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奈保尔:英印裔作家,获诺奖,书稿探究其创作与印度关系。

内容简介

奈保尔为出生于拉丁美洲殖民地的英国印度裔作家,曾获布克奖、毛姆奖、诺贝尔文学奖等,奈保尔的边缘身份对他进入英国文学的主流地位构成种种困难。书稿从常人与作家、历史与文学、社会与自我等方面论述奈保尔的文学创作。与国内外其他有关奈保尔的研究论著相比,书稿侧重于奈保尔与印度之间关系的分析,具有独到的学术眼光。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前言
  • 目录
  • 第一章 从常人到作家
  • 一 作家的梦想:父子之间
  • 二 从常人到作家:《米格尔大街》的创作
  • 三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文学形象与生活原型
  • 四 自我:世界与文化的综合产物
  • 第二章 作家与常人
  • 一 现实的磨难与作家的梦想
  • 二 纯真与冷漠:从拉蒙的故事说起
  • 三 奈保尔的德行与“picong”习气
  • 四 作家与常人
  • 第三章 历史与文学:黄金国的失落
  • 一 黄金国的传说:从印度到特立尼达
  • 二 特立尼达:奈保尔文学创作的“黄金国”
  • 三 《黄金国的失落》
  • 四 历史与文学
  • 第四章 性爱、种族与自我
  • 一 《浮生》的自我与性启蒙
  • 二 《世界如斯》中的奈保尔
  • 三 性爱与性虐
  • 四 《游击队员》中的性暴力与性政治
  • 五 《河湾》:性政治与性自我
  • 第五章 两个世界之间:革命的问题
  • 一 革命:从历史到现实
  • 二 迈克尔·X
  • 三 庇隆与蒙博托
  • 四 革命:从非洲到印度
  • 五 两个世界杂交而生的“魔种”
  • 第六章 谁是敌人
  • 一 早期小说中的“敌人”
  • 二 谁是敌人
  • 三 自由与敌人
  • 四 我们人人都是游击队员
  • 第七章 “印度三部曲”:甘地、种姓制与印度社会的变迁
  • 一 印度的种姓制和甘地的相关看法
  • 二 奈保尔对甘地的矛盾看法
  • 三 甘地主义的精神力量
  • 四 种姓制与印度现代社会分工问题
  • 五 现代印度社会结构的变迁
  • 第八章 片面与深刻:旅行创作
  • 一 《中途:西印度及南美洲五种法国和荷兰社会之印象》
  • 二 印度文明与创伤的自我
  • 三 《在信徒的国度:伊斯兰世界之旅》
  • 四 变化的观念与旅行创作风格的转变
  • 第九章 《世间之路》与文学之道
  • 一 《世间之路》
  • 二 “未写的故事”
  • 三 小说与非小说之间
  • 四 重复与视角的变化
  • 五 流动、传承、杂交
  • 第十章 奈保尔与印度
  • 一 祖祖辈辈的印度与奈保尔
  • 二 与印度的分离和依存
  • 三 浑闲的印度
  • 四 苦难不屈的印度
  • 五 废墟与死亡、宁静与安详
  • 附录一 记忆与认知
  • 附录二 拜见奈保尔
  • 附录三 奈保尔作品年表(英文)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