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颠覆传统,探讨公诉制度,展望法治未来。

内容简介

以公诉工作切入司法的底层逻辑和基本理念,立足实践提出大胆但赋予建设性的制度构建方案。颠覆习以为常的传统眼光,探讨公诉工作和司法工作的日常现象和瓶颈问题。以更加宏观和长远的眼光看待正在发生的公诉和检察工作变局,提出以公诉为中心的检察制度发展新方向。以公诉为原点探寻法治的机理和根源,对法治的未来提出新的展望。

目录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作者简介
  • 推荐序
  • 自序 检察向何处去
  • 目录
  • 起诉书的再反思
  • 起诉书的叙述性
  • 公诉新语丝
  • 说说公诉腔
  • 公诉“老炮儿”的味道
  • 即席发言的意义
  • 出庭公诉工作的实质化
  • 公诉理念的再转型
  • 新时代检察官应当具备的六种内在品质
  • 法治是个奢侈品
  • 顺应以审判为中心打通案件质量传递通道
  • 反对被迫自证其罪特权的理念与制度环境
  • 司法官的汇报艺术
  • 司法直觉与司法理性
  • 检察再出发
  • 检察再出发
  • 检察专业化的格局与模式
  • 检察官是个什么官
  • 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路上先别忙排座次
  • 检察机关应当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
  • 司法制度的新设想
  • 首席公诉人制度之提倡
  • 检察KPI
  • 司法官“退休返聘”制度之设立
  • 去审查报告化与去行政化
  • 司法机关中间层治理体系的思考
  • 去行政化之后领导管什么
  • 检警关系的再协调
  • 检警合作之设想
  • 对我国侦查终结权配置现状的反思:以佘祥林案为例
  • 让警察直面法庭又何妨
  • 法治机理的新视角
  • 犯罪圈的两个维度——从贪污贿赂案件解释说开去
  • 谈谈缺席审判——无罪判决是聂树斌案提审后面临的唯一选择
  • 一审终止审理裁定能否立即生效——贪污受贿案件解释引发的程序问题
  • 认罪认罚的本质:刑事程序2.0
  • 实务问题的新主张
  • 悔罪表现的认定
  • 从旧兼从轻原则的普遍效力
  • 刑事补正裁定的适用范围
  • 法律体现的从来都是价值观
  • 法治应该如何被信仰
  • 公共道德养成的价值
  • 从《被告山杠爷》看权利向权力的转化与异化
  • 智人的狂欢:法律人马拉松随想曲
  • 法律自媒体的影响力建构
  • 未来之法——算法说了算?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