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6.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62千字
字数
2019-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巴林顿·摩尔图书奖(比较史学奖项)得主作品,再现五大帝国的兴衰历程,以及统治者和民众、多民族间的历史纠葛。
内容简介
世界史就是一部帝国史。已经消失或存续至今的诸多帝国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大走向。在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的深层变化更是让帝国具有了当代价值。
美国知名学者克里尚·库马尔在《千年帝国史》中描绘了一幅跨越千年的帝国全景图,他从罗马帝国切入,剖析了奥斯曼帝国、哈布斯堡王朝、俄罗斯帝国、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五大帝国,这些帝国都自认肩负着普世文明的使命,并为之奋斗、纠结。库马尔试图从新的视角解读帝国的统治者和民众,他们如何为帝国统治寻找正当性,他们如何认识自我,以及帝国统治者在建立普世的世界秩序的过程中,如何留下了与当今世界息息相关的多元化的政治遗产。
与大多数介绍帝国发展历程的作品不同,这本书重点关注的是统治者与民众的关系。帝国既是二者共同追求的事业,也是各方利益纠葛形成的共同体。库马尔还特别探讨了帝国与民族国家的区别,提到统治者为保国运长久,会刻意压抑自身的民族身份,但这也给主要民族带来身份认同的混淆以及这种混淆最终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这些帝国曾经遇到的难题,包括如何处理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性,国家内部的多元文化协调、多民族和谐共处,国际人才流动等,在今天仍然存在。可以说,帝国是反省当今迫切的政治议题的一面镜子,甚至是新的世界秩序诞生之前的阵痛。尤其对于多民族的中国来说,我们可借此审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国际交往、大国使命等。这本书是我们不可错过的佳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题记
-
献词
-
序言
-
第一章 帝国的理念
-
重新发现帝国
-
“没有边界的帝国”:罗马与帝国的理念
-
帝国、帝国主义、殖民主义
-
民族与帝国
-
作为帝国的民族
-
帝国作为民族:“帝国民族主义”
-
帝国与民族:宿怨未解
-
第二章 罗马帝国:帝国之父
-
罗马的遗产
-
罗马的使命:亚历山大、世界主义、文明教化
-
罗马:公民、种族、民族
-
罗马:普世宗教
-
第三章 奥斯曼帝国
-
异域帝国
-
一个欧洲帝国
-
穆斯林与基督徒
-
奥斯曼人与罗马人
-
奥斯曼人与土耳其人
-
穆斯林与非穆斯林
-
衰落还是变革:帝国的转型
-
从奥斯曼人到土耳其人
-
最后——伊斯兰帝国?
-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崛起
-
坦泽马特改革,奥斯曼主义,土耳其主义
-
尾声
-
第四章 哈布斯堡王朝
-
回望哈布斯堡王朝
-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帝国
-
西班牙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
-
哈布斯堡王朝是什么
-
19世纪的民族主义与身份
-
奥地利思想
-
衰落与终结?
-
第五章 俄罗斯帝国
-
两个帝国的故事
-
俄罗斯帝国的诞生
-
无垠的帝国
-
“自我殖民的国家”
-
帝国及其民族
-
穆斯林与犹太人
-
“俄罗斯化”和俄罗斯民族主义
-
帝国中的俄罗斯人和俄罗斯性
-
斯拉夫派和西方派
-
帝国民族主义:民族与帝国
-
第六章 大英帝国
-
海陆帝国
-
最大的帝国:有多“特别”
-
拼凑的帝国
-
“大不列颠”和自治领
-
英国的印度
-
大英帝国的罗马
-
争论中的帝国:衰亡与终结?
-
“不列颠第三帝国”
-
二战:“帝国的巅峰”
-
帝国的终结,还是帝国的重生?
-
第七章 法兰西帝国:“帝国民族国家”
-
作为民族的帝国
-
法兰西诸帝国
-
拿破仑帝国
-
第二海洋帝国
-
代表权力与威望的帝国
-
文明,同化,联盟
-
帝国的阿尔及利亚
-
大法兰西:理想典范
-
黯然离场
-
尾声 帝国之后的国家
-
引文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帝国兴衰
本书讲述的是传统欧美 “帝国” 历史,从罗马,奥斯曼,哈布斯堡,俄罗斯,大英和法兰西帝国的兴衰,从历史上看帝国如人生都难逃兴亡周期,生物学本性无法克服。书可读,这里借机抄一段最近的时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尼尔 - 弗格森警告说,如果用美苏冷战来比喻当代局势,扮演苏联角色的不是东大,而是美国,他说:我们的军队既耗资巨大,又无法胜任所面临的任务。苏联末期历任领导人直到最后都在说:红军是世界上最大的军队,因此也是最致命的军队。从纸面上看,美国的国防预算确实超过了北约所有其他成员国的总和。但这笔国防预算实际上能为我们买到什么呢?「“美国军队缺乏现代化装备,训练和维护资金匮乏,基础设施大量积压。...... 军队捉襟见肘,装备太差,无法以合理的风险水平完成分配给它的所有任务。我们的对手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使他们军事冒险主义的意识空前高涨”。」在苏联末期,大量工人成为酒鬼;如今,大量美国人嗨草成瘾。在苏联后期,很少有人还相信革命理想;如今,美国的民主自由理论也是一种虚假的意识形态,几乎没有人真正相信,但每个人都必须认同。苏联晚期生活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公众对几乎所有机构的全面嘲讽;今天的美国人也不信任美国政府机构。1990 年写给《共青团真理报》的一封信中,一位读者谴责 “生活在苏联境内的大批人...... 丧失了道德,令人发指,悲惨至极”。他写道,整个国家都窒息在 “赤裸裸、无休止的公开谎言和蛊惑人心的瘴气中”。