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Altium Designer 18实战教程:原理图设计、PCB设计、集成库生成、电路仿真及综合设计实战。

内容简介

本书以Altium Designer 18为平台,打破程式化的讲解思路,结合实例,重点讲述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PCB)设计、集成库生成、电路仿真系统和综合设计实战,既包括适合初学者学习的基础操作,也包括适合进阶提高者的绘制技巧和编辑技巧。

目录

  • 封面
  • 前言
  • 目录
  • 第1章 Altium Designer概述
  • 1.1 Altium Designer简介
  • 1.1.1 Altium Designer的发展
  • 1.1.2 Altium Designer的主要功能
  • 1.1.3 Altium Designer 18的功能改进
  • 1.2 Altium Designer 18软件的安装
  • 1.2.1 安装 Altium Designer 18软件
  • 1.2.2 激活 Altium Designer 18软件
  • 第2章 原理图设计
  • 2.1 原理图设计准备
  • 2.1.1 创建工作空间和项目
  • 2.1.2 创建原理图文件
  • 2.1.3 文件保存提示
  • 2.2 原理图工作环境设置
  • 2.2.1 工作环境设置选项
  • 2.2.2 图形编辑环境参数设置
  • 2.2.3 原理图图样参数设置
  • 2.3 原理图绘图环境介绍
  • 2.3.1 主菜单
  • 2.3.2 主工具栏
  • 2.3.3 工作面板
  • 2.3.4 原理图视图操作
  • 2.4 元器件的查找与放置
  • 2.4.1 加载元器件库
  • 2.4.2 元器件的查找
  • 2.4.3 元器件的放置
  • 2.4.4 元器件属性设置
  • 2.5 原理图的绘制
  • 2.5.1 导线的绘制
  • 2.5.2 放置电源/接地符号
  • 2.5.3 放置网络标号
  • 2.5.4 绘制总线与总线分支
  • 2.5.5 绘制I/O端口
  • 2.5.6 放置忽略ERC测试点
  • 2.6 原理图对象编辑
  • 2.6.1 选取对象
  • 2.6.2 移动对象
  • 2.6.3 对象的复制、剪切、粘贴和删除
  • 2.6.4 元器件的阵列粘贴
  • 2.6.5 元器件的对齐
  • 2.6.6 对象属性整体编辑
  • 2.7 原理图绘图工具的使用
  • 2.7.1 绘图工具栏
  • 2.7.2 绘制直线
  • 2.7.3 绘制多边形和圆弧
  • 2.7.4 绘制直角矩形和圆角矩形
  • 2.7.5 放置文本和文本框
  • 2.7.6 绘制圆和椭圆
  • 第3章 原理图设计进阶
  • 3.1 层次化原理图设计
  • 3.1.1 层次化原理图介绍
  • 3.1.2 自上而下的层次化原理图设计
  • 3.1.3 自下而上的层次化原理图设计
  • 3.1.4 层次化原理图之间的切换
  • 3.2 原理图的后期处理
  • 3.2.1 文本的查找与替换
  • 3.2.2 元器件编号管理
  • 3.2.3 原理图电气检查与编译
  • 3.2.4 元器件的过滤
  • 3.2.5 封装管理器的使用
  • 3.2.6 自动生成元器件库
  • 3.2.7 在原理图中添加PCB设计规则
  • 3.2.8 由覆盖区指示器创建网络类
  • 3.2.9 创建组合体(Union)和通用电路片段
  • 第4章 绘制原理图元器件
  • 4.1 原理图元器件库
  • 4.1.1 启动元器件库编辑器
  • 4.1.2 元器件库编辑管理器
  • 4.1.3 元器件库编辑器工具
  • 4.2 绘制简单元器件
  • 4.2.1 新建一个元器件符号
  • 4.2.2 添加元器件符号模型
  • 4.2.3 添加元器件参数
  • 4.3 绘制含有多个部件的元器件
  • 4.3.1 分部分绘制元器件
  • 4.3.2 绘制元器件的一个部件
  • 4.3.3 新建元器件的第二个部件
  • 4.3.4 元器件属性设置
  • 4.3.5 原理图的同步更新
  • 第5章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环境
  • 5.1 PCB 设计基础
  • 5.1.1 PCB的种类与结构
