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敏锐观察时下农民的劳动与生活,系统检讨当前“三农”政策与实践。

内容简介

中国城乡之间的均衡是大均衡。乡村振兴政策不应浪漫化,不能急于求成,而必须有历史的耐心,必须服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在本书中,作者围绕当代农民愿否返乡、能否返乡以及如何返乡这一紧迫的社会课题,展开了全方位的历史判断和制度性思考。

作者还对“进城与返乡”这一历史命题加以延伸,对中国当前社会的土地制度、城市化路径、贫富差距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立体而深入的田野观察与学术解读,以期为当前的乡村振兴政策提供启示,为关心“三农”问题和中国现代化前途的读者提供崭新的视角。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代序 回不去的乡村?
  • 一 进城还是返乡
  • 务工、务农与创业
  • 一、进城务工是手段还是目标
  • 二、务工还是务农
  • 返乡创业的逻辑
  • 农民家庭劳动力如何配置
  • 进城还是留守
  • 一、小寨乡的陪读
  • 二、一个打工妹的故事
  • 三、留守人员问题不应一概而论
  • 农民为什么愿意回村居住
  • 熟人社会的养老
  • 互助养老值得重视
  • 从新冠疫情认识农民退路的重要性
  • 二 农村区域差异
  • 代际责任与自由恋爱
  • 性别失衡与代际关系
  • 老年人储蓄的区域差异
  • 北方农村兄弟关系更容易紧张
  • 农村老年人瘫痪了还能活很多年
  • 负担不重的家庭
  • 半市场中心地带
  • 晋西北农村性质
  • 村庄秩序的条件
  • 云贵川与鲁豫皖
  • 一、重庆人崔海
  • 二、山东人赵军
  • 三、崔海与赵军的比较
  • 四、云贵川与鲁豫皖农民工行为模式的差异及思考
  • 文化核心区与边缘区
  • 三 农业用地制度
  • 中国的粮食安全有没有问题?
  • 武汉郊区的土地抛荒
  • 北京郊区的蔬菜种植
  • 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 农地三权分置问题
  • 一、不宜过分强调土地经营权
  • 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一种设计
  • 皖河农场的经营体制及其优势
  • 一、安徽皖河农场的基本情况
  • 二、皖河农场的人员构成
  • 三、皖河农场的土地分配
  • 四、国有农场农业经营体制的优越性及与农村经营体制的比较
  • 五、国有农场体制对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启示
  • 保护耕地也要考虑代价
  • 四 建设用地制度
  • 沿海土地利用的先行劣势
  •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警惕负债
  • 宅基地改革的核心是“居有其屋”
  • 一、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
  • 二、当前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存在的问题
  • 三、宅基地与资源冗余量
  • 四、小结
  • 征地拆迁与农民的地权意识
  • 一、苏州的和谐拆迁
  • 二、再谈苏州农民的地权意识
  • 五 “三农”政策对话
  • “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问题
  • 乡村振兴战略的辩证法
  • 一、乡村振兴需要雪中送炭
  • 二、乡村振兴要防止造成更大的不平衡
  • 三、乡村振兴与老龄化应对
  • 四、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
  • 城乡收入差距为什么会拉大?
  • 城市发展战略的若干想法
  • 一、城镇化还是城市化?
  • 二、建开发区是个好办法
  • 三、“三旧改造”要慎重
  • 四、警惕“摊大饼”式城市化
  • 五、村庄是中国城市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 六、“三个轮子一起转”的城市化
  • 城乡融合发展彰显中国制度优势
  • 一、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开展城市建设提供了有效制度保障
  • 二、农村经济制度和乡村振兴,为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供保障
  • 三、富有活力的社会机制,为人们实现梦想创造条件
  • 四、适应新时代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从开发扶贫到精准扶贫
  • 一、中国农民是怎么脱贫的?
  • 二、从“开发扶贫”到“精准扶贫”
  • 三、思想上的贫困才是需要重点改变的
  • 四、消灭了绝对贫困,下一步怎么办?
  • 农民如何城市化
  • 国土空间规划的几个问题
  • 乡村振兴规划中的四类村庄
  • 未来15年乡村建设重点在于保底
  • “合村并居”何必拆农民房子
  • “合村并居”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三经济—南方与北方结婚观念

    我认为,中国现代化由三轮驱动:小农经济、中国制造和科技进步。小农经济为整个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廉价劳动力,提供了社会稳定的基础,提供了多数人的基本保障。中国制造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为中国赚取外汇,大幅提高了生产力,改善了基础设施,为公共服务提供了充裕资金,为科技进步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条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则是中国由大国晋升强国的关键。只有科技进步,才能让中国在世界产业价值链中由低端走向高端,也只有在高附加值产业中占据地位,中国才不会受人掣肘,才能真正成为发达国家。三轮驱动的关键是将中国制造的利润导向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而小农经济恰恰为这样一个利润流向提供了最可靠保障。北方农村,父母的人生任务是为儿子娶上媳妇。相对来讲,南方宗族农村,父母最重要的人生任务则是为祖宗延续香火,延续香火不仅要生儿子,为儿子娶媳妇,而且要生孙子。只有孙子出生了,南方发目的生任各才算完成了,他们才觉得有脸去面对地下的祖宗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城乡之间的均衡就是大均衡

      我们把最早进城的这一批农民工成为第一代农民工,现如今壮年不在的第一代农民工是进城还是返乡?农民工会如何融入城市?回到农村又如何养老?孩子,是留村务农的婆婆带,还是进厂务农的妈妈带?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作者在这本书中也给出了一些思路。农民进城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将农民的家搬到城市的过程,而是要在城乡之间不断往返,城乡关系因此变得极为复杂。总体来讲,城乡之间是互补的关系,是相互嵌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也正是看起来并不现代化也不发达的中国农村,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最为重要的保障。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新民说”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继“理想国”之后,于2012年底开始打造的另一全新文化品牌。“新民说”的理念是寻求“现代中国的维新固本之道”。它不依凭于想象与感性,而是着力于理性的塑造,意在“作新民”;它兼具人文情怀与批判精神,更寻求“建设性”之道。更进一步,在这里,我们试图实践并建立一种商谈的公共文化,善用公共讨论,引进公共讨论的规范和要求,为建构理性的公民社会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