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旨在探讨哈贝马斯思想体系中“美学”缺场的原因。

内容简介

哈贝马斯倡导“范式转型”,认为社会规范的基础不再依赖于主体对内在意识活动的设定,而取决于社会层面上以交往为取向的符号互动,从而决定了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从意识哲学转向语言分析哲学。哈贝马斯旨在从符号互动的主体间性视野重新阐明认知及道德领域的知识根据,审美领域由此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作为现代性分化不可或缺的维度之一,其规范问题仍亟待解决。“美学”问题涉及“范式转型”的合理性,尤其涉及批判理论当代发展与观念论传统的亲缘性与当代论争。除此之外,本书还综合上述思想史视野,试图将哈贝马斯关于“美学”的思想重构为一门旨在处理艺术现象诸维度之规范的“艺术理论”,部分地回应了批判理论当代发展中美学/艺术理论的日渐式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一、艺术形而上学困境
  • 二、观念论美学背后的范式交锋
  • 三、艺术理论的任务
  • 第一章 未完成的范式:主体性问题的简要考察
  • 一、主体性的根基:自身意识问题
  • 二、图根哈特与“海德堡学派”的论争:“自身意识”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 三、范式转型:哈贝马斯与亨利希之辩
  • 第二章 主体间性转向:哈贝马斯论审美现代性的基础
  • 一、言语有效性基础理论中的审美批判
  • 二、审美批判中的范式转换
  • 三、审美领域中的范式互补
  • 第三章 重构一门“艺术理论”的可能性
  • 一、艺术进入基础领域:始自卢卡奇的审美—自我关系问题
  • 二、范式转换的得失:对审美—自我关系的分析
  • 三、艺术理论的可能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