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705千字
字数
2019-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中国成立70年,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和经验的大量积累,为经济学家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营养。
内容简介
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中国经济学家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中国经济学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经济学70年来有八大进展:一、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三、所有制理论有重大突破;四、分配理论有重大创新;五、形成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对外开放理论;六、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不断创新;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梁八柱”;八、经济学方法重大革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总论 新中国70年经济学研究的八大进展
- 一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下, 努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开辟和形成唯一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二 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是中国经济学界研讨的第一大热点,其突出成果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 三 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确认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平等竞争, 股份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
- 四 分配理论重大创新:按劳分配为主体,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 五 国民经济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引进来”与“走出去”互相结合, 逐步形成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对外开放理论
- 六 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越来越受重视, 改革开放后着力研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奇迹
- 七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梁八柱
- 八 经济学方法重大革新:注重创新, 紧密联系实际, 充分吸收现代经济学有用成果, 重视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 勇于提出各种对策建议, 各种评比和奖励活动逐步展开
- 第一部分 “文化大革命”前(1949—1965年)中国经济学研究与进展
- 第一章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在中国的传播及讨论
- 第一节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中国的传播
- 第二节 三种主要不同观点
- 第三节 若干评论
- 第二章 20世纪50年代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和商品、价值问题的探索与争鸣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1956—1957年首次掀起研讨热潮
- 第三节 若干评论
- 第三章 1959年4月新中国第一次经济理论讨论会
- 第一节 1959—1960年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否定商品生产和“一平二调”的反思
- 第二节 1959年4月在上海市举行新中国第一次经济理论讨论会
- 第三节 讨论会达成的一些重要共识
- 第四章 20世纪60年代初关于社会主义再生产、经济核算和经济效果问题的讨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研讨
-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与经济效果问题研讨
- 第四节 若干评论
- 第二部分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经济学研究大倒退
- 第五章 对孙冶方等人的经济学观点当作“反革命修正主义”进行无情的“大批判”
- 第一节 孙冶方被扣上了“中国经济学界最大的修正主义者”的帽子,遭到严厉的批判
- 第二节 对孙冶方理论观点的错误批判
- 第三节 若干评论
- 第六章 极“左”思潮泛滥
- 第一节 极“左”理论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观点的歪曲
- 第二节 几点评论
- 第七章 上海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怪胎
- 第一节 经济院校停课、经济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下放劳动锻炼、经济学刊物停刊,经济学“万马齐喑”
-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后期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集极“左”理论之大成
- 第三节 受“左”倾路线的干扰破坏,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
- 第三部分 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初期(1977—1991年)经济学致力于研究引入市场机制搞活经济
- 第八章 1977—1978年从按劳分配问题开始进行经济学的拨乱反正
-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前按劳分配在我国的研究探索状况
-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后关于按劳分配问题的拨乱反正
- 第三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按劳分配问题讨论的回顾
- 第九章 1979年全国第二次经济理论讨论会,中心议题是价值规律作用问题
- 第一节 背景:改革开放初期在经济活动中引入市场机制, 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
- 第二节 关于价值规律作用问题学术讨论会的报告
- 第三节 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 第十章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理论工作者大规模参与经济调研活动
- 第一节 调研背景
- 第二节 经济结构调研组活动
- 第三节 经济管理体制调研组活动及其成果
- 第十一章 20世纪80年代农业联产承包制改革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 第一节 背景
- 第二节 认识逐步趋于一致
- 第三节 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的理论意义
- 第十二章 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逐步形成并成共识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革命领袖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设想和思考
-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前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讨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 第五节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贡献
- 第十三章 1984年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
-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思想理论交锋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的确立
- 第三节 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的重大意义
- 第十四章 1984年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莫干山会议”
- 第一节 莫干山会议的背景、筹备及会议召开概况
- 第二节 讨论的主要问题及进展(上):价格改革“放调结合”的提出
- 第三节 讨论的主要问题及进展(下):其他领域的改革思路
- 第四节 莫干山会议的效应和影响
- 第十五章 1985年“巴山轮”会议引入西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与经验
- 第一节 背景:微观经济开始放活了,宏观经济管理如何跟上去
- 第二节 “巴山轮”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与看法
- 第三节 若干评论
- 第十六章 1985年起以放开价格为主的改革推动市场价格论的形成和经济迅速活跃起来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研究与探索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初期价格理论争论与创新
- 第三节 对价格改革规律性和基本经验的探索
- 第四节 价格理论创新有力地推动价格改革一枝独秀
- 第五节 广义价格改革论的提出和21世纪深化生产要素与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任务
- 第十七章 1987年国家体改委组织八个单位制定中期改革规划纲要
- 第一节 鼓励探索集中智慧的成功尝试
- 第二节 改革理论创新和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可圈可点
- 第三节 领导重视, 影响深远
- 第十八章 中国经济理论界对苏联东欧改革的借鉴与认识
- 第一节 对苏联东欧改革的考察
- 第二节 苏联东欧改革思想和理论的引入
- 第三节 中国理论界对苏联东欧改革的思想借鉴与反思
- 第四部分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经济迅速腾飞时期(1992—200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 第十九章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确立并成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理论支柱
- 第一节 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 第二节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后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大步展开
-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新
- 第四节 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若干规律
- 第二十章 所有制理论的突破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及此后至“文化大革命”中对私有制的鞭挞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提出的一些有价值观点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从中国国情出发,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 第四节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寻找能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 第五节 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 第二十一章 企业制度演进和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研究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关于企业体制与管理的研讨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进展和现代企业理论创新
