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生活千疮百孔,但菜市场永远热气腾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书写一群平凡菜场小贩的炙热生活的书,也是一本讲述贴地而活的生之乐趣的书。作者是一边摆摊一边写作,被央视赞为“菜场女作家”的陈慧。

陈慧的前半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幼年被送养;少年生病;青年远嫁;中年离异。一个底层女人的不幸,似乎都发生在她身上。好在,为了讨生活去菜市场摆摊的日子里,她白天摆摊,夜里写作,竟在充满烟火气的菜市场里找到了救赎。

在菜市场摆摊的十八年里,陈慧遇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有相熟的乡邻、常来的顾客,也有隔壁摊位的叔叔阿姨、大哥大姐。现在,她将日常所见化作真诚的记述,把市井百态、红尘温暖,和一个个平凡生命的庄严与贵重,通通写入这本《在菜场,在人间》。把烟火人间的热热闹闹、挨挨挤挤,把贴地而活的生之乐趣,带给每一个读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在菜场
  • 菜市忙人
  • 阿瓜
  • 佟良贵
  • 邓久九
  • 田细佬
  • 有福嬷嬷
  • 白蛇
  • 金佩东
  • 包子
  • 戆头
  • 两家之主
  • 得胜
  • 馄饨
  • 昌铜匠
  • 长顺
  • 剪刀
  • 父与女
  • 在人间
  • 苋菜
  • 黄猫
  • 鲫鱼
  • 飞儿
  • 抑郁症
  • 裘麻子
  • 走啊,去江西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7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菜贩眼中的人间百态

    农贸市场(菜市场),湿巴刹(Wet market),你家乡叫什么?如果想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观察地点就是菜市场,本书作者陈慧(1978 年生人)20 年前因生活所迫在浙江余姚菜市场做杂货小贩,业余写作。用一支笔记录人间百态,中国南北方从菜场观察区别明显,我小时候北京卖菜的都是国营的,菜都是用簸箕撮,根本没有摆放和清洗整理,自从南方菜贩进京后,各种服务都跟上了,蔬菜摆放的干净漂亮,生鲜鱼禽的宰杀分割整理,服务越来越好,因为疫情和各种禽流感,禽类宰杀基本绝迹了,各种半成品,菜品加工,到现包的水饺面食都纷纷上场。我去新加坡时有个好朋友,小学就辍学卖肉,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也是千万级别的老板,做的就是投标承包菜市场和小贩中心,我整天和他混,明白菜场小贩从赚钱来说,不比银行白领和公务员差,缺点是工作时间长,全年无休,因受教育程度低,容易跌进赌博的坑,因为大多数没有医保和劳保,如果突发疾病,往往灭顶之灾,也正因为没有安全感,大多数都很节省,不愿意露富,我还有个长辈,当年也就是只身下南洋,做个菜贩摊子,现在子孙满堂在新加坡开枝散叶。本书写的很接地气,只是笔调有点老文学的写法,我因在江南生活 10 年,看得津津有味,年轻人会感到老套,虽然写的故事有的应该是近年的(已经微信支付了),台湾的《清晨鱼市场和深夜书桌》属于新一代鱼贩,作者陈慧还没开抖音带货,安心做一位服务老一辈的市场小贩。抖音上都是别人在蹭她的流量。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先在人间吧(《在菜场,在人间》读书笔记)

