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世纪欧洲左翼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及其叙事特征的研究。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社会动荡、思想纷争、政治派别林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为德语国家的左翼知识分子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法西斯主义、实现平等民主的愿景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创作契机。一批具有世界革命意识的德语作家,如安娜·西格斯、弗里德里希·沃尔夫和埃贡·基希等将书写视域延展至正在经历无产阶级革命与反法西斯斗争的中国,并选取中国革命题材进行文学创作。本研究正是由此展开。作者选取其中典型的小说、报告文学和戏剧等作品,在“政治神话”(politischerMythos)这一理论视域下剖析德语左翼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以情节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切入文本,探讨这一类型化文本的叙事特征及内在逻辑。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上海国别区域全球知识文库”出版说明
  • 总序
  • 绪论
  • 第一节 “革命”的概念流变与中国革命叙事
  • 第二节 “左翼”与德语左翼作家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一章 政治神话与革命叙事
  • 第一节 “神话”的关键词:虚构与现实
  • 第二节 政治神话的现实指涉:政治秩序与共同体意识
  • 第三节 政治神话作为起源:虚构想象与历史叙事
  • 第二章 政治概念的人格化:中国革命英雄叙事
  • 第一节 从个体到群像:标准化的英雄构型
  • 第二节 从起点到终点:英雄成长模式
  • 第三章 政治新秩序的召唤:欲望书写与中国女性觉醒
  • 第一节 新爱情:革命伦理规约下的“强强”模式
  • 第二节 新女性:“燃木与火星”
  • 第四章 政治实践中的空间神话:动荡的中国
  • 第一节 政治型塑的地理景观
  • 第二节 阶级斗争的微观场景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