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有助于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促进食品生产的转型,以及引领食品消费结构的升级。

内容简介

本书致力于提出食品可追溯体系信息属性构建的一般原则以及消费者偏好研究的分析框架,进而提出促进可追溯食品在全社会推广与普及的消费政策。本书研究基于完整的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基本功能,在多维层面上规范研究可追溯食品的信息属性设置以及研究社会对具有不同功能的可追溯食品信息属性的支付意愿和消费偏好。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前言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问题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安排
  •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逻辑框架及理论分析
  • 第一节 逻辑分析框架
  •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导致食品市场失灵的理论分析
  • 第三节 食品可追溯体系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理论分析
  • 第四节 消费者的溢价支付对食品可追溯体系激励的理论分析
  • 第五节 数据来源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食品安全基本态势和国内外食品可追溯体系考察
  • 第一节 基于例行监测数据的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 第二节 基于媒体视角的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特征分析
  • 第三节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 第四节 国内外食品可追溯体系发展的宏观考察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标的物选择和信息属性设置
  • 第一节 选择猪肉作为实验标的物的依据
  • 第二节 可追溯猪肉信息属性的设置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信息属性的支付意愿研究:基于实验拍卖法
  • 第一节 实验方法与具体实施
  • 第二节 实验参与者的统计性分析
  • 第三节 研究框架、计量模型和研究结果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信息属性的偏好研究:基于序列估计方法
  • 第一节 实验属性的设定
  • 第二节 实验地区和调查方法
  • 第三节 菜单法实验统计性描述分析
  • 第四节 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不同类型猪肉轮廓的市场份额估计
  • 第一节 属性轮廓及其选择统计
  • 第二节 不同类型猪肉轮廓的市场份额估计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含义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