      没有人说,一定要怎么样才能写作。我以为,能写作者只不过是对这个世界有着更多的观察,喜欢拉开一点距离,看看这个世界吧。作者写了一个七十多岁还奔波在外的瘪嘴老太太,然后她说了一句 “和一个远嫁异乡奋力谋生的中年离异女人,谁更可怜?谁更可惜?”“如果我能活到和她一般的年龄,她的近况,八成就是我将来的模板。” 生活从来都是它应该的样子,没有谁是谁的标准模板,可它就是它应该的样子,仅此而已。这是一本群像的书。一个在菜场看着芸芸众生,然后记录下来,仅此而已。然后你就知道,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凄惨,其实都不是简单的本来,又或者说,生活本来就不简单。我总以为,在菜场,其实才是所谓中国这个世代老百姓生活的这片土地的本来样子。我总有一些感觉是,知识精英可能更喜欢抽象地思考,喜欢把一些东西简化,然后用所谓的理性和理论,来将这个世界构建成一个样子。没错,我用的是构建,而不是描述。其实从这本书就可以看出来一件事,那就是其实普通人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多所谓的理论,更多的可能只是坚韧,然后活着。有时候,我们容易把底层生活看成是不努力、没知识,只是在这本书里的那些平人,都是用自己的努力,一点点写着自己的生活。他们不会被记载历史里,但是他们就是历史。虽然历史不是普通人写的,但是历史总归是所有普通人都汇在一起,才有可能是历史。用 AI 生成了一段:《在菜场,在人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与挑战。例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菜场的生存空间日益受到挤压,这不仅关乎商贩的生计,更触及到城市文化的根脉。同时,书中也揭示了社会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提醒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那所谓的公平和正义从哪里来,我想可能还是得先在生活里面来吧。毕竟,公平和正义这两个词儿,本身就是抽象的,但是在每个人那里,可能都会有完全不同的解释和角度。谁能知道自己的正义和公平,是不是在别人那里就成为了特权和暴力呢?我很喜欢书里的几个故事。有一个是说,有一个女人抛下了自己的男人,去深圳和另外一个男人过日子,听上去是不是很违背道德伦理?然后留在家里的这个男人生病,这个女人和另外那个男人回来了,一直把这个人照顾走,还跟这个男人的家里说,不要这个男人的宅基地。最后书里写了这样一段话:“所有的事情都有障眼法。一个男人,两个女人,粗粗一听,貌似荒唐;细细品味,却也是善良人别样的山高水长。在这个并不温柔的世界上,不管一段关系如何尴尬,它不会妨碍另一种情意的简单纯粹。” 每个具体的故事,其实都至少有两种讲法,一种是别人眼里的简化讲法,还有一种是自己心理那个复杂到不行、选择和放弃到纠结的讲法。哪种讲法对,我想都对,也没有必要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有个是非。谁还不是在人间辛苦地活着呢。最后,还是要说一句最喜欢作者的一句话:“我从来没有想过写作有什么用途,也没有什么成为作家的梦想和情怀,我把写作当成日常生活中一件有趣的事,跟有些人热衷打麻将、旅行、喝酒一个道理。” 就是一个有趣的事情,然后生活着,真就已经挺好的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只要心怀炙热,贴地而活也能热辣滚烫!

        无意中翻阅到《在菜场,在人间》这本书,瞬间被作者朴实又充满烟火气的文字给吸引,一看不可收拾,看完回味无穷。提到菜场,其实很多年轻人已经算不上熟悉,因为美团、盒马的送货上门服务真的太便捷了!但丝毫不影响的是,在城市的喧嚣中,菜场永远是一处独特的存在,它不仅是食材的集散地,更是人情冷暖的交汇点,很多热爱生活的人,依旧爱逛。从小到大,我就喜欢逛菜场。一声声吆喝、一排排肉菜、一池池海鲜,虽然挨挨挤挤、不甚干净,却也热热闹闹、烟火气十足。无论当天的心情是好是坏,也不管买的是贵是便宜,只要在菜场走上一圈,身心好像轻易就能得到治愈和放松。而这本书里的菜场故事,又远比自己过眼中看到的更生动更鲜活,卖菜的有福嬷嬷、杀猪的胖男人邓久九、对着路人傻笑的智力缺陷者… 每一个故事里的主角都是那么的平凡,却又那么的庄严与本真。他们不悬空、不做梦,贴地而活,再艰难的环境也努力寻找生活之乐趣。这已经不仅是一部菜场生活的记录,更是一场对底层坚韧精神的深情致敬。Respect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4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