到 1988 年 7 月,在《莫斯科新闻》的民意调查中,44% 的人认为他们的国家是一个 “不公正的社会”;看看盖洛普最近对美国民意的调查,我们会发现类似的幻灭感。对最高法院、银行、公立学校、总统职位、大型科技公司和有组织劳工有信心的公众比例在 25% 到 27% 之间。而对报纸、刑事司法系统、电视新闻、大企业和国会的信心则低于 20%。国会的信心指数为 8%。人们对主要机构的平均信任度约为 1979 年的一半。至于美国外交政策目前的方向,与其说是帮助其他国家自卫,不如说是怂恿其他国家以代理人的身份与我们的对手作战,却不向他们提供足够的武器装备,使他们没有多少胜算。美国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其大肆宣扬的军事力量甚至无法击败阿富汗,因此,美国的这一战略在乌克兰表现得最为明显,相信美国的花言巧语最终可能会让乌克兰、以色列和🐸跟着越南和阿富汗一起成为战争史上的美国笑柄。在苏联后期,臃肿不堪、功能失调的官僚机构对特权阶级有利,对无产阶级不利,今天的美国也是如此。要想了解现在美国权贵阶层与工农之间的鸿沟有多大,不妨看看拉斯穆森(Rasmussen)去年 9 月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该调查试图区分常春藤联盟成员与普通美国人的态度。该民调将前者定义为 “拥有研究生学位、家庭年收入超过 15 万美元、居住在每平方英里人口超过 1 万人的邮政编码内、曾就读于常春藤盟校或其他精英私立学校,包括西北大学、杜克大学、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 的人。当被问及是否赞成 “配给汽油、肉类和电力以应对气候变化时”,89% 的常春藤联盟成员表示赞成,而普通人中只有 28% 表示赞成。当被问及个人 “是否愿意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多支付 500 美元的税款和更高的成本” 时,75% 的常春藤联盟成员表示愿意,而其他人中只有 25% 的人表示愿意。71% 的常春藤联盟成员同意 “应该由教师而不是家长来决定对学生的教育”,这一比例几乎是普通民众的两倍。“美国是否提供了太多的个人自由?” 半数以上的常春藤联盟成员表示 “是”,而普通人中只有 15% 的人表示 “是”。精英们对国会议员、记者、工会领袖和律师的喜爱程度大约是其他人的两倍。也许不足为奇的是,88% 的常春藤联盟成员表示他们的个人财务状况正在改善,而普通人的比例仅为五分之一。总之:重读俄罗斯人对 20 世纪 80 年代生活的抱怨,会发现美国当前局势的许多可怕迹象。也许有一天,当普通美国人拿着枪指着 “常春藤联盟成员” 问 “你是哪种美国人” 的时候,美国人才会真正思考 “谁是苏联人” 的问题。“我们是苏联人吗?看看你周围。” 华尔街日报:债务会让美利坚帝国沉没吗?“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最近援引了他所谓的个人历史法则:“任何在偿债(国债利息支付)上花费比国防花费更多的大国都不会长期保持强大。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旧制度的法国,奥斯曼帝国的真理,大英帝国的真理,从今年开始,这项法律即将受到美国的考验。事实上,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部分由于利率上升,联邦政府将在本财政年度花费 8920 亿美元用于支付累积的 28 万亿美元国债的利息,这意味着利息支付现在超过了国防支出,几乎与医疗保险支出相当。“华盛顿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国债。不久前,从 1990 年代末开始,联邦政府的预算实际上处于盈余状态,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今年,它将达到约 1.9 万亿美元的赤字,国会预算办公室本周预测。” 日前杨荣文的一次访谈,当主持人谈到美国讲东大的 “产能过剩” 问题,如何评论美国的提高关税,杨荣文就讲:「你们想一下当年的大清,他们就是闭关锁国,可结果是国际竞争力的急剧下降。]
帝国,可以简单理解为,多民族共存、多文化兼容的国家。本书侧重点在于帝国的扩张和殖民管理,并没有将中华帝国纳入研究范围。我想是因为中国并非扩张型帝国,自秦汉以后势力范围没有太多变化,而且汉族在人数和文化上都具有压倒性优势,确实和世界上的其他帝国不同。在帝国辽阔的疆域内,多种制度、多种文化甚至多种文明都能够并存,千年下来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智慧,这些都可以为现代中国所借鉴。不可否认,帝国的统治集团对于整合帝国资源,维系帝国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他们首要任务就是调和不同种族和区域的利益冲突、观念冲突、制度冲突和文化冲突。而且,在帝国发展的不同时期,如扩张期和稳定期,统治集团应该采用不同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帝国具有天然扩张的属性,在地理、政治和文化上都整体呈现出中心 - 外围的结构特征。帝国的多样性,是帝国前进的根本动力。不同的民族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在确定中心性的前提下,保持内部不同部分的相对独立,帝国也在文化相互渗透中保持精神活力,不断成长。从扩张、臃肿到崩溃,从聚合到离心,历史上所有的帝国最终难逃消亡的命运。其根源在于专制的弊端,无论统治集团多么开明和富有策略,少数人始终无法完全掌控不断扩张的领土,以及有效管理日益庞大的民众。上下阶层、中心外围在专制的框架下,无法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最终导致矛盾的积累和爆发。可以说,帝国成也专制,败也专制。
作者综述了欧洲大陆的主要帝国,比较了各个帝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差异与共性,对人类社会的帝国模式作了深刻的思考。但学术味重不好啃。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