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 第四章 态势转换:文化的本土全球化与文化间性
  • 一、从全球化说起
  • 二、全球本土化
  • 三、全球化的新阶段——本土全球化
  • 四、全球本土化与本土全球化:全球化的两个组成部分
  •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第五章
  • 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 二、人本主义精神
  • 三、天人合一精神
  • 四、礼治精神
  • 第六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 一、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
  • 二、重和谐与融合
  • 三、重实际,追求稳定
  • 四、重理性与人文教养
  •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 一、辩证思维
  • 二、直觉思维
  • 三、中和思维
  • 第八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 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
  • 二、以伦理道德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纽带
  • 三、物质与精神关系中的重义轻利
  • 四、尚古倾向与平均主义
  • 第九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与人生境界
  • 第十章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
  • 一、先秦儒家伦理
  • 二、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
  • 第十一章 守静致虚,道法自然——道家文化精神与道家理想人格
  • 一、先秦道家的文化精神
  • 二、道家的理想人格
  • 第十二章 儒道思想的互补
  • 第十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变革
  • 一、洋务运动与“中体西用”论
  • 二、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化论争
  • 四、现代新儒学及海外新儒学
  • 第十四章 物一无文,同则不济——中西文化的差异
  • 一、中西文化的自然观比较
  • 二、中西文化的社会观比较
  • 三、中西文化的世界观比较
  • 四、中西文化的思维方式比较
  • 第十五章 文化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现代升华
  • 一、西方文化与中华文明的交流融合
  • 二、文化发展追求更协调发展、包容性发展
  • 第十六章 重建文化中国国家形象
  • 一、中国国际形象建构
  • 二、当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性转折
  • 三、从西风东渐到东风西渐
  • 四、重建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
  • 第十七章 新一轮改革创新的进军号
  •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新突破与新思路
  • 二、决定性作用:文化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意义
  • 四、找准文化发展的关节点,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
  • 五、进一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 结语 就有道而正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