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围绕妇女、婚姻、家庭展开的法律社会史著作。

内容简介

通过深挖诉讼档案,作者对清代、民国、1949年至当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离婚案件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剖析,还原了大量关于妇女离异、典妻、审判诉讼等历史细节,揭示了近世以来相关法律制度与诉讼实践在妇女权利的保护或损害等方面远为复杂的非线性悖论关系。

全书吸收了大量中外学者中国法律史研究的权威成果,并尝试与重要的学术观点对话,表现了开阔的学术视野,并融合了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妇女史、法制史研究的探索上做了有益尝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实践社会科学系列”总序
  • 导论 海外学术界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方法论反思
  • 一、 引言
  • 二、 中国法律传统的社会基础:东方社会理论的反思
  • 三、 帝制中国法律制度的功能:马克斯·韦伯的法律社会学理论的影响
  • 四、 小结
  • 第一章 转型社会中的法律与家庭:以中国乡村社会中的妇女自杀为例
  • 一、 “滞后道德”的法律实践与妇女自杀
  • (一)法律对妇女极端行为的鼓励
  • (二)法律对妇女守贞的保护
  • (三)法律对违背贞节道德行为的惩罚
  • 二、 “超前道德”的法律实践与妇女自杀
  • (一)法律对激进性别平等的追求
  • (二)道德制约力的弱化与变动的家庭结构
  • (三)对个人权利的片面强调
  • 三、 小结
  • 第二章 清代法律实践中的妇女离婚
  • 一、 清代关于“离异”的法律
  • 二、 从妇女张氏之死看清代妇女的生存境遇
  • 买主(崔二珩)
  • 前夫(阎洪廷)
  • 夫家家长(阎起盛)
  • 妇女的父亲(张世珍)
  • 媒人(王张氏)
  • 县衙的判决
  • “失声”的张氏
  • 三、 清代法律实践中的“离异”妇女
  • (一)“典雇”妇女:“礼义”与贫困
  • (二)“卖休”案件中的妇女
  • (三)妇女离婚:审判离婚中的“礼义”
  • 四、 小结
  •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妇女离婚诉讼
  • 一、 民国法律的变化
  • 二、 法律实践中的离婚妇女
  • (一)社会习俗的延续
  • (二)离婚案件诸种情形
  • 三、 法律实践中的妇女权利困境
  • (一)“妾”的法律地位
  • (二)家长的支配权
  • (三)“事前同意”与“事后原谅”
  • (四)姘居关系
  • 四、 小结
  • 第四章 改革开放前中国法律实践中的妇女离婚
  • 一、 引言
  • 二、 1950年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 三、 政治动员中的婚姻自主
  • 四、 婚姻自主与社会实际的矛盾
  • 五、 婚姻自由与离婚判决依据
  • 六、 当婚姻自由遭遇生存伦理
  • 七、 法官如何确定离婚判决依据
  • (一)婚姻包办的案件情形
  • (二)劳动教养的情形
  • (三)丈夫私自外流两年以上的情形
  • (四)调解和好的情形
  • 八、 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婚姻“私人领域化”?
  • 一、 现有的分析
  • (一)中国婚姻“私人领域化”
  • (二)中国法院的体制制约
  • (三)中国法律实践中的“实用道德主义”
  • 二、 当代中国婚姻法律条文中的实用规定与道德原则
  • (一)当代中国婚姻法律对社会现实的适应
  • (二)对离婚的道德化理解
  • (三)照顾弱势的道德准则
  • 三、 当代中国法律诉讼实践中的妇女离婚
  • (一)对离婚请求不予支持的法庭判决
  • (二)房产分割争议的法庭判决
  • (三)子女抚养权利争议的法庭判决
  • 四、 在诉讼案件之外:实质主义道德理念与妇女权利
  • 五、 小结
  • 第六章 财产权利与家庭政治:当代中国离婚法律实践中的房产分割
  • 一、 引言
  • 二、 权利观念与婚姻家庭
  • 三、 夫妻房产分割争议的类别
  • (一)婚姻存续期间的房屋产权归属争议
  • (二)离婚过错方与房产分割的争议
  • (三)离婚协议关于房产分割约定的争议
  • 四、 家庭正义观念
  • 五、 “折价款”与家庭政治
  • 六、 法律对弱者的保护与家庭政治
  • 七、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