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阐释了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研究法国现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当今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重要论著《技术与时间》的第三卷,描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的广义上的“存在”所造成的重大负面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告读者
  • 引言
  • 第一章 电影的时间
  • 1. 故事欲
  • 2. 烦恼
  • 3. 电影的两大根本原则
  • 4. “电影幻觉”的意识
  • 5. “库里肖夫效应”
  • 6. 遴选、准则与记录
  • 7. 录音的启示
  • 8. 再论《访谈录》
  • 9. 《美国,美国》
  • 10. 重复与无意识
  • 11. 《四点整》里的前摄
  • 12. 《蚀》
  • 13. 他者的时间
  • 14. 电视
  • 第二章 意识犹如电影
  • 1. 精神灾难
  • 2. 从客体图像到先验想象力
  • 3. 好莱坞,工业图型法之都
  • 4. 胡塞尔、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共同关注的领域以及意识的政治经济学
  • 5. 《纯粹理性批判》中的“三重综合”
  • 6. 康德的混淆
  • 7. 认定的综合,即可再现性意识流的统一
  • 8. “面对全体读者群”的康德意识的两个版本
  • 9. 作为投映的质料的“自我”及其位置
  • 10. “图像”与“图型”:作为“内感官与外感官共时化的能力”的知性
  • 11. 作为“第三持留的一般系统”的意识的位置以及思维的活动
  • 12. 谬误推理以及意识流中的不相符性本章概要以及“接受”的问题
  • 13. 闪回:活跃了胡塞尔的电影
  • 14. 统觉的基础
  • 15. “流”的共时化与意识市场的构成,兼论“降解体系”
  • 16. 新的前摄过程的悖论以及欲望的崩溃
  • 17. 思想的未来
  • 第三章 “我”和“我们”:美国的接受政策
  • 1. “外在化过程”与思想的地缘政策
  • 2. 皮埃尔·布尔迪厄谈电视
  • 3. “大都市”接受:“我们”得以统一的条件
  • 4. 现代性:“接受”的组织
  • 5. “我”和“我们”“存在之痛”问题的出现
  • 6. 特例与失望
  • 7.“我曾有一个梦想”美国的“接受”政策,1912年
  • 8. 电视全球直播1969年7月21日的圣体礼
  • 9. 令人惊叹的人所具有的可怕的脆弱性
  • 10. “接受”与发明,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国度1866—1776—1915
  • 11. “广播电视”时代的时程区划和方位区划1998年7月12日
  • 12. “巨流”与媒体节目表
  • 13. 1997年的转折:文化超工业化的时代从发射机到服务器
  • 第四章 我们的教学机构的动荡
  • 1. 全球记忆术体系
  • 2. 领土和地理信息的数字化复制
  • 3. 传输工业与教育系统
  • 4. 传输工业与教育系统
  • 5. 传输工业与教育系统
  • 第五章 进行区别
  • 1. “在世界之中存在”的空间性和一个“完全被忽视的”现象
  • 2. 教育的“存在论”意义
  • 3. 无科学:对此前部分的概述与再阐释
  • 4. 在沙漠中“进行”区别
  • 5. 作为“发明”的差异
  • 6. 演变、未来与无差异
  • 7. 现实性与可能性:从康德到海德格尔
  • 8. 康德通过“进行区别所依据的主观原则”所要达到的目标,“相信”的必要性
  • 第六章 技术科学与复制
  • 1. 从现实到可能:技术科学的震撼
  • 2. 在技术科学的诸多可能性之黑暗中确定方向
  • 3. 批判哲学中的实践
  • 4. 批判主义:对“发明”的否定
  • 5. 我们想要什么?当今“进行区别所依据的主观原则”
  • 6.从可能性到现实性:“技术科学—虚构”的行事性
  • 7. 最不形而上的人民
  • 8. 诸持留机制的聚合:该聚合已拓展到生物
  • 9. 超工业化、超可复制性、普遍化了的行事性
  • 10. 可能性事物的物理学
  • 11. “接受”在遗产方面的各种新条件
  • 12. 复制的权力
  • 附录1 中法概念性词汇对照表(按汉译词音序排列)
  • 附录2 中法专有名词对照表(按汉译词音序排列)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