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5千字
字数
2019-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学理上阐明为什么文学研究发生人类学转向,而文化人类学方面为什么出现文学转向。
内容简介
文学人类学是20世纪后期的跨学科研究大潮中的新兴交叉学科。孕育其生长的潮流可概括为两个学科的研究转向:一是文化人类学的文学转向(人文转向);二是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文化转向)。陈述人类学的文学转向,说明这种学术转向基本改变了人类学的学科性质,从以往一味效法自然科学的“人的科学”旧范式,转向效法哲学解释学和文学批评的“文化阐释学”新范式。从学术史脉络上梳理两大学术转向,注重将文化视为一种符号文本的阐释人类学学派的理论与实践。如代表人物格尔兹的“厚描”理论如何受到美国文学批评家肯尼思伯克的影响。再如“写文化”讨论中文学研究界提供的启示等。由此引申出人类学前沿性争论:民族志写作的文学性、民族志传记的诗性等。在此基础上,梳理中国文学人类学近三十年的理论演进:其一是范式转向: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其二是文化文本的立体建构与阐释。其三是文、史、哲、宗教等不分家的“神话历史”整合性视野。其四是对大、小传统重新划分和界定的学术理念。其五是符号编码N级系统论。从前文字的图像,到甲骨文产生,再到先秦经典的出现,分别从先后发生的程序考虑,把文化文本的看成历史性生成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上编 人类学的文学转向
- 第一章 人类学的文学转向:从伯克到格尔兹
- 一、 超越科学主义:格尔兹和人类学的转向
- 二、 思想源泉:从维特根斯坦到伯克
- 三、 伯克对文化阐释理论的启示
- 四、 跨学科引领创新:伯克与格尔兹的共同经验
- 第二章 当代英美人类学的文学转向
- 一、 范式转移:科学民族志的危机
- 二、 承前启后:《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的话题延续
- 三、 当代实验民族志文类
- 四、 女性写文化
- 五、 世界体系与多点民族志
- 六、 数字化时代的民族志
- 第三章 文化批评与人类学的文学转向
- 一、 表述危机与人类学写作的实验时代
- 二、 写作:文学转向的契机
- 三、 焦点问题:真实与虚构
- 第四章 表述与建构:民族志写作的文学性
- 一、 文学转向与民族志的文学性
- 二、 虚构的图像:英国早期人类学写作
- 三、 文化阐释:美国民族志的探索
- 四、 主观描述:法国民族志写作
- 五、 作为文学的人类学
- 第五章 主体性与人类学写作的温度
- 一、 动情/不动情:人类学写作的四场争论
- 二、 我/非我:写作中的人类学家
- 三、 冰点/沸点:人类学写作的温度
- 第六章 诗性与民族志成为作品的可能
- 一、 诗性智慧:民族志知识范式的转向
- 二、 诗性自我:民族志研究的共通经验
- 三、 诗性逻辑:民族志研究的文化手段
- 四、 诗性写作:民族志传记
- 第七章 文学之翼:人类学文学转向的思考
- 一、 人类学的文学转向
- 二、 书写或表述:人类学内在的文学性
- 三、 养料与助手:人类学史中的文学
- 四、 科学与文学:人类学与生俱来的两翼
- 中编 文学的人类学转向
- 第八章 当代中国文学思想的人类学转向
- 一、 文学创作的人类学转向
- 二、 文学人类学在中国
- 三、 四重证据法与文学人类学的前景
- 第九章 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
- 一、 文学人类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重释
- 二、 文化诗学:回归文学的文化维度
- 三、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
- 第十章 文史“故事”中的人类学
- 一、 “文学”反思:文化大传统视野
- 二、 西王母“故事”的人类学性
- 三、 文学文本:人类学的另一种田野
- 第十一章 当代日本文学的人类学转向
- 一、 再现《金枝》:《1Q84》和《水死》
- 二、 《金枝》密码及其文学影响
- 三、 杀王:古老主题的现代呈现
- 下编 交叉与创新
- 第十二章 开放与超越:文学人类学的超学科性
- 一、 思维之镜:认知共性与表述多样性
- 二、 原型之制:从文本到文化
- 三、 方法之技:从国学考据到四重证据
- 第十三章 整合与拓展:探求文学人类学的新发展
- 一、 从跨学科研究到新兴交叉学科
- 二、 问题与方法:再文学化与人类学化
- 三、 发展趋势:立足本土与国际对话
- 第十四章 反思与推进: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建构
- 一、 范式转向: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
- 二、 四重证据:文化文本的立体建构与阐释
- 三、 神话历史:历史记忆的原始传统回归
- 四、 大小传统:人生识字糊涂始的突破与觉悟
- 五、 玉教:华夏文明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驱动力
- 六、 N级编码:中国文化的编码与解码自觉
- 七、 玉教新教革命:从物质与精神上再统一中国
- 第十五章 图像、器物与文化文本
- 一、 从文学文本到文化文本
- 二、 物与图像:重新讲述“世界故事”
- 三、 从文化符号学看“物的叙事”
- 附录 《文学与人类学之间:跨学科话语》述评
- 一、 跨学科与理论创新
- 二、 人类学与民族志文学
- 三、 人类学、仪式与文学
- 四、 人类学与游记文学
- 参考文献
- 编写说明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