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郭嵩焘的时代特殊性是什么?他在近代文明竞争中坚持了什么?

内容简介

近代击败中国的西方,起初引起中国人的反思,是他们的器械精良、武力强大。而郭嵩焘的时代特殊性,则在于他指出了中西胜负不仅由于器的良窳,更由于道的得失;中西对抗不仅关乎力量的抗衡,更是文明的竞争。这可以说是中国人开始从文明层面认识西方的时代思潮的转捩点。

而通过对郭嵩焘生平与思想的梳理,我们会发现他的独特眼光不仅从认识、观察西方中来,更来源于中国人自己内在思路的转变。郭嵩焘坚持“道”是普适的,力图消除中西二分的隔阂,去理解西方、理解文明。后世的新旧、中西之争,恰是他开启的新思路延续和变异的结果。拟申报后期资助或北京社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序言
  • 一、郭嵩焘其人
  • 二、郭嵩焘的时代
  • 三、君子务本:返本溯源的求索
  • 四、孤怀:成也洋务,败也洋务
  • 五、宏识:道重于器
  • 六、天下、世界与民族三种论述
  • 七、因比较而得新知
  • 八、郭嵩焘的历史定位
  • 前言
  • 一 郭嵩焘与“道”的问题
  • 二 中西、道器之间
  • 三 有道攻无道?
  • 四 拟西国于三代
  • 第一章 读书应试
  • 一 性格:无几微让人
  • 二 词章:博学文
  • 三 鸦片战争影响:反说约
  • 四 理学:摧残增道力
  • 第二章 书生即戎
  • 一 从军:此生戎马真非分
  • 二 万物违常理
  • 三 江浙的观察:折入于夷
  • 第三章 另类翰林
  • 一 回京:朝廷当以通下情为急
  • 二 翼赞君德
  • 三 筹防天津:理势俱穷
  • 四 反思庚申之变:是非曲直之理乱
  • 第四章 乱时疆吏
  • 一 巡抚:以挽回风俗为己任
  • 二 洋务:开谕洋人易,开谕百姓难
  • 三 与左宗棠反目:将相之别
  • 第五章 明道经世
  • 一 调和汉宋
  • 二 礼贵礼意
  • 三 经世:今日一沿周季之敝
  • 第六章 洋务孤识
  • 一 西洋立国,其本在朝廷政教
  • 1. “师夷”与“务本”
  • 2. 西洋之国本于政教
  • 二 马嘉理案:势不足,尤恃理
  • 第七章 观国觇风
  • 一 《使西纪程》
  • 二 观察西方:拟西国于三代
  • 三 观察西方:有道攻无道?
  • 四 使绝国与将相并重
  • 五 与刘锡鸿龃龉:同室操戈
  • 第八章 怀忧老臣
  • 一 不可不谈洋务
  • 二 闻富强之说而益滋惧
  • 结论
  • 一 富强本于政教
  • 二 从道贯中西到道出于二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