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十八年苍茫烟雨,一百期锦绣文章。

内容简介

《粤海风》杂志是全国有影响的文化评论期刊,在中国的学术文化圈有较好的口碑,是广东文化评论的一个品牌,尤其在北京、上海、南京等文化中心城市拥有较大的高端市场。

至2014年,新版《粤海风》出刊100期,作为这100期的主编,本人从100期(实际是105期)共1000万文字中,精选部分文章,归类成为四本,以作回顾和纪念。(《放眼与放言》《观故与观今》《守望与守护》《学人与学堂》)。

这些文章的作者均为我国学术文化界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中国文化界的元老邵燕祥以及暨南大学的党委书记蒋述卓教授等为这套书作序。因为粤海风在中国期刊史的一席之地,该书作为高端文化产品将有一定社会影响,也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应。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不必藏诸名山,还是置之案头
  • 序二:文化批评的风骨与风格
  • 序三:思想的发散性无法遮住
  • 序四:沙尘吞没不了痕迹
  • 纵览与思考
  • 百年中国美学寻踪与当下困境
  • 百年文言文盛衰初探
  • 当代艺术理想:从清纯到繁丽
  • 百花齐放:不是赐予的春天
  • 回眸20世纪文学
  • 混乱时代的文学选择
  • 深长思之:当年文化围剿为何一败涂地
  • 当前中国城市审美风尚的流变
  • 电影作为艺术的百年争端
  • 中国电影第五代在广西的艰难起步
  • 《红岩》稿费:革命文学的收益与风险
  • 红色小说的革命快感与世俗性快感
  • 红卫兵诗歌:虚拟战争的写照
  • 电影中的“文革”叙事
  • 戏剧创作的歧途与没落
  • 无政府主义思潮与20世纪中国
  • 资本主义社会的立体三视图
  • 音乐:从快感到幸福感
  • 人文学科的自杀和复活
  • 叩问与重写
  • 中国当代的第三次启蒙
  • 重读别林斯基
  • 理解我们自己的“娱乐至死”
  • 历史编撰学与历史知情权
  • “礼仪之邦”还是“礼义之邦”
  • 如何重写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
  •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历史态度
  • 体制化时代的学术研究
  • 调和:学术的“第三条道路”
  • “宜粗”之说与新方志的缺失
  • 我希望“五四”只属于文学
  • 文学革命与“反传统”的是是非非
  • 乌托邦的狂欢
  • 关于大众文化的通信
  • 莫言的气度与批评的困境
  • 捍卫与批判
  • 批评金庸:对“五四”精神的捍卫
  • 金庸的文化密码:武侠情结与皇权情结
  • 美丽的灵魂,死于不美的时代
  • 女性主义文学:疯狂的水仙花
  • 论样板戏的角色等级与仇恨视角
  • 批判样板戏:并不仅仅因为政治
  • 知青作家的失踪与写作激情的流失
  • 中国知青文学的另类书写
  • “前卫”的时尚化及批判
  • 直面欲望:寻找幸福的策略
  • 粗糙、失误还是缺乏警觉?
  • 我最尊敬的资中筠先生
  • “80后”:网络江湖与另类文化
  • 跋:纪念与告别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