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漫游、偶遇、感知”中,与真实的世界狭路相逢。

内容简介

从构图、视觉焦点、造型、用笔、着色、肢体动作、视线网络、衣饰……等艺术表现中基础又关键的因素出发,以12组、数百件古今艺术作品为例,巫鸿先生详尽阐释、示范视觉分析的含义和运作,说明“漫游、偶遇、感知”是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式,是一种在不同艺术传统之间发现交汇的场合和机遇的有效方法。

阅读本书不要求艺术史专业知识——任何对图像有兴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读者。这当然包括专攻艺术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学者和学生,但对他们来说本书还有另一层含义,在方法论层次上思考通向“全球艺术史”的路径。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遗址与图像
  • 完美的碎片
  • 手语
  • 内外的眼睛
  • 胶着的目光
  • 交错的眼神
  • 女性三重肖像
  • 无形的肖像
  • “硬币的另一面”
  • 肖像的出空
  • 无处不在的空椅
  • 死亡与纪念之椅
  • 身体与物件
  • 热那亚一日
  • 当床成为偶像
  • 我的床
  • 跋语 漫游与偶遇:兼谈超越全球艺术史的“瓶颈”
  • 图像清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