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3千字
字数
2022-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思想根源、理论和图像基础、理论形态、模式类型等为主干,分析明代书画仿古模式中仿古与自由表达之间的矛盾和张力。
内容简介
明代大力推行的科举考试制度,使明代教育具有了特殊性:一切以是否合于儒家经典为标准。它造成了明人普遍具有遵经、崇圣心态。当这种心态渗透至书画创作和理论总结时,就使书画理论和实践都具有了崇古的特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自序
- 第一章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 第一节 图书出版对明代文化思想的影响
- 一、明代雕版技术、文教政策与图书出版的兴盛
- 二、明代图书出版的特点
- 三、明代图书出版对明代文化思想的影响
- 第二节 功利主义对明代学术和世风的影响
- 一、明代学术中的功利主义倾向
- 二、从商业道德角度看明代功利主义对士习的影响
- 三、从僧道度牒制度的变迁看明代功利主义对世风的影响
- 第三节 从曹昭《格古要论》看明初书画知识的生产与传播特点
- 一、曹昭《格古要论》的出版动因
- 二、《格古要论》书画知识的来源和内容、体例特点
- 三、从《格古要论》的内容和体例看明初书画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特点
- 第二章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的内涵及其理论和图像基础
- 第一节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相关内容分析
- 一、书画仿古相关问题简述
- 二、明代书画仿古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 三、明代书画仿古模式中的古人、古法与画道
- 第二节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三节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形成的图像基础
- 一、明代书学仿古模式形成的图像基础:书学经典真迹与明代官、私刻帖
- 二、明代画学仿古模式形成的图像基础:画学经典真迹与《顾氏画谱》等经典真迹翻刻
- 第三章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的思想根源:得“圣贤立言之旨”
- 第一节 讲章概念分析
- 一、讲章的概念和体例
- 二、从明代经筵讲章的语言、功能等角度看明代经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明代经学理解方式的转变
- 一、汉儒训诂学与宋儒义理学
- 二、定朱学为一尊与明儒义理之学的衰退
- 第三节 明代经学理解的多元化和经学思维
- 一、明代科举制度与明代经学理解的多元化
- 二、明代经学理解多元化与经典祛魅
- 第四章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的思想根源:“代圣贤立言”
- 第一节 明代时文概说
- 一、明代时文与科举
- 二、明代时文与古文、讲章
- 三、明代时文之学与理学
- 第二节 明代时文之弊
- 一、从明代时文的学习内容、方法等看时文之弊
- 二、明代时文的救弊之法
- 第三节 明代时文“代圣贤立言”的理论分析
- 一、何谓“代圣贤立言”
- 二、为何要“代圣贤立言”
- 三、“代圣贤立言”何以可能
- 第五章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的理论形态
- 第一节 祝允明“遍友历代,归宿晋唐”说:回归书学经典
- 一、“根本乎五经,平览乎十代”与“遍友历代,归宿晋唐”
- 二、“遍友历代”与“归宿晋唐”:回归书学经典
- 第二节 董其昌画学南北宗论:为画学经典辨体
- 一、董其昌画学南北宗论的辨体依据
- 二、董其昌画学南北宗论的辨体影响
- 三、董其昌画学南北宗论:为画学经典辨体
- 第三节 王原祁“宋法元趣”说:沟通宋元画学经典
- 一、王原祁“宋法元趣”说的内涵和理论来源
- 二、王原祁“宋法元趣”说的继承性质
- 三、王原祁“宋法元趣”说:沟通宋元画学经典的理论意义
- 第四节 笪重光“境界”说:以古雅为书画评价核心标准
- 一、笪重光画学“境界”说的理论根源
- 二、明代书画谱等传播媒介对艺术评价标准的影响
- 三、从笪重光画学“境界”评价标准的特点看其理论意义
- 第六章 明代书学仿古模式的类型分析:以祝允明为例
- 第一节 祝允明时代书学取法问题的提出:师古与师今
- 第二节 祝允明书学仿古模式的评价标准:“逼真”
- 第三节 祝允明书学仿古模式的特点:代言性
- 第四节 祝允明书学仿古创新法:“想象宗祖”与“以意构之”
- 第五节 对祝允明书学仿古模式的评价
- 第七章 明代画学仿古模式的类型分析:以董其昌为例
- 第一节 董其昌山水画树法与石法关系:“画山即用画树之皴”
- 第二节 董其昌画学仿古模式的语言:模拟古人的笔墨语言
- 第三节 董其昌画学仿古模式的语法:位置结构的分合转折
- 第四节 董其昌画学仿古模式的创新之法:以古人的笔墨语言别构一境
- 第五节 对董其昌画学仿古模式的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经筵讲章范例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