- 第三节 国有经济的定位和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 第四节 引入竞争机制和加强政府监管——国有特大型垄断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
- 第五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理论创新
- 第二十二章 市场体系理论的研讨与创新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只存在残缺不全的消费品市场条件下对流通问题的研讨
-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仍然存在实现问题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确立后市场理论的进展与突破
-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确立后重点转为发展生产要素市场
- 第五节 打破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规范市场秩序
- 第二十三章 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理论的研讨与进展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研究进展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研究进展
-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进展
- 第四节 21世纪初到党的十八大的研究进展
- 第五节 迈入新时代的探索
- 第六节 若干评论
- 第二十四章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财政改革与现代财政理论的发展
- 第一节 中国公共财政理论体系形成的准备工作
- 第二节 市场化改革实践推动财政的现代化
- 第三节 中国公共财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四节 新时代中国现代财政理论的发展
-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 第二十五章 中国金融理论进展
- 第一节 中国对动员性货币、金融体制的艰难探索
- 第二节 动员性货币、金融体制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冲突
- 第三节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面临的挑战
- 第四节 中国经验在世界金融理论中的位置:从储蓄动员到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 第五节 结论
- 第二十六章 居民收入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 第一节 居民收入来源日趋多样化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的确立
- 第三节 如何从理论上看待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 第四节 科学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第二十七章 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发展70年
- 第一节 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发展(1992年以前)
- 第二节 社会保障理论的探索与发展:中国社会保障目标模式的选择(1992—1998年)
- 第三节 社会保障理论的繁荣与制度完善: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的建立与统一(1999—2012年)
- 第四节 社会保障理论的向前推进:新时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以来)
- 第五节 7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转型之比较与总结
- 第二十八章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 第一节 对外贸易理论的新进展
- 第二节 利用外资理论的新进展
- 第三节 “走出去”理论的新发展
- 第四节 外汇理论的新进展
- 第五节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的新进展
- 第六节 涉外经济法制建设的新进展
- 第五部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2002—2012年)经济学研究专注于完善新体制和促进经济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 第二十九章 2002—201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理论探索和实践
- 第一节 中国的发展与政策制定
-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探索
-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的成就和实践中的挑战
- 第三十章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思想的演变
-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一次飞跃
- 第三十一章 2005年重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的理论探讨
- 第二节 21世纪初我国无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因
- 第三节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第三十二章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关于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的研讨
- 第一节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 第二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 第三节 转方式、调结构与保增长的关系
- 第四节 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第六部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改革攻坚期(2013—2019年)经济学研究力促深水区改革和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 第三十三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意义
- 第一节 市场决定论是最大亮点
- 第二节 市场决定引领经济领域各项改革的深化
- 第三节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第三十四章 中国经济新常态
- 第一节 “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与基本内涵
- 第二节 全面认识新常态
- 第三节 新常态、新挑战
- 第四节 引领新常态
- 第三十五章 新发展理念
- 第一节 创新发展
- 第二节 协调发展
- 第三节 绿色发展
- 第四节 开放发展
- 第五节 共享发展
- 第三十六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一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辨析
- 第二节 为什么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发展主线?
- 第三节 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四节 赢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
- 第三十七章 农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
- 第一节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脱贫取得巨大进展的主要因素
- 第二节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抓手
- 第三节 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纲领
- 第三十八章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第一节 “现代化经济体系”概念的思想和政策渊源
- 第二节 党的十九大以来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进展
- 第三节 未来展望:经济体系学初步
- 第三十九章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争论和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 第一节 理论界对全球化的探讨
- 第二节 逆全球化的兴起及其理论反思
- 第三节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讨论
- 第四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探索与进展
-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的探索与建立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的理论探讨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的实践进展与展望
- 第七部分 经济学“中国化”的重大进展
- 第四十一章 转型经济研究理论成果与深化
- 第一节 转型经济研究的主要对象
- 第二节 经济转型研究或比较研究的主要领域
- 第三节 转型经济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 第四十二章 从工业化赶超到高质量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理论研究70年
- 第一节 “赶超模式”大转型与经济增长研究范式之扬弃
- 第二节 改革以来的“经济奇迹”及其增长源泉:若干争论
- 第三节 长期增长路径、机制与“结构”:关键问题的理论求索
- 第四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面向未来的高质量转型探索
- 第四十三章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的重新撰写
- 第一节 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的最初编写
- 第二节 1978年至20世纪末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
- 第三节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编写
- 第四节 结语
- 第四十四章 新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
- 第一节 新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两大阶段
- 第二节 新中国经济史研究队伍和方法的演变
- 第三节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若干进展
- 第四节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若干进展
- 第五节 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的若干进展
- 第四十五章 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历程和境遇
- 第一节 晚清民国:西学东进
- 第二节 改革之前30年:“西学东进”的没落
- 第三节 改革开放40年:“西天取经”的繁荣
- 第四节 进一步的两点初步讨论
- 第四十六章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二节 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源于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基本实现现代化
- 第三节 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
- 第四节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梁八柱”
- 第五节 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参考文献
- 一 著作
- 二 报刊、网络文献
- 三 英文文献
- 四 俄文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