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畅销全球40年的作品,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建构-发展”心理学的开山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罗伯特·凯根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是在我们追寻社会意义与生活意义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意义”具有相当宽泛的内涵,包括我们对他人、自己与关系的认识,包括我们的经历、当下与未来的预期,这也需要我们做出决断与取舍。

在追求意义的过程中,我们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我们需要有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来维系内在世界与外在关系之间的平衡,但我们由一个发展阶段过渡到另一个发展阶段时,也会出现失衡的状态,这也是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动态失衡的过程中,我们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文化、社会文化、同伴团体等,我们以“沉浸”的形式接受着文化。一旦我们接受的文化与我们的认知水平不相匹配时,便会出现冲突,这种冲突也正是发展的契机。

罗伯特·凯根把人一生的自我发展分为六个阶段的演化平衡,每个阶段我们都将面临不同的挑战,如果我们能从容应对它们,便能发挥自我的潜能。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自我组织、失衡与成长
  • 前言
  • 引言 建构和发展
  • 第一部分 演化停滞
  • 第一章 未被认识的让·皮亚杰的才华
  • 第二章 道德意义建构的演化
  • 第三章 自我的结构
  • 冲动的平衡(阶段1)
  • 唯我的平衡(阶段2)
  • 人际的平衡(阶段3)
  • 法规的平衡(阶段4)
  • 个人间的平衡(阶段5)
  • 第二部分 自我的自然“危机”
  • 第四章 一体化自我的消长
  • 确认(控制)
  • 矛盾(放手)
  • 等待重新整合
  • 第五章 冲动性自我的消失
  • 第六章 唯我性自我的消长
  • 第七章 人际性自我的消长
  • 第八章 法规性自我的消长
  • 第九章 自然疗法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略为生涩坚硬的阅读过程,需要持续努力才能完成。而这也应证了作者罗伯特・凯根在本书中的核心观点之一:人的认知(边界和能力)是可以终生成长的,只是这种发展是螺旋式发展,会不断经历一个平衡、发展、演化、失衡,再从一个新的停滞状态进入下一个发展和失衡的过程。人总是在不断失衡和挑战自我中获得发展的,稳定的另一面就是限制。从认识论的角度,从意义 - 建构的方式来看人们是用怎样的方式来加工自己眼中的世界,即使接收到同样的物理刺激,将其作为经验编织起来的脉络竟可以如此千差万别,以至于每个人都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主观世界!所谓现实只是认识的产物,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义 - 建构方式,所以每个人眼中的现实也就可能完全相反,或者匪夷所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文对心理学里面关于人类认知尤其涉及到青少年孩子的认知逻辑与层次进行了很好的分享,是对皮亚杰相关理论的一个补充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