  • 5.1.2 元器件封装概述
  • 5.1.3 PCB设计流程
  • 5.2 规划PCB和设置环境参数
  • 5.2.1 规划PCB
  • 5.2.2 PCB界面介绍
  • 5.2.3 PCB层介绍
  • 5.2.4 设置板层
  • 5.2.5 设置PCB层显示和颜色属性
  • 5.2.6 设置PCB栅格
  • 5.3 设置PCB编辑环境
  • 5.3.1 设置常规参数
  • 5.3.2 设置显示参数
  • 5.3.3 设置板观察器参数
  • 5.3.4 设置交互式布线参数
  • 5.3.5 设置字体参数
  • 5.3.6 设置默认参数
  • 5.3.7 设置报告参数与层颜色
  • 5.4 元器件封装库操作
  • 5.4.1 加载元器件封装库
  • 5.4.2 元器件封装的搜索和放置
  • 5.4.3 修改元器件封装属性
  • 5.5 PCB 设计的基本规则
  • 5.5.1 电气设计规则
  • 5.5.2 布线设计规则
  • 5.5.3 表贴(SMT)元器件设计规则
  • 5.5.4 掩膜(Mask)设计规则
  • 5.5.5 内层(Plane)设计规则
  • 5.5.6 测试点(Testpoint)设计规则
  • 5.5.7 制造(Manufacturing)设计规则
  • 5.5.8 高频电路设计规则
  • 5.5.9 布局(Placement)设计规则
  • 5.5.10 PCB设计规则向导
  • 第6章 PCB的绘制
  • 6.1 PCB加载网络表
  • 6.1.1 设置同步比较规则
  • 6.1.2 网络表的导入
  • 6.1.3 原理图与PCB图同步更新
  • 6.2 手动调整元器件的布局
  • 6.2.1 元器件选取
  • 6.2.2 元器件的旋转与移动
  • 6.2.3 元器件的复制、剪切、粘贴与删除
  • 6.2.4 元器件的排列
  • 6.2.5 调整元器件标注
  • 6.3 PCB 的自动布线
  • 6.3.1 设置PCB自动布线策略
  • 6.3.2 PCB自动布线命令
  • 6.3.3 扇出式布线
  • 6.3.4 自动补跳线和删除补跳线
  • 6.4 PCB 的手动布线
  • 6.4.1 放置走线
  • 6.4.2 布线过程的快捷键
  • 6.4.3 布线过程添加过孔和切换板层
  • 6.4.4 布线过程调整走线长度
  • 6.4.5 布线过程改变线宽
  • 6.4.6 拆除走线
  • 第7章 PCB设计进阶
  • 7.1 PCB 布线技巧
  • 7.1.1 循边走线
  • 7.1.2 推挤式走线
  • 7.1.3 智能环绕走线
  • 7.1.4 总线式走线
  • 7.1.5 差分对(Differential Pairs)走线
  • 7.1.6 调整走线
  • 7.2 PCB 编辑技巧
  • 7.2.1 放置焊盘和过孔
  • 7.2.2 补泪滴
  • 7.2.3 放置敷铜
  • 7.2.4 放置文字和注释
  • 7.2.5 距离测量与标注
  • 7.2.6 添加包地
  • 7.2.7 特殊粘贴
  • 7.2.8 添加网络连接
  • 7.2.9 多层板设计
  • 7.3 Altium Designer 18与同类软件库文件的转换
  • 7.3.1 将Protel 99 SE库文件导入Altium Designer 18
  • 7.3.2 将Altium Designer 18的元器件库转换成Protel 99 SE的格式
  • 7.4 PCB 设计的后期处理
  • 7.4.1 设计规则检查(DRC)
  • 7.4.2 PCB报表输出
  • 7.4.3 PCB文件的打印输出
  • 7.4.4 智能PDF生成向导
  • 7.4.5 面板设置
  • 7.4.6 汉化软件设置
  • 7.5 PCB 的尺寸概念
  • 7.5.1 元器件引脚尺寸与焊盘孔径
  • 7.5.2 焊盘尺寸与孔径的关系
  • 7.5.3 焊盘间距的测量方法
  • 7.5.4 元器件外形尺寸的测量方法
  • 7.5.5 贴片元器件封装尺寸
  • 7.5.6 根据机壳设计电路板尺寸
  • 7.5.7 电路板安装孔的设计方法
  • 7.6 表面贴装技术(SMT)
  • 7.6.1 SMT元器件
  • 7.6.2 表面贴装对PCB的要求
  • 7.6.3 SMT元器件分类和识别方法
  • 7.6.4 SMT元器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和SMT元器件的制造工艺
  • 7.7 单面板设计
  • 7.7.1 单面板设计准备工作
  • 7.7.2 加载元器件封装库和电路板规划
  • 7.7.3 设置单面板和导入网络表
  • 7.4.4 布局和自动布线
  • 7.8 PCB 设计原则
  • 7.8.1 抗干扰设计原则
  • 7.8.2 热设计原则
  • 7.8.3 抗震设计原则
  • 7.8.4 可测试性设计原则
  • 第8章 创建元器件封装库和集成库
  • 8.1 创建元器件封装库
  • 8.1.1 创建封装库文件
  • 8.1.2 手动创建元器件封装
  • 8.1.3 使用向导创建元器件封装
  • 8.1.4 不规则封装的绘制
  • 8.2 3D 封装的绘制
  • 8.2.1 封装高度属性的添加
  • 8.2.2 手动制作3D模型
  • 8.2.3 制作交互式3D模型
  • 8.3 集成库的创建与维护
  • 8.3.1 创建集成库
  • 8.3.2 集成库的维护
  • 第9章 电路仿真系统
  • 9.1 电路仿真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 9.1.1 电路仿真的基本概念
  • 9.1.2 电路仿真的步骤
  • 9.2 电源和仿真激励源
  • 9.3 仿真分析的参数设置
  • 9.3.1 通用参数设置
  • 9.3.2 元器件仿真参数设置
  • 9.3.3 特殊仿真元器件的参数设置
  • 9.3.4 仿真数学函数放置
  • 9.3.5 常用仿真传输元器件
  • 9.4 仿真形式
  • 9.4.1 静态工作点分析
  • 9.4.2 瞬态分析和傅里叶分析
  • 9.4.3 直流传输特性分析
  • 9.4.4 交流小信号分析
  • 9.4.5 噪声分析
  • 9.4.6 零—极点分析
  • 9.4.7 传递函数分析
  • 9.4.8 温度扫描
  • 9.4.9 参数扫描
  • 第10章 原理图与电路板综合设计实战
  • 10.1 单片机(基于51)最小系统电路板设计
  • 10.1.1 单片机(基于51)最小系统原理
  • 10.1.3 单片机(基于51)最小系统PCB设计
  • 10.2 单片机(基于AVR)最小系统电路板设计
  • 10.2.1 单片机(基于AVR)最小系统原理
  • 10.2.2 单片机(基于AVR)最小系统原理图设计
  • 10.2.3 单片机(基于AVR)最小系统PCB设计
  • 10.3 单片机(基于MSP430)最小系统电路板设计
  • 10.3.1 单片机(基于MSP430)最小系统原理
  • 10.3.2 单片机(基于MSP430)最小系统原理图设计
  • 10.3.3 单片机(基于MSP430)最小系统PCB设计
  • 10.4 单片机(基于ARM)最小系统电路板设计
  • 10.4.1 单片机(基于ARM)最小系统原理
  • 10.4.2 单片机(基于ARM)最小系统原理图设计
  • 10.4.3 单片机(基于ARM)最小系统PCB设计
  • 10.5 CPLD (基于ISPLSI1032)最小系统电路板设计
  • 10.5.1 CPLD(基于ISPLSI1032)最小系统原理
  • 10.5.2 CPLD(基于ISPLSI1032)最小系统原理图设计
  • 10.5.3 CPLD(基于ISPLSI1032)最小系统PCB设计
  • 10.6 DSP (基于TMS320F2407)最小系统电路板设计
  • 10.6.1 DSP(基于TMS320F2407)最小系统原理
  • 10.6.2 DSP(基于TMS320F2407)最小系统原理图设计
  • 10.6.3 DSP(基于TMS320F2407)最小系统PCB设计
  • 10.7 DSP (基于TMS320F2812)最小系统电路板设计
  • 10.7.1 DSP(基于TMS320F2812)最小系统原理
  • 10.7.2 DSP(基于TMS320F2812)最小系统原理图设计
  • 10.7.3 DSP(基于TMS320F2812)最小系统PCB设计
  • 附录A Altium Designer 18快捷键
  • A.1 设计浏览器快捷键
  • A.2 原理图和PCB通用快捷键
  • A.3 原理图快捷键
  • A.4 PCB